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月14日,是一個偉大的日子。
15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867年9月14日,經過馬克思反復修改定稿的史無前者、后無來者的偉大哲學著作《資本論》第一卷在德國漢堡出版。
這本偉大的著作,論述了剩余勞動創造剩余價值的的學說,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
沒有《資本論》就沒有無產階級理論,沒有無產階級理論就沒有革命斗爭,沒有革命斗爭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我們,想想就厲害,這是多么偉大的事。
1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16年9月14日,有一個勵志竭精的大叔,創建了一個公眾號,寫下了第一篇文章《請假那些事兒》,以為能夠改變請假的亂象,然并卵,看過這篇文章的不過百人,世界該是那樣還是那樣,學生該怎么請假還是怎么請假,想想就尷尬,這是多么low逼的事。
呵呵,這個開頭有些裝,怎敢和偉大的馬克思相提并論。
不過,對我來說,9月14日確實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微語東來,一周歲了。
2
我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堅持下來一年的?;仡^細看,像我這種小學作文經常不及格的人,居然還寫下了180篇文章,50多萬文字,擁有了幾千粉絲。
要知道這是一個全民寫作的時代,這是一個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公眾號風口不在的今天,加上大咖霸屏,在盈千累萬的公眾號里,我只是一個渺小的沙塵。
看到羅振宇說,做微信公眾號的心得有兩個,第一要有人格特征,不端不裝,讓聽眾感受到有血有肉的形象;第二就是死磕,把一件看起來不難的事情死磕到底,堅持一直做下去。
想想人格特征沒有,就算人格特真,也難達到聽眾要求,所以只有死磕這一條路。有時真覺得固執真不是好東西,我這種低水平認知的人,這么簡單的道理都聽不懂,就只有一根筯,堅持死磕到底了。
我始終覺得,堅持不一定成功,但堅持能讓你與眾不同。
如果堅持就能成功的話,那這個世界上也不會有那么多失敗的人了。就拿個人公眾號來說,沒有大號推薦,沒有創作團隊,沒有技術后臺,單憑一已之力,要殺出一片天地,可能性基本是零。
如果在堅持中,不學習、不積累、不求變,那只能是浪費時間。貴在堅持的貴就在于,要在堅持中不斷自我學習,自我提升,唯在這樣,才會讓你變得與眾不同。
對于個人堅持做公眾號的朋友們來說,既然有作繭自縛的勇氣,就要有破繭成蝶的能力。
雖然我目前只是一只蠶。
3
身邊有很多寫公眾號的朋友,曾經躊躇滿志創建公眾號,成為自媒體人。然而,時間一長,基本也不那么勤快了,可能一個月半個月也不寫一個字,更新基本上變的不規律了。
其實原因很簡單,往往到達一個瓶頸后,閱讀量上不去,粉絲也上不去,哪還有什么動力。
這是一個浮躁的社會,也是個信息爆炸時代。每天成千上萬的文章應接不暇,誰有功夫聽你瞎BB,關注你不等于欣賞你,欣賞你不等于認同你。
要知道基本上80%的微信公眾號打開率不足5%,甚至很多公眾號打開率只有2%。相對其它媒體平臺來說,微信公眾號就是個封閉的平臺,垂直性非常強。但是,它的粉絲粘性要高的多,粉絲質量也比其他的平臺要高得多。所以我們會看到有的號一推送分分鐘就是10W+,有的號即使篇篇軟文廣告,依然深得大家喜愛。
因此我們不要羨慕別人,不要放棄自己,因為自己的努力還不夠。
如果想要成功,就得先做好自己,如果想要寫好文章,就得要接觸不同的人,見不同的世面,不停地去折騰自己人生理想,只為寫而寫人生會變得狹義。
我就是這么給自己定位的,沒有折騰,哪有成功。
有人說,你折騰個啥勁?我說,讓我折騰吧,趁我還能折騰;還有人說,就你那爛筆頭,寫了誰看?我說,當我寫日記行不行。
沒有讀者,自己就是最好的讀者,沒有粉絲,自己就是最忠實的粉絲。
4
話雖好說,現實卻依然殘忍。
我想,每個做公眾號的人都要經歷過兩個階段,感覺靈魂被掏空,感覺身體被掏空。
每一篇原創文章背后都凝聚著創作者的大量心血。想題材,找素材,蹭熱點,立觀點。挖空心思絞盡腦汁,感覺靈魂被掏空,結果讀者根本不買帳,一看到掉粉,心里那個失落啊。
每一篇原創文章背后都花費了創作者的大量時間。修圖片,做動畫,選模板,調排版。自從做公眾號以來,基本每天沒有十二點前休息過,感覺身材被掏空,總是覺得自己做出來東西太LOW。只有細心的讀者才會發現,我這個公眾號排版配圖還是一點點在進步的。
也曾去學習過那些所謂的微信公眾號各種運營教程,最終發現根本就沒有任何意義,那些運營技巧不是過時就是根本用不上。倒不如把時間用來學習一些設計軟件,最起碼在日常工作中也能用得上。
5
如果要問我堅持寫公眾號的理由,我想無外乎三點:
一是寫作能使你穿越空間,廣交朋友。通過寫作這種方式的分享,可以讓成百上千人知道你、認識你,并且,不是膚淺的那種認識,而是心與心之間的交流。一年來,我通過寫公眾號,認識了全國各地高校的許多老師和同學們,也和其中一些非常優秀的老師和同學加為好友。
二是寫作能夠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以前的我其實很少去圖書館的,但現在一個月至少要看完三本書。如果沒寫公眾號,我也許不會像現在這樣積極地學習,甚至也許會荒廢更多的時間。但為了能一直有新的東西和大家分享,我會不停地閱讀、思考,最后通過寫作來促進自己對知識的加固。所以,做公眾號,不僅提供了我學習的動力,也改變了我的習慣。我很享受這種有事情做、不斷充實自己的狀態。
三是寫作是對人生經歷的總結回顧。在學生工作中,每天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我們怎樣去處理,處理的好不好,處理之后對學生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其實都是值得深思和總結的。把這些經歷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傳播給更多的人知道,提醒其它人少走彎路的,激勵更多人前行,這正是我們的工作職責。人生這場經歷,要在不斷的回顧當中總結和反思理解生命的真正意義。
6
網上有個提問:你公眾號粉絲少閱讀量低,你為什么還在堅持更文?
其實我不是沒有想過放棄。
但支撐我做下去的,一是不忘初心,二是那些可愛的讀者們的期望和肯定。
回想起建號初期,在各種摸不著頭腦,看不清方向,每天不斷懷疑自己再不斷鼓勵自己的狀態下,支撐我寫下去的,就是每一個不曾見面,陌生但又熟悉的你們寫的每一條后臺留言。
曾有網友說:
“老師,看到你的文章很喜歡,能加個好友嗎?我是某某大學的大一學生,我很喜歡某某專業,很糾結考研要不要跨專業,你有什么建議嗎?”
曾有網友說:
“老師你好,我也是個輔導員,有個朋友給推薦了幾個微信公眾號,就有你這個呢。我讀了你的文章,啟發挺大啊?!?/p>
曾有網友說:
“從幾十的閱讀量開始,我就關注你。慢慢看你從幾十到幾百到現在幾千,感慨萬千。很替你開心,相信微語東來也一定會越來越好,加油?!?/p>
……
一瞬間,有些激動,有些淚點。
真是,唯有愛與讀者不可辜負。
所以,借周年之際,謝謝你們,時至今日,還不離不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