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浮想聯翩了。
陌生,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呢?又或者是一種氣質?
陌生人,會和我們有著怎樣的交集呢?
當我看見一個陌生人的時候,我又回產生怎樣的聯想呢?
什么才是最陌生尷尬,但又隱藏得無影無形的呢?
是自己吧,自己對自己的陌生,面具和陰影的陌生,對情結的陌生,對傷害的陌生,對深刻的陌生,對真實傾向的陌生,對夢想的陌生還有對自己心的陌生。
最后的一句話如果可以,估摸著能算作總結陳詞。
我想到了采訪的對象,另一位咨詢師,原來在日企工作了許多年,但是很壓抑,最后終于難以忍受而選擇跳出來,重新尋找自己。
大部分人會覺得跳出來就是做自己,擺脫了害人害己的舊模式就是做自己,殊不知,自己沒那么容易做,做之前總得先找到自己才可以。
丟失了本質自我的人是不存在的人,是在精神處消亡的人,是很痛苦又似乎不知道自己因何而痛苦的人。
外人看他們很混沌惆悵、他們卻不自知,身體已經出了無數個狀況,但是自己卻依然朝向“成功”的目標。
這成功本是好事,只是他們定義的成功又在哪里呢?如果是自己的身心發出的一個信號,呼喚一個方向,那么自然是值得的,如果是別人東一句西一句拼湊成的,時時刻刻都在隨著社會的觀點而變化,永遠無法滿足和被滿足,想必是另一種悲哀,悲哀于永遠無法獲得內心的寧靜與源頭的炙熱,無法讓自己可以“止”,永遠像有方向但實際上又毫無方向一樣。
我不能說他們是錯的,只能表達心里的遺憾和不安,不想要為別人的意念去生活,不想要被一些和我本身無關的概念過度侵擾,以致身心俱疲。
可想要剝離這影響又何談容易,只能把它放在一邊,一次次朝向自己,去看看發生了什么,想發生什么,有什么事是真正重要的,有什么事是我最想要奉獻的,又有什么我可以做,也做得到。
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極為有限的,干了自己最想干的就不會有太多力氣去張羅別人的事,當然不排除精力體力心力都旺盛的人,但回到自己,一顆心,找到方向,就是專注,必定可以做到自己以為的最好,而這就是我心里所想的成功的定義吧。
陌生,最可怕的是和自己的陌生,是不清楚自己的心該安放在何處,是茫然無措。
陌生,是不知道為何而陌生,是不知道自己陌生又陷入悲傷,是以為有別的痛在作祟而徹底放過真正的答案。
陌生,是失去了自己,陌生,是對直覺的懷疑。
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