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切哲學都是自傳,一位好作家應當將自己的靈魂傾灑在紙上,如果有人理解了他的作品,就會理解他的為人。”出自弗里德里希·尼采,誠如李安在一次采訪中說到“如果你想了解我,一切盡在我的電影中。”而《飲食男女》恰是最能體現李安為人處世性格的一部作品。
? ? ?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作為臺北僅存的少數能把各色菜系都掌握的大廚老朱,在妻子去世后就肩負起撫養三個女兒的責任。隨著女兒們的長大,她們離開家的可能性也就加大,每周六的晚餐成為了維系家庭和睦與溝通的例行,影片圍繞飲食與性的核心講述了這一個家庭的沖突與平衡。
? ? ? ?影片一開始就用四個鏡頭簡明的交代了整個影片的主要人物。略顯壓抑的老朱,保守的基督徒大女兒,要強的事業女性二女兒,青澀的在讀學生三女兒。他們各自的感情生活也被秘而不宣的交代出來。值得一提的是,李安慣用細節,也十分善用細節處理人物。簡舉幾個容易在觀影中被忽視的細節。第一個鏡頭中,朱師傅用電話教電話中女人如何燒魚,以及錦榮在發現老朱給珊珊每天做便當后說出“我希望她和你有一點小秘密”,都是精妙的伏筆,這個伏筆直到影片最后才被揭開。貓叫春隱喻了家珍對愛情的渴望。老朱晾洗衣服時,從洗衣機中掏出一大團糾纏在一起的內衣,象征三姐妹及三姐妹與父親間復雜的糾結的狀態。
? ? ?影片的每個主人公都糾結于愛情與家庭,以及在滿足情感需求與維持人際關系和諧間的微妙平衡。隨著劇情的發展,可以看見家珍壓抑自己不敢面對感情,家倩精明能干但感情生活飄零,家寧陷于三角戀,而老朱苦于壓抑無法說出口的與錦榮的感情。老朱的老婆已經離世多年,而他無法準確的表達他對錦榮的隱秘的感情,就如老溫說的“壓抑得像一只烏龜”。表達自己的情感的能力完全受到了壓制,他的欲望得不到滿足,這是老朱味覺退化的原因之一。另一部分原因在于他對三個女兒的關懷。直到電影最后,當錦榮的離婚得以完成,家寧和家珍都有了成功的愛情關系并搬離家中后,與錦榮的愛情關系才得到揭示。在這一刻,老朱才重新有了味覺,找到了和家倩之間的平衡。
? ? ? 不難發現,影片中最主要的個性人物是家倩。和父親最相似的性格,一方面是職場中的精英女性,一方面又是在做菜上猶如父親一般的精明。看起來是最為風光和吸引異性的女性,但一直保持著性關系的前男友和說出“好朋友”的趙文瑄最后都沒有選擇她。在父親宣布賣房子以及所有人都拖著梁伯母出去后,家倩獨自倚在門上落下淚水,這里不難看出,家倩才是真正愿意傳承傳統的人。
? ? ? 《飲食男女》的核心的確有飲食與性,但不全然。據說朱師傅與老婆在廚房中常常爭吵,特別是會為了人參湯中的人參分量而爭吵。這里的人性沖突實際上是兩人的共有激情的表達。他們對烹飪的共有激情導致了個性的激烈結合,就如家倩和朱師傅的矛盾。而影片最后這樣的矛盾得到平衡,家倩與父親在情感上得以和諧。個人與家庭的模式,哲學上是說“焦點—場域理論模式”,可以發現,其實這是在探討在這樣的模式中如何能夠從情感需求和和諧的關系中尋求平衡。
關于父親三部曲
? ? ?《飲食男女》是李安父親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其余兩部分別是《推手》、《喜宴》。有人說這三部影片分別講述跨國戀、同性戀和老少戀,這樣總結未免過于倉促。
? ? ? ?《推手》是李安的第一部長片。在紐約大學獲得碩士學位之后,李安長達6年時間都不曾做過與電影相關的工作,直到37歲才開始專業電影攝制者的事業。在1990年“好機器”制作公司同意投資他拍攝《推手》后,接連拍攝了《喜宴》與《飲食男女》。
? ? ? 如李安在宣傳《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時說的,他拍電影最初十分關注孝順,因此拍攝了《推手》及后的系列電影。沒有疑問的是,《推手》注重西方價值觀與傳統的儒家價值觀的張力,《喜宴》關注點在父親的傳統家長制。
? ? ? ?記得一位博主說,張藝謀拍農村火了,賈樟柯拍城市變遷火了,“現在農村沒了、城市也建好了。功利來講,中國電影不能再給世界陌生感了。”李安在向“好機器”制作公司引薦自己時說,“嗨,我是李安。如果不拍電影,我只有死路一條。”我想,一個將自己和電影綁在一起的人,中國人,是怎么樣都有說不完的新鮮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