《把時間當作朋友》
1.《學英語的竅門》
每個學英語的人都有著美好的愿景,最開始有100人想提高英語能力,于是,這100人開始狂背詞匯書,要知道詞匯書通常都是A-Z,在這個背的過程中,有一半的人因為枯燥,且短時間內看不到效果而放棄了;另外一半在結束詞匯積累后,開始攻克語法問題,在這個語法大戰中,又有一半的人堅持不下去而放棄,最后語法結束,進行邏輯訓練,邏輯訓練一段時間后,開始補文化等多科知識。堅持到最后的只有鳳毛麟角一兩個。而對于這最后的勝出者而言,“漸入佳境”就是最恰切的描述,那些潰敗的人通常是無法親臨體驗這種感受的。所謂的竅門,只不過是耐得住寂寞而已。
2.《到底吃的是藥還是安慰劑》
一種新的藥物研制出來之后,在投入使用前需要測試這種藥物的真實效果。研究人員將招來一群病人作為測試者,一組病人吃的是新藥,另外一組病人吃的是沒有任何效果的、外觀一模一樣的安慰劑,但前提是病人并不知道自己吃的是安慰劑。如果結果證明兩組病人中,皆有30%的測試者在服藥或者安慰劑之后明顯好轉,這就說明新藥幾乎是無用的。
很多人生病吃藥,可能也只是起到了安慰劑的作用,在教育領域,很多方法被宣稱有益,也有可能只是看到了成功案例,卻忽略了更多的失敗例子。
3.《英語不好學》
中國大學生考TOEFL分數普遍低于中學生,中學生考110分是非常常見的分數,但對于大學生而言,考100分都算高分了,為什么差異這么大呢?大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地被悄悄地植入到腦海里:學英語很難的。他們相信了,結果就是考分低,自證預言實現了。我們應該想盡辦法拜托這個自證預言的詛咒,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就會達到人人都能用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