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城縣的松島,自古以來就養殖的一種水產,凱撒大帝和拿破侖都很喜歡吃。請問是下面哪一種?"
1、牡蠣 ?2、比目魚? 3、海鞘
晚上在家庭旅館開的店吃飯時,廚師小哥給我看一本書,是他之前考試用的輔導材料。
宮津是一個很小的鎮,就幾條路。路邊有間賣抽水泵什么的小店,里面有個小魚池。紅黃的鯉魚在慢悠悠的游。我想起了昨天看望的那位理發店的老大爺,他以前也養過鯉魚。一位牙已經掉了很多的89歲的老大爺,從樓梯上走下來,說其中一條魚已經養了7年了,池子里的魚價格不貴,1-2萬日元一條吧。
小鎮每走幾步,就有一個小的佛堂,其中一座地藏菩薩的很特別。一般的地藏菩薩都是石頭本身的雕刻的,最多蓋塊紅布,戴個帽子。但是這尊菩薩全身是彩妝,花花綠綠的衣服。可能在全日本,就只有這一處。
街了飄著一股酸酸的但是很香的飯菜味,走近一看是一家賣便當的店,早上正在準備食材。直接就把做好的菜端到門口冷涼。味道很香,如果不是早上吃了飯,一定帶上一盒。
向前走幾步,一家在蓋房子的工地,拇指粗的鋼筋整齊的盤在夯好的地基上,很堅實的感覺。另一邊已經搭好框架的房子,全身實木,看起來很輕巧。日本多地震,所以,地基很牢固,然后用輕質材料,比如木頭搭建。所以,即使是7級地震,一般也都不會倒塌。
村子通往山上的路邊有塊空地,下著小雨,路邊清澈的小溪嘩嘩的急流,田里長滿了各種蔬菜,菠菜、大蒜、豌豆、大蔥,地里栽著儲存的蘿卜。這個時節,油菜花和櫻花同時在開放,幾棵柑橘樹上掛滿了果子,落了一地,也沒人摘。
一個角落,竟然長了一小片芍藥,已經很多年沒有見過了。
轉過菜地,就是傳說中的松島,碧綠的海水映著島上的蒼翠的松林,水里飄著細細的水草。水草邊除了小魚游,竟然還有很多海蜇,呼閃呼閃的在水里游,不光有白色的,還有褐色的僧帽海蜇。
傳說以前這里有條龍橫行鄉里,當地人就從我們中國的五臺山請來了文殊菩薩,后來龍被感化造福老百姓。河邊有座叫智恩寺的寺廟,講的就是這個故事。寺廟已有1200年歷史。
大殿的扁額寫著“五臺山”的字樣,邊上的屋檐和柱子貼滿了其他寺院的字條(千社札)。
一邊的木板畫講的是閻王老爺審判的場景,作惡的人就上刀山,或者被牛鬼蛇神砍死砸死,甚至劈成兩半。。。。。。。看著讓人心里哆嗦。
登上高處,海面上升起了一條綠色的沙洲,這就被稱為“日本三景之一”的天橋立。彎彎曲曲的沙灘,看起來像是被誰啃了一口的餅干。
沙灘上風呼呼作響,海邊沿著海浪的形狀,堆著一條條綠色的海藻。幾只小腳在細軟的沙灘上快速的走動,都數不過來,估計每秒有30幀以上,仔細一看,沙灘上竟然沒留下一丁點兒腳印的痕跡。
松林里鳥兒嘰嘰喳喳的叫,和著潮聲,濕潤的潮風吹在身上。
晚上吃飯時,在旅館開的料理店,店不大,兩張4人小桌,一個能坐5-6個人的吧臺,我先點了生魚片。
聊天時突然看到墻邊上擺著三個證書:日本魚測試3級,2級的。真是有意思,關于魚也有測試。
大廚:我們全家都考了,我和媽媽是2級,我媳婦過了3級,1級最高。
我:還有這個考試啊,呵呵。
大廚:主要內容是魚的知識,識別魚類、營養成份、習性、歷史,還有在不同地方不同的名字什么的,非常復雜。1級涉及到很多文化歷史的,我上次沒考過去。。。。。。
我安慰他,沒事,下次再來。
我:這個考試是廚師必須考的嗎?
大廚:不是的,不需要。不過我對這個感興趣,考了這個對魚的知識能更了解一些,我想多學習一些。
我為他的精神喝彩。這個店是他父親創立的,前幾年父親去世,他接班。他媽媽仍然幫著打下手、照看客人,老太太去過北京、蘇州和上海。
大廚:聽說你們吃的餃子就是水煮的?
我:是的,默認就是水煮的,有很多種餡呢。
在日本,說吃餃子,都是煎餃,沒有水餃。
大廚:那你們吃餃子時,吃米飯嗎?
我:不吃的,吃餃子就是吃餃子,最多來點小菜,像街上賣的餃子,一頓一個人能吃30多個呢。
大廚帥哥和老太太驚訝的不得了:30多個!我們日本是米文化,一頓都離不開米。你喝的日本酒,都是米做的。以前有位外國人來到日本,渴了日本酒之后,自己就開始學習釀酒了,現在有十幾個品種。不是感嘆一下就算了,而是自己去釀酒。所以現在日本酒在在國際上越來越被人知道,據說在歐洲餐廳說sake,服務員就會上來日本酒(sake是日語發音)。
我:你平時買魚到鎮上的漁港是嗎?
大廚:不是的,鎮上的漁港都被批發的人占了,我們買不到了,漁民也嫌我們礙事。
我大為驚訝:自己家邊上就是漁港,卻買不到魚,那去哪呢?
大廚:以前去車程50分鐘外的漁港,現在那里被電視臺報道后,很多人去買,不好買了,也不想去那了。現在是去車程15分鐘外的漁港,有一次漁夫還帶我出去打漁呢。
他激動的說。
老太太給我上了天婦羅,炸的是鰻魚、蘑菇、青椒,鰻魚外面裹的面皮顏色很正,很香很酥,一點都不油膩。鰻魚入口即化,根本不需要嚼。從來沒有吃過這么好吃的鰻魚。
我:我從來沒有吃過這么好吃的天婦羅,別的客人肯定也喜歡的。為什么不做廣告、擴大店面呢?
大廚:我們這個地方料理店挺多的,但是好吃的沒幾家。原因是旅行團大巴一車一車的拉客人,為了應付這些大量的客人,店里的食材和人力不可能還像以前那樣用心的,所以就越來越不好吃了。
“擴大店面的話,比如一天要做40條鰻魚,是不可能做好的。我喜歡吃好吃的,也喜歡做好吃的,如果我的店不能做好吃的,客人吃了一次就不來了,那開店就沒意思了。”
正說著,電話來了,明天15位客人包場,他興奮的對老太太說。這個店加上桌子和吧臺,15個人都顯得擁擠。
我不由得又看了下他們一家三口的證書。材料上說,凱撒大帝和拿破侖喜歡吃的是牡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