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印象里,小米非常善于營銷,比如著名的饑餓營銷手段,手機限量發售且搶購一空,身邊朋友用小米的人也越來越多,還有重度米粉直接去小米上班,原本對小米無感的我很好奇,小米的口碑是怎么做起來的?
我從這本《參與感 小米口碑營銷內部手冊》,找到了一些答案
作者黎萬強,小米聯合創始人。
開創全新營銷模式:讓用戶有參與感
雷軍曾說過一句名言:臺風來的時候,豬都會飛。
問題是臺風從哪里來?在本書的序言里雷軍告訴大家:豬會飛的背后,參與感就是“臺風”。
用戶的參與感是小米最核心的理念,小米通過參與感完成產品研發,營銷推廣,使小米成為年輕一代愛用的手機。
那么小米是怎么構建參與感的呢?
構建參與感,就是把做產品做服務做品牌做銷售的過程開放,讓用戶參與進來,建立一個可觸碰、可擁有,和用戶共同成長的品牌?。
這里作者總結了參與感三三法則:三個戰略,三個戰術。
三個戰略:做爆品,做粉絲,做自媒體。
做爆品”是產品戰略。產品規劃階段要有魄力只做一個,產品線不聚焦難以形成規模效應,資源太分散會導致參與感難以展開。
做粉絲”是用戶戰略。參與感能擴散的背后是“信任背書”,首先讓員工成為產品品牌的粉絲,其次要讓用戶獲益。功能、信息共享是最初步的利益激勵,其次是榮譽和利益,只有讓企業和用戶雙方獲益的參與感才可持續。
做自媒體”是內容戰略。互聯網的去中心化已消滅了權威,也消滅了信息不 對稱,做自媒體是讓企業自己成為互聯網的信息節點,鼓勵引導每個員工每個用戶都成為“產品的代言人”。建議遵循“有用、情感和互動”的思路,避免信息過載,每個信息都要有個性化的情感輸出,引導用戶來進一步互動分享。
三個戰術:開放參與節點,設計互動方式,擴散口碑事件。
“開放參與節點”,把做產品做服務做品牌做銷售的過程開放,篩選出讓企業和用戶雙方獲益的節點,雙方獲益的參與互動才可持續。
“設計互動方式”,根據開放的節點進行相應設計,互動建議遵循“簡單、獲益、有趣和真實”的設計思路,互動方式要像做產品一樣持續改進。
擴散口碑事件”,先篩選出第一批對產品最大的認同者,小范圍發酵參與感,把基于互動產生的內容做成話題做成可傳播的事件,讓口碑產生裂變,影響十萬人百萬人更多地參與,同時也放大了已參與用戶的成就感,讓參與感形成螺旋擴散的風暴效應。
最典型的就是MIUI系統的參與感構建:
2010年8月16日,MIUI第一個版本發布,只有100個用戶,是從第三方論壇“人肉”拉來的。
而2011年8月16日,MIUI發布一周年,憑借用戶口碑,沒有投入一分錢廣告,沒做任何流量交互,已經有了50萬用戶。
從“參與感三三法則”來看:
1.“開放參與節點”,小米除了工程代碼編寫部分,其他的產品需求、測試和發布,都開放給用戶參與了;這種開放,是企業和用戶雙方獲益的,小米根據用戶意見不斷迭代完善產品,用戶也拿到了自己想要的功能和產品。
2.“設計互動方式”是基于論壇討論來收集需求,固定的“橙色星期五”每周更新。
3.“擴散口碑事件”有基于MIUI產品內部的鼓勵分享機制,也有集中資源所做的口碑事件,小米為最早參與測試的100個用戶,拍了個微電影《100個夢想的贊助商》,是參與感的“放大器”,參與感的頂點就是成為明星。
產品做到極致
我們都知道產品是1,營銷手段是1后面的0,沒有好的產品,營銷再厲害也是無用功
比如盒子兄弟:
一個包裝盒能承受兩個胖子的重量,這也是沒sei了。
文案清楚明白
小米的文案策劃也很有借鑒意義,只有兩個要求:一要直接,講大白話,讓用戶一聽就明白;二要切中要害,可感知,能打動用戶。其實就是考慮一個場景,在哪個當下會向朋友怎么推薦。
小米的產品點分為賣點和噱頭,賣點是用戶愿意為之掏錢的,噱頭是有意思但用戶不會為之掏錢的。賣點定義分為兩類:一級賣點和二級賣點。一級賣點只有一個,這樣用戶才記得住,如果你說三到四個就等于沒說。二級是輔助描述一級的,一般有兩到三個。
比如小米手機就是快和小米活塞耳機,99元聽歌神曲
文字簡練畫面簡單,既清楚明白又能打動人心。
其實撇開小米的營銷不談,我覺得小米最厲害的一點是:(這里引用某位知友的話)
它引發了混戰,慢慢的跟別的廠商一起,把科技這個東西真正帶進了千家萬戶,讓大家都能體驗到科技的快樂。
記得小米手機出現之前,市場上智能手機動輒大幾千,反正我這種家境一般,對手機功能要求不高的學生黨是不會買的,小米開創了高配低價的先河,把很多廠商拖下水,從而讓更多的人都能買到適合自己的手機。
雷軍說過要讓所有人都享受到科技的樂趣,小米現在已經不局限做手機了,開始往小米智能家庭發展,路由器,照相機,電燈泡,插線板,平衡車,空氣凈化器,小米的未來值得期待。
【小曾的話】
我是在百度閱讀上看完這本書的,文字平實,案例豐富,每個章節都有相應的海報,非常吸引人。
我基本是在上下班的路上看完的,要知道這個時間段得隨時關注車到哪站,注意力很不集中,即使這么隨意地看也沒有“斷片兒”的感覺,看起來一點不費勁。
就像小米讓所有人都享受到科技的樂趣一樣,這本書也做到了讓所有人都享受到知識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