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時節(jié),養(yǎng)生重養(yǎng)脾臟,試試薏米紅豆粥

“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雨水前后,春天來臨,萬物開始萌動,中醫(yī)認為肝主生發(fā),應春之氣,肝氣旺盛,肝木易克脾土,且雨水節(jié)氣前后,降雨有所增多,寒濕之邪最易困著脾臟,同時濕邪留戀,難以去除,故雨水時節(jié)養(yǎng)生應當著重養(yǎng)護脾臟。

案例:準媽媽的濕疹治好了

小黃今年35歲,4年前,在懷第一胎時,全身瘙癢,整夜睡不好覺,看了好幾家醫(yī)院,也吃了不少中藥,但時好時壞,每天涂爐甘石洗劑緩解瘙癢,就這樣一直熬到孩子出生,后來局部皮膚出現(xiàn)瘙癢,做過很多治療,但始終沒斷根。前不久小黃又懷了二胎。

近來,小黃濕疹又復發(fā)了,回憶起上次的經歷,她仍覺苦不堪言,于是通過同事介紹來找德叔看病?!叭矶及W,好多處都被抓破了皮,”小黃焦慮地把手放到德叔面前,“手上的濕疹還起了水泡,撓破之后,都是無色液體?!钡率蹇此嗟?,苔白微膩,搭脈脈弦滑。

分析:風濕熱蘊,浸淫肌膚

德叔認為,小黃是由于后天脾胃虛弱,易生濕,久蘊化熱,且血養(yǎng)胞胎,稟性不耐,又感風邪浸淫肌膚所致。治療以健脾祛濕,疏風清熱為主,兼以安胎。

選用薏苡仁、砂仁、茯苓、山藥等健脾祛濕;紫蘇葉、徐長卿疏風化濕止癢;紫草涼血活血、解毒透疹;炒白術健脾安胎;紫蘇梗理氣寬中、安胎等。經過幾周的治療,小黃的濕疹完全好了,直至順利產下一女都未再復發(fā)。

預防:艾葉浴緩解濕疹瘙癢

孕婦作為特殊群體,不能隨便用藥。德叔建議,若孕期濕疹瘙癢嚴重,可堅持艾葉浴治療。艾葉有理氣血、溫經安胎的功效,對濕疹有一定的療效,并且對腹中胎兒無不良影響。

具體操作:取艾葉(干品)30克-50克,在澡盆中用沸水沖泡5-10分鐘,取出艾葉加水調至適宜水溫即可沐浴。如發(fā)作多在夜間,可在床頭放置一小碗艾葉水,待瘙癢難耐時,用紗布在患處反復涂抹。

養(yǎng)生藥膳房

薏米紅豆粥

材料:薏苡仁20克,赤小豆15克,紅糖適量。

功效:清熱、健脾、祛濕。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歸脾胃肺經,功能利水滲濕,但作用較為緩和,又具健脾之功,且健脾而不礙濕,滲潤而不過利,為淡滲清補,藥食兩用之佳品,故孕婦濕熱內蘊者可以使用;赤小豆富含淀粉,因此又被人們稱為“飯豆”,甘酸微寒,能滋津液、利小便,是祛濕之藥膳佳品;紅糖,甘溫,可補脾緩肝,平衡細胞內環(huán)境的水液代謝,亦可防藥膳過于寒涼清利。全方共奏健脾清熱祛濕之功。但孕婦屬于非濕熱型濕疹則禁用。

烹制方法:將薏米、紅豆洗凈,以溫水浸泡半日,同放入鍋中,加水約1000毫升(約4碗水量),先用武火煮開后再調至文火,煮至豆爛,加入適量紅糖即可。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