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幼儀:徐志摩高攀不上的女人
1930年代的上海,一個普通晚上,張幼儀受胡適邀請參加一個晚宴,出席的人還有徐志摩和陸小曼。這是張幼儀一生唯一一次和陸小曼吃飯。
晚年的時候,回憶起這頓晚餐,她說了這么一番話:
我看到陸小曼的確長得很美——光潤的皮膚,精致的容貌。
她講話的時候,所有男人都被她迷住了。
飯局里,她親昵地喊徐志摩“摩”和“摩摩”,他也親昵地叫她“曼”和“眉”。
張幼儀顯然受到了很大的觸動。那天晚上她話很少,卻不能回避自己的感覺。
她說:我曉得,我不是個有魅力的女人,不像別的女人那樣。因為那個時候,我的眼里只有他,我只是一個低到塵埃里的女人。
在當事人都已去世的時候說出來,張幼儀的這番話尤顯得真摯誠懇。
其實,張幼儀出身很好,嫁給徐志摩絕對不能說是高攀。
家里是寶山縣的首富,父親是當地的名醫,二哥張嘉森后來成為具有影響力的政治家和哲學家;四哥張嘉璈是著名的金融家,后來擔任中國銀行董事長。
張幼儀和徐志摩是包辦婚姻。張幼儀的四哥張嘉璈日本留學回國,在郵政部供職,他的薪水成了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作為家庭的頂梁柱,他得到了父母和兄弟姐妹的信賴。父母也把為家中幾個女孩挑選丈夫的權力交給了他,因此張幼儀的親事只能聽憑父兄安排。
后來,張嘉璈擔任了浙江都督秘書。在一次視察杭州府中學堂時,一位學生的作文引起了他的注意。這篇作文的文筆氣勢頗有梁啟超的氣勢,書法也筆力遒勁、氣韻生動。張嘉璈對這位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經打聽,這個學生叫徐志摩,是當地一位士紳家的獨子,他立即致信富紳,提議將自己的妹妹嫁給這個才華橫溢的學生。張家很快收到徐志摩父親的親筆回信,同意了這門親事:“我徐申如有幸以張嘉璈之妹為媳?!?/p>
為了讓張幼儀嫁得風光體面,在夫家獲得足夠的地位與重視,她的娘家人可謂是用心良苦。不僅特地派人去歐洲采辦嫁妝,而且陪嫁豐厚得令人咋舌:光是家具就多到連一節火車車廂都塞不下。
對哥哥非常崇拜和信賴的張幼儀,也對徐志摩這個未來的丈夫十分信賴和尊敬。而且,傳統教育的熏陶讓她認同《禮記》對婚姻的看法:“婚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后世也。”
所以,雖然從未謀面,但張幼儀一開始十分堅信,只要是自己孝敬公婆侍候丈夫勤勉持家恪守婦道,丈夫就會因為自己的溫順和安分而愛上她。
可是事實真的能如她所愿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