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們的年齡越來越大,發現學一門外語感覺怎么就那么費時費力呢?啥時候才能擁有流利外語,就跟駕馭我們的母語一樣呢?
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兒童都差不多在2歲左右,就可以流利使用語言跟父母對話,表達自己的主觀意愿了。在很多成年人看來,世界上的語言劃分成不同的難易程度,可是,對于2歲的兒童,他們的智力能力遠不能和成年人相比,也不會識字,卻能比成年人更快的學會使用一門語言,這到底是為什么?為什么?為什么呢???
很多語言學家通過大量的觀察和試驗證明:
任何一個國家的兒童,從牙牙學語到流利交流,其本質過程都是一樣的。而且,父母是不是從事語言老師的職業,都能教會孩子學說話!!兒童學會說話大致都是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
沉默期(大人在身邊絮叨各種指令和故事,全靠猜測和父母的反饋)
自言自語期(自己反復嘮叨聽到的印象深刻的話語片段, 同時腦子里復現話語當時的場景,這也是為什么兒童喜歡不厭其煩地聽父母講同一個故事,父母都講惡心了,兒童每一次都聽得津津有味,這個過程正是訓練兒童可以駕馭句子和思維邏輯的過程,)
出聲交流期(用默不出聲的方式心里念叨聽到的話語片段,腦子里同時復現當時的場景)
第三個階段是語言形成的最后階段,根據前蘇聯杰出的教育家維果茨基的兒童語言發展理論,這個時候兒童的自言自語在本質上還是有的,只是從出聲轉為了默念,從外部轉移到了內部而已。而這里的默念,就是對我們學習語言有決定性作用的“內語”。當我們安靜地思考時候,我們都是在用自己的母語在進行“內語”,判斷你是否掌握一門語言是否達到母語的程度,可以判斷一下,習慣用“哪種語言”在思考。
所以,(敲黑板,劃重點)
兒童學習自己的母語和第二門語言,是通過分析聲音來構建語言結構,從而理解詞語和句子。當成人學習一門新的語言,他們會努力的剖析這門語言的語法、詞語結構(前綴、后綴……),這些行為讓學習這門語言變得更困難。
單詞不是你想背,背了就是會(腦補愛情買賣的旋律)
單詞并不是只要記住了就會用。成年人學外語,是通過“記憶-強化記憶-在大腦中形成記憶區-直到掌握所謂的“語言知識”。但是這所謂的知識并沒有被激活,它是個死的東西,這樣就導致了學習的效率低、時間長、效果倍兒差。而兒童的學習模式是“猜測-形成條件反射-形成語言區-形成語言思維“。語言思維一旦形成,那些儲備在頭腦里的單詞、短語就能夠快速組織起來了。等到需要用的時候,就脫口而出。
(敲黑板 劃重點)小編今天鋪墊了那么多話,引經據典,就是在憋大招,回答大家問得最多的使用全球說母語學習系統的幾個問題:
1、為什么一定需要中文呢?!!!
這是在苦心積慮地幫助你擺脫母語的思維,像兒童一樣,通過分析聲音,配合看見的圖片和文字,重新建立起一個語言的結構。比你死記硬背背單詞、學語法要效率高得多。
2、為什么學完一課后,感覺啥都沒記住?
沒記住就對了!!!
因為你正在通過訓練你的聽力去分析語言結構,這個過程就是在模仿兒童學習語言的第一個沉默期階段,這個時期很重要,一定要耐心,不要使用自己的母語思維去推測另外一門語言的結構,而是要靠本身的直覺去猜測,系統會立即告訴你是否猜對,猜錯也沒有關系,學習系統還會不斷出現這個知識點,慢慢地你就能猜對并理解語言本身的語義了。通過這個方式習得的語言,就跟母語一樣,深深地刻在你的腦海里,很難遺忘,而且在生活中遇到相同的場景的時候,就可以脫口而出單詞或者句子。
3、200小時真能達到流利交流的教學目的嗎?
全球說的編輯們都是貼心寶寶,將每一門語言日常使用的2000左右的詞匯和所有語法句型,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用勾稽的方式,編制成6個level,144課時,大約200小時左右的學習系統。這個學習系統就好比你的“語言父母”一樣,不斷地教授你新的知識,你的學習過程就是不斷反饋的過程,就像我們小時候父母教我們學語言那樣,重復-糾正-再重復-再糾正-直到真正聽懂會說。2歲的兒童從牙牙學語到完整表達自己的行為意識,也就是半年左右的時間,每天有效學習語言的時間匯總也就在1、2個小時,低于200個有效學習時間,不管怎樣的學習法,也是很難學會使用一門語言的。
4、英語課程太簡單了,為什么不提高難度?
為什么你每一個單詞句子你都認識,但是一張嘴就“啞口無語”了呢?!!!
再強調一遍,這是母語學習法的學習系統,是培養你母語學習思維的訓練體系,就算你考過了大學英語4級、6級,只要是“啞巴英語”重度患者,請從第一課開始練習,將你所謂得學過的內容,通過“猜測-形成條件反射-形成語言區-形成語言思維“這個流程,重新建立英語這門語言的思維,當你有一天突然找到語感的時候,就是你擺脫啞巴英語的時刻。
更多語言學習干貨,歡迎訂閱“全球說”
全球說APP提供60種語言的免費課程,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語言地圖”全球合作伙伴。致力于語言的保護、傳承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