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熱的太陽被時間的手牽扭著往西挪了兩步,臥室登時涼爽了許多,煩躁的情緒也隨著風溫的降低趨于平和。
剛沉下心來讀了幾頁書,嗓子突然干癢無比,急急咽下兩口口水救援,卻無濟于事。趕忙捂著嘴巴,寧靜還是被一陣劇烈的咳嗽聲刺破。
還好沒驚醒孩子,哼唧了一聲翻身又睡了。母親在客廳看電視劇,怕擾了孩子和我,音量調得極低,基本上是無聲放映。
過了幾分鐘,母親躡手躡腳地走進我的臥室,手里捧著滿滿一杯羅漢果茶,放在書桌上,扭身就回了客廳。
一時間我心緒酸楚起來。
咳嗽這個小痞子已纏騰了我半月有余,我雖也找了些許幫手,依然沒將他制伏。
年少時體弱,多被咳嗽和腸胃折磨,成年后體質好轉,偶有小病,卻極其厭惡看醫(yī)生和吃藥;書上又說小病小難用時間自愈抵抗過去,能增強體質,我也就擰信了。
這次咳嗽我依然固執(zhí),不斷地喝水,不奏效后自己去藥店買了甘草片,效果甚微。母親沒有多言,但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吧,這兩日換著做偏方食材給我吃。
母親體質也一般,隔兩三個月總會感冒一次。她向來怕花錢,病癥的苗頭剛冒出來,她總隱瞞著不吭聲,等我們發(fā)現(xiàn)顯性癥狀催促她去看醫(yī)生,最佳時機已經(jīng)耽擱了,就得多次吃藥甚至輸液。
有時看她難受,想關心她,卻總不知不覺變成了埋怨,忿忿地數(shù)落她“讓你不早點看醫(yī)生”或者是“就你怕花錢,現(xiàn)在好了,耽誤多少事兒”。
事后我也總是懺悔,我的初衷是關懷啊,延伸到言語上為何這么淺薄粗魯呢?
端望著眼前的羅漢果茶,我苦笑著一飲而盡。
母親的無聲關懷,總像涓涓細流跟隨在我行走的身旁,每時每刻都在關注都在守候,察覺到有略微的需求,她早已恩蔭和滋潤,不動聲響,奔跑的我卻總渾然不知。
天下父母的愛,都一樣吧。
而我們對父母的愛,更像一陣風暴,伴著雷鳴與閃電,風過了,雨停了,父母的嘴角掛著笑,眼神依舊深情,作為孩子的我們早已一溜煙兒跑開了,世界還是那般模樣。
與朋友聊天時他說:自從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才剛剛懂得反思懂得感恩,白瞎活了二十多年,一直都是頑劣的核,如今剛剛萌芽。
萌芽了就好,愛什么時候開始都不能算晚,愛總是要更進一步直至山巔,你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