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還是到了告別的日子!雖然心理建設的時間很長很長了,但真正到了這一刻,又抑制不住淚流滿面!人終有一死,然而生命的意義又是什么,我在這個問題里掙扎著,找不到答案的每天便平靜地過,我想以后想起來不至于太多遺憾!
從我們舉家搬回潮州時起,便見阿嫲慢慢老去。用四年的時間,丟失了記憶,行動遲緩,到最后失禁,臥床……也從待人寬厚到遭人嫌棄,從獨立生活到依靠他人,從麻利剛強到失了自尊。幸而,她還有兒孫滿堂,她還有孝順的子孫服伺床頭,在最后的十六天全家族聚在一起照顧她,也在家人的陪伴下自然老去,這是一種福分!在這人人忙碌的社會里,能被子孫照顧著老去,已經是很多人無法想象的福氣了。
只是,見她從臥床不起,到進食困難,最后耗盡元氣停止了呼吸,我總在想生而為人,到最后這般沒有生活質量地活著,死是不是也是一種解脫,而我們能不能擁有自主選擇離去的權利呢?
夜里傷心,和老公討論這個問題,我說其實我不想當那個活得久的人,當自己牽掛的人都離自己而去,剩下自己太孤單了。他說這個也不是自己能選擇的。
阿嫲自從阿公離世后,獨自生活了20年。她勤勞,樂觀,從不給孩子添麻煩,自己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她有三個姐妹,一個弟弟。大姐生活在廣州,三妹小妹生活在澄海,她們的子女都比較有出息,會賺錢,但三個人對她這個生活在農村的姐妹非常照顧,過年過節都會包紅包給她,加上子女贍養,自己平時還會做些手工,不僅生活無憂還有些儲蓄,在農村老人里算生活條件優渥的。她的子女全在同個村里生活,每天走這家看看,那家瞧瞧,過節幫媳婦們做粿品,偶爾逗弄曾孫,還能跟老鄰居打個牌,感覺一世順遂的人生也就這樣了。
以前我爸還在世時,每天傍晚回到家洗完澡,就燒水煮茶。阿嫲總會打著一把老式手電筒風雨無阻地按時出現,母子倆坐著,無言。茶泡好了,我爸一句:食!阿嫲就拿起杯子喝。喝完放下杯子,繼續安靜地坐著。大概坐上半個小時,然后就打著手電筒回到她的住所。以前只是習以為常的一天天,現在想來是莫大的幸福!老伴離去,還有子孫陪伴身旁,情感上有所牽絆便不至于內心孤苦!
然而,我爸卻先她而去,白發人送黑發人!她不擅長表達,也沒有表達的對象,我無從想象她如何自己消化掉這份哀傷,大概也和我一樣心痛,畢竟是血脈相連的至親。然后,傍晚她來家里的次數便越來越少,因為,少了那杯茶。那杯等待她的,她來了就會有的茶!還有那個,她總覺得每天來了都能見得到的兒子!
想起阿嫲,便會瞬時回到童年的記憶里,她是童年的背景板,是我們仰望的“大人”,是勤勞的代名詞,亦是樂觀包容的精神源頭。她有四子一女,內外十個孫子——五男五女,現今有17個曾孫,潮州人稱這樣的家族叫“大抱竹”,而她是這一切的創始人。這個家族整體都是老實本分,勤勞善良,家庭觀念強。也許在她離去后,家族間的聯系便會逐漸疏遠,所以大家格外珍惜最后因照顧她而相聚的日子,一代又一代的傳承,是情感的鏈接。
今天,是送她出殯的日子。最后看一眼她已顯骷髏的容顏,然后只能寄存在心里。
永別了,阿嫲!我認可的永恒是我的回憶里有你在,那你便仍然活在我的心間,人真正的死去,是世界上再無一人的回憶里有你!我們今天所有到場的人,都深深地記著你,每個人心里都有一段與你共處的時光。你會跟阿公和爸爸相聚,在那方不受軀體束縛的世界里湊成茶三,永恒極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