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恒
‖無戒365挑戰——倒計284天
說也奇怪,在近一周里讓我吃睡都不安生由此口內生了火瘡,讓人疼痛難忍,卻在我想通后睡了個香香的覺,睡眠是一個自我恢復的過程,我的瘡口也開始慢慢緩解生長,第二日起來竟然也覺得神清氣爽,不覺得疼了。終究啊,心病還是要心藥醫。
糾結的20天里我腦子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我今天看到一個二戰考研的文章,說了個考研同學的普遍現象:比如有個考生報考了mpacc,復習著復習著覺得mpacc的內容實在太難了,還不如考專碩,于是轉而去復習專碩內容,專碩是需要學數學的,經過耗費心力地復習數學一段時間后,又發現數學也太難了,于是考試時間到了,這樣的結果注定失敗。
多像我呀?我想到自己為啥臨陣脫逃,不也是覺得公考競爭大、題量多,自己雖經過一個多月復習,從最先的進步突飛猛進到遇到了瓶頸期,不說自己做的正確率還沒全蒙b的正確率高的數學運算,就說我重點復習的其他幾個板塊,我是資料分析速度上不去,常識的正確率上不去,最有把握的是語言理解和推理判斷,也總是對百分之七八十,怎么也突破不了。難道不是覺得自己復習了這么久,正確率上不去,然后覺得上岸機會渺茫。灰心喪氣之際,給自己打了個退堂鼓,覺得自己提升的空間或許已經到達盡頭,似乎再復習也達不到預期的分數,甚至覺得去當炮灰還不如睡大覺。
有時候,又覺得自己這樣終日在家復習坐吃山空,還不如去上班賺錢,去上班,好歹一個月有幾千塊錢。或者自己折騰弄個小機構,只要用心經營,幾年后日進千金不是夢。看到想象中的這個大餅,對目前的現狀更不滿了,于是更加靜不下心去做題了。大餅越大越美好,對現實的落差越大越失望。
雖然講出來很羞愧,(哎,你這人怎么這樣?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輕易得到,哪有那么美的事兒?如果你這樣說我,我也統統接受。我以為自己不是這樣)但是,或許這才是我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心理?
很大一個原因是我們太過著急,我們應該把步子放慢一點。
現行的這個社會背景跟我們父母那代不一樣,但是卻很容易用父母那一代的年齡做的事情來做為評判標準。比如說,咱父母那輩十幾歲就步入社會養家賺錢,到了二十五六歲,那可是家里頂梁柱了,既要養家還要帶娃。而我們這一代人,二十四五歲才大學剛畢業,這個年齡段心理傲氣得很,覺得父母這么大了都已經自主自立,成家立業;自己怎么說也是個大人了,哪能再拿父母的錢?相仿,要努力工作賺錢回報父母。女生么,28歲是個坎,怕自己再不結婚再不生孩子,30多了不好嫁,生產高風險。
于是,我們彷徨,我們焦慮,我們過不好。想去考研,怕考不上又誤了工作時間;想去工作,覺得丟了理想心有不甘;人生交叉路口的選擇,我們怎么選都是錯的。熬壞了身體,憔悴了靈魂,磨過了時間。
其實么,我們真應該把步子放慢一點。父母雖然會老去,但是遠比需要我們日夜照顧的境地要早得多,至少是20年后的事情呢,我們當下更應該重視自己的長遠規劃,切勿急著結婚生孩子,甚至連談戀愛都應該推后一些。真正成功的婚姻是靈魂上的對等,是事業上的不分伯仲。女生三十歲后生孩子完全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