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們都是《爆裂鼓手》中的安德魯,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名叫弗萊徹的老師。他憤怒、不甘、冷酷無情、滿口臟話,他是你心中的魔鬼,也是你開天辟地的利刃。
? ? ? ?安德魯心中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成為像查理帕克一樣的爵士樂手,他說,哪怕成功之后就去死,也不愿如此平庸地活著。在這樣的目標面前,一切都會變得微不足道。于是他把心交給了魔鬼,他舍棄愛情,放下自尊,弄丟別人的樂譜。他在最后登臺前與父親擁抱,看起來更像是同過去的自己告別。
? ? ? ? 我想,安德魯更像是凱撒那種男人,凱撒心中的魔鬼對他說,我們要去征服高盧,凱撒就會跳上戰馬出發,就算他心里無比惦記著某個女孩,但他還是會堅忍卓絕,揚起手中的馬鞭。而凱撒的弗萊徹一定是只憤怒的獅子,他說,前面是山,我們就爬山,前面是海,我們就渡海,前面是皇宮,我們就開炮。也唯有這樣的男人才能名垂千古。
? ? ? ? 而你的弗萊徹也在說,你賴在床上的樣子是他見過最傻的傻逼,你必須去工作;你必須多讀書;你必須去學習,你的考試近在眼前,你要背的單詞一個都不能少;你的論文要標新立異,發表在業內最牛逼的雜志上;你要去鍛煉身體;你要去更遠的地方;你要成為更加優秀的自己。因為你的高盧和查理帕克已經佇立在的你面前,你必須奔赴那兒與之匯合。
? ? ? ? 這樣的弗萊徹真是令人寢食難安,他在你的背后不斷追趕,無法容忍你的一絲松懈,他要榨干你最后的力氣,作為他平息憤怒的養料。也許,我們也可以擺脫心中的弗萊徹,把他告上某個不存在的法庭,但你又如何擺脫那個懦弱的自己,于是,我們就像電影中的安德魯一樣,還是要拿起鼓槌,與弗萊徹對峙到底,因為我們都無法原諒那個一事無成的自己。
? ? ? ? 電影最后,弗萊徹與安德魯在瘋狂的演奏后相視而笑,臺下針落有聲,觀眾們沒有給予勵志電影中潮水般的掌聲,因為他們無法認同這種另類的勵志哲學獲得勝利,但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安德魯得到了弗萊徹的認同,他們將心中的憤怒平息,終于和解,并感謝過去的相愛相殺。可是安德魯成功了嗎?他最后有沒有成為自己心中的查理帕克。我們不得而知,電影已經無法給出答案。
? ? ? ? 可那又如何,這個世界總有年輕人愿意為了理想去死,那么死吧,年輕人,你不需要任何顧忌,你只需同你的弗萊徹驕傲的滅亡,成為凱撒或者安德魯。因為你知道,即使你的努力永遠不會成功,但你的生活并不會因此就變得平庸和愚蠢。我更愿意去相信心中的弗萊徹,也許實際上,他真的好過一些無關痛癢的勵志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