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日常生活的審美化,文創產品越來越呈現泛化態勢,越來越多的功能產品也逐漸融入文化創意元素,這成為吸引消費者、滿足消費需求的重要因素。而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開發是一個系統性項目,包括前期調研、素材搜集、方案策劃、設計實施以及產品制模、批量生產等相互關聯過程,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產品設計創意,這不僅僅關系到文創產品的呈現形態,也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銷售可能。在消費者主導下的產銷模式下,很多人對文創產品設計躍躍欲試,而且在設計技術與手段逐漸普及化的今天,人人獻創意、來設計成為了可能,都可以創作自己的作品,打造個性化的文創產品。由此,文創產品的設計也需要相應地理念和思維的變革。
用戶思維 ??
如今,各種類型的衍生性文創產品充斥市場,也就顯得良莠不齊,產品同質化、低質化現象突出,比如一些影視的周邊產品,其實并沒有那么大的吸引力。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忽視了文創產品最終是為消費者服務的,不應該僅當做影視粉絲們的狂熱購買對象,需多考慮產品購買后所帶來的消費意義和使用能力,能夠為涉及到的使用者帶來何種功能、文化、符號等方面的價值。因此,要把用戶放到文創產品設計的中心,針對這些潛在受眾的需求特點選擇設計策略和方法,這樣才能使創意設計出的文創產品具有足夠的吸引力、購買力和影響力。當然,利用3D打印、大數據等前沿科技手段,文創產品設計要適時創造條件讓用戶自己參與體驗,可以是簡單的圖案選擇等,也可互動定制,甚至實現“我”的自由取用。
連接思維?
一般來說,文創產品設計被視為藝術家、設計師等專業人員的專長,甚至有些認為天賦在創意創作中起到了決定作用。其實,創意是有規律的,驚喜、意外雖可能受之于靈感,但這種驚艷的表現往往又有共通的“套路”,比如對大家習以為常的事情通過陌生化或截取、定位做處理,而大家陌生的東西反而有很強的存在感; 設計也是能掌握的,只是對技法的應用程度和能力有所差異罷了。對于文創產品設計過程中, 可能最需要借以聯想與想象實現的元素與元素之間連接,找到相同的、不同的與相關的、不相關的結合點。從時間維度來看,文創產品設計的來源素材連接著過去與現在,比如歷史文物元素的擇取就要考慮與時尚流行的融合;從空間維度來看,不同空間、場景和環境的人、事、物是可以共存的,自然界的春花秋月、天地日月,人世間的喜怒哀樂、衣食住行與產品載體、設計資源“混搭”在一起。
重構思維
當然連接只是創意展開的一面,還要有從外到內、從色到形的深層次重構,這關鍵在于文創產品設計中對有與無的取舍,也就是哪個、那一部分以哪種方式、哪種手段來實現哪種效果、哪種訴求,比如對于細小的紋飾可能通過放大、變形、重疊等手法,來觸動大眾的認知神經、情感思想和表現行為。當然,結構化的重組與轉變并非只是模塊化的、程式化的,也應是藝術性、故事性的,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文創產品設計的出神入化與物情交融。
總的來看,用戶、連接與重構思維可以說是文創產品設計的立足點、支撐點和執行點,借由此,你也可以是文創產品的設計者、再造者與享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