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怕,有舍才有得”
如何找到一個適合的工作?
這是一道送命題,感覺無論怎么選擇,都會有后悔的理由。
大學時代我們都懷揣夢想,也都喜歡異想天開。
前些日子和一個快畢業的學妹聊天,她是學中文的,非985、211,就是一個普通院校,不知道自己適合什么樣的工作,又想做新聞記者,又想做廣告策劃,對心理學還很有興趣,但是家人和朋友都覺得她適合做老師。
在校記者團呆了三年,從繁雜的稿件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樂趣,投稿還被本地報社選用過,掙得了人生第一筆稿費,放棄可不可惜?
廣告策劃是誤打誤撞兼職做過的,但是也跟公司的小伙伴一起組織了多場大型活動,小組業績一度是公司第一啊!說不定我就是個廣告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呢!
心理學其實是從小以來的夢想,在校期間還做過義務性的心理輔導,并且自費考取了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證書,你讓我無視它?怎么可能!
話說回來,學了四年漢語言文學,還是教師方向的,說不干就不干了,是不是有點虧啊?
其實外人看會覺得這些都不靠譜,但是只有當事人知道,這些喜歡背后有多少付出和堅持,放棄哪個都肉疼。每一項我們都覺得事出有因,不得不愛,但自己也知道不可能都選,很想全部試試看,但現實又不允許。
所以你看吧!其實每一個夢想都有它可以繼續下去的理由和借口。
深陷其中迷茫困惑,等到想明白的時候,已經不知道過去了幾年。后悔是一種最沒用的情緒,但是如果可以重來的話,一定要學會提早做減法。
有時候,舍就是得。
做減法的方式非常簡單,就是拋棄自己只看到的成績,看前景和付出。很多人在沒想明白的時候,做法非常的拖泥帶水,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以做新聞和廣告策劃為例:
寫新聞稿不過是興趣,前后加起來發表過的還沒超過10篇,相比于社團內更加有天賦和才華的同學,也許你更像一個夢想的投機者。繼續是因為有成績,沒成績其實不敢繼續,也就做不到的是為之堅持。
傳統媒體漸漸走向衰落的今天,紙媒的話語權越來越弱,報社發行量每況愈下,直到今天也未見起色,這是一個時代的謝幕。
廣告策劃的能力就更不必說,很多人常常拎不清,誤把平臺的資源當做自己的能耐。做成功兩次活動,就以為自己厲害到不行,知道離開之后才明白,原來之前盲目高估了自己的實力,之前你身上的光亮,是舞臺給你打的燈光,不是你自帶的光芒。
那到底什么才是適合自己的工作呢?
既然已經做了減法,剩下來的都不忍放下,都想成為工作,那就都試試看。
認識一個當了老師的學長,其實他做的很成功了,考進了編制,帶完兩輪高三學生,畢業班他教的科目有口皆碑,家長們也是搶著找他補課,但是他覺得這個環境沒有提升的空間了,于是徹底放棄,轉行從文字編輯開始從頭做起。
文字編輯入門容易提升難,而且因為體系過于龐雜,它包括了雜志編輯、圖書策劃、電視編劇、節目編導、廣告文案、小說連載作者、雜志撰稿人等等。
如果一一都去深入嘗試,估計又是新一圈的浪費時間。
但他還真的把以上每一樣都去嘗試了,理由只是喜歡,只是覺得有機會就要好好把握。如果不去試試,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
接納機會是好事,但是要給自己保留說不的權力。
即便我們都嘗試了一遍,但是依舊要選一個行業去深入,對吧?
所以嘗試的越多,選擇的困難就越大,尤其是很多行業可能都是淺嘗輒止,那個領域的快感你還沒有發掘出來,那你要如何評估呢?
有一部分靠直覺,你的身體和感受會告訴你,你喜歡不喜歡。
我的朋友小沐,她特別喜歡新媒體行業,但她是理工科學化工的,投了很多次簡歷,面試了好多次終于進了一家小公司做企業編輯。
可進去至今一年半都在加班熬夜,壓力特別大,頭發掉很多,她就懵了,她理想中的新媒體行業應該是那種頭腦風暴的討論,腦洞大開的選題,怎么現在就成了苦逼兮兮的加班呢?
她很想辭職,但又覺得自己喜歡了那么久,說放棄是不是太丟人。
其實這就是了解不充分,你只看到了這個行業的風光面,卻忽略了它的背面。
有的時候,放棄不是丟人,是成熟。
因為放棄是最難的決定,現在你的身體和內心在做拉鋸戰,他們總要做出一個統一的結果。
有些行業和領域,你只要參與進去了,它快節奏的環境,它的工作方式,你到底喜歡不喜歡,適合不適合,其實你自己心里有數。
只是很多時候你不樂意承認,因為你怕自己覺得,難道為了我喜歡的,我連這點苦都吃不了么?
可是有些東西它們可能是你當時賴以生存的唯一。
你放棄了就可能要面臨餓死,這個時候你只能堅持,但堅持的過程里要尋找其他的機會,不要死撐。
有些東西你選擇之后,要學會做深入。
比如選擇新媒體編輯這項工作,那么怎么研究寫出優質內容,出好的選題和策劃,這只能靠自己不斷的嘗試寫作練習,和有經驗的編輯多溝通去學。
而更高的目標是什么?是有機會去更大、更高階、影響力更大的新媒體部門去工作。
不設定目標,你就不會知道怎么達到目標。
設定了卻達不到,很痛苦,但痛苦才會時刻提醒你,你在向什么方向走,不是么?
為什么有的人能成功?是因為他們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朝什么方向走。
為什么有的人不糾結?是因為當他們目標明確之后,他們會認為自己這個期間所受到的痛苦、嘲諷,都是必須承受的,所以才會不抱怨。
而你一直抱怨辛苦,有時候也許只是因為你自己可能也沒搞清楚,到底這個目標是不是你想要的。
提升,不但要有目標,還有方法。向上,只能是一點,所以你越聚焦,你的成長幅度才會越大。
很多人都在談個人定位的問題,就一如一個公眾號自身的定位一樣,當我們把目標定在具體的某個方面的時候,就需要適當的舍棄其他方面的內容。
畢竟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畢竟要有自己能夠拿得出手的突出部分。如果想做,你就只能做好一點,再好一點。
以財經方向為例,需要什么內容?需要你了解經濟政策,需要你知道投資理財,需要你有一些相關的專業知識,需要你的底蘊,這就意味這閱讀范圍的擴大。
我們不可能和一個關注財經的人聊菜場買賣幾塊錢,也不可能在用自己有限的閱讀范圍去理解股市樓市具體變動,所以我們需要不斷突破甚至擴大自己的閱讀廣度和深度。
互聯網金融、心理學、理財、股票、甚至人文類和社會學的書籍是必須要擺上臺面的。
讀自己不擅長領域的書籍的確是痛苦的,但你要時刻提醒自己,這是我們“應該要讀的”,這是成長必要承受的一個過程。這些都不是辛苦,而只是必要的功課。
做到這些,才有可能從一個底層的編輯,一步一步成長為行業內的意見領袖。
最后,送給大家一段話,最近看到的,深表認同:
“一個人要想快速成長,不外乎兩種方式,一是承受壓力,二是背負風險,并能夠試著在高風險或大壓力的情況下去試著解決問題產出成果,除此之外無他。”
點個贊吧!要不...評論下再走?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