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與青少年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聽課記錄及反思

今天許維素老師講了兒童與青少年焦點解決方面的內容,有很多感觸和思考,特把它們寫在下面。

一、焦點解決是發展導向、優勢導向和成長導向的理論。

焦點即Solution-Focused,它是以構建解決之道為焦點的心理學理論。解決之道的定義是,解決問題,問題不再擴大,與問題共處,承受問題,不以問題為焦點。在焦點看來,解決之道,也就是解決方法的謀求比問題本身的解決更重要。

二、語言精確的重要。

這其實是所有心理咨詢流派的共同的要求,對于咨詢師來說語言要簡潔、明確,沒有歧義。即使是在某種情境下,來訪者可以自由聯想,但咨詢師的用語要準確,并且要進行必要的檢驗,以厘清來訪者對之可能產生的理解歧義。

三、強調未知(Not-knowing)的立場。

未知的立場,很多人也在提倡。但實際上,做到未知,沒有預設是很難的。在咨詢中,咨詢師主觀的影響,甚至不可避免。咨詢師對世界的認識和體驗都會自覺和不自覺的影響來訪者。在現實中,不同的咨詢師有不同的特點,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如果把未知和不做預設理解成咨詢師什么都可以包容來訪者,或者讓來訪者感覺咨詢師應該這樣做是危險的,因為這可能會導致咨詢師的偽善和助紂為虐。

四、兒童的世界是另一個世界

兒童不是大人的縮小版,兒童的世界和大人截然不同。正如男人的世界和女人的世界不同一樣。

五、對于某些事件,兒童一般忘的快,青少年忘的慢。

這是兒童和青少年的可能存在的特點,很多時候大人把自己的理解投射給了他們,而不是他們自己真實的想法。家長應該去理解孩子的世界。

六、身后一步的引導。

咨詢師不要走在來訪者前面,不要居功,讓來訪者感覺一切都是自己努力和覺察的結果,事實也是如此。“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七、尋找例外(exception)。

例外也就是來訪者的優勢和資源,優勢和資源是來訪者自己認為的,不以咨詢師的判斷為標準。尋找來訪者這些優勢和資源,讓來訪者在這些優勢和資源的支持下獲得成長。

八、溫柔而堅定。

溫柔是咨詢師或家長的態度,堅定是咨詢師或家長對原則的守護。

九、多做對的,就沒有空做錯的。

做對的,就沒有空做錯的。這話咋一聽是對的,沒有疑義。而實際上,什么是對的呢?對于有限理性的人來講,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是對的,或許恰恰是有問題的。

十、“成功”是指當事人階段性目標。

成功不應該從終極的方面去理解它,不同的階段成功的定義不同,成功是具體的,歷史性的。事實上心理咨詢也是階段性的,歷史性的,在不同的階段采用不同的方法,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條。

十一、給家長最重要的是希望感。

對于一個人來說,希望感是最重要的。對于來訪者來說,之所以到咨詢師哪里尋找幫助,很多時候呈現為具體的問題,從根本上來講則是他們希望感的缺失。沒有了希望感,也就沒有了意義,沒有了意義,人就迷失了。雖然希望感對于家長,或者對于人來說是最重要的,但這種希望感,從根本上來講也不是咨詢師給于來訪者的。咨詢師僅是幫助來訪者尋找希望感。

十二、青少年特別在乎別人的評價。

這是青少年的一個特點,家長應該予以正視。

十三、用優勢戰勝苦難。

用優勢戰勝苦難,這種思維對于普通人來說是清晰明了的。而實際上,當我們要戰勝的苦難的時候,即首先承認了有一個叫做困難的對象存在,否則就不用戰勝它了。而我們眼中所謂的這個困難,真的是困難嗎?還是我們無知判斷的結果。

十四、抗拒是因為咨詢師走的太快。

具體咨詢中,來訪者會有抗拒,抗拒是因為咨詢師走的太快,來訪者沒有準備好。當然這里的快慢是相對于來訪者自身來說的,和外界相比沒有太多的意義。

十五、尋找建設性的方法。

一般來說,孩子的問題都是家長的問題。這個判斷多半是正確的。對于有很強的反省能力的家長來說,他聽到這個判斷的時候,會及時的調整自習,給孩子一個良性的互動。對于反省能力差或者情緒滿滿的家長來說,他聽到這句話時,會認為自己被指責,并不被理解,反而繼續加深自己不良的情緒,并影響孩子。咨詢師應該尋求一種具有建設性的方法,而不是簡單的做判斷。這要求咨詢師虛己,謙卑,循循善誘,像水一樣,利萬物而不爭。

總之,咨詢師職業成長的過程,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咨詢師的靈魂自我完善,自我升華的過程,這里面其實并沒有來訪者,一切都是咨詢師自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