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層乃隋代與西漢不同之點。西漢積高、惠、文、景三世四帝六十年之休養,至武帝而始盛;隋則文帝初一天下,即已富足。蓋漢初尚未脫封建蛻,有異姓、同姓諸王侯,自韓、彭菹醢(hǎi),迄于吳、楚稱兵,財富不能集于中朝。中央政權所直轄者,不及全國三分之一。王室雖恭儉,而諸王侯封君莫不驕奢自縱,與隋初形勢大不同。至于王室生活之節儉,僅其余事。
2.在其末年,天下儲積,足供五、六十年,遂以招來煬帝之奢淫。煬帝大業二年置洛口倉,倉城周圍二十余里,穿三千窖。又置回洛
倉,倉城周圍十里,穿三百窖,窖容八千石,共可積米二千六百萬石。李密藉以為亂,憑人負取,群盜來就食者并家屬近百萬口。
3.魏孝文告李沖:“欲自鄴通渠于洛,從洛入河,從河入汴,從汴入清,以至于淮。南伐之日,下船而戰,猶開戶而戰。此乃軍國之大計。”則魏孝文亦已先有此意,至隋煬而實現。此乃為貫通中國南、北兩方新形勢之偉大工程也。
4.狂放的情思,驟然為大一統政府之富厚盛大所激動,而不可控勒。于是高情遠意肆展無已,走上了秦始皇的覆轍。煬帝雄才大略不
如始皇,而同為帶有極度的貴族氣分,故兩人皆不能恤民隱。當時南方文學,本為變相貴族之產物也。【煬帝外慕經術,內好文學,則頗似漢武。】
能把南方的文學與北方吏治、武力綰(wǎn)合,造成更高、更合理的政權,則是唐太宗。【隋代政制承南、北,大抵政風頗沿北周,禮文兼采齊、陳。唐承其后,猶漢之襲秦,唐制即隋制也,惟運用者之精神特為有殊耳。其隋制兼承南、北之詳,當讀隋書各志。】
5.唐太宗是中國史上一個杰出的君主。自稱:“年十八便為經綸王業,北剪劉武周,西平薛舉,東擒竇建德、王世充。二十四而天下定,二十九而居大位。四夷降伏,海內乂(yì)安。”自謂:“古來英雄撥亂之主,無見及者。”
6.自隋大業七年至唐貞觀二年,【朔方梁師都部下降。】前后十八年,群雄紛起者至百三十余人,擁眾十五萬以上者,多至五十余,民間殘破已極。
7.貞觀初,戶不滿三百萬。永徽元年,戶部奏:“去年進戶十五萬,今見有戶三百八十萬。”而隋開皇中有戶八百七十萬。直至玄宗天寶十三載,始有戶九百六十一萬九千余,為唐之極盛,乃始與隋氏相比。【歷代戶口數,雖有隱漏或夸飾,不可盡信,然大體可資以見世運之盛衰升降。】
正惟如此,故太宗一朝君臣,每每以有隋相警惕,不敢驕縱荒佚,而成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