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這是一本不到兩百頁的書,卻涵蓋了2014年移動互聯網的所有熱點,面對網上凌亂的信息,我們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去篩選和瀏覽,但這本書卻能讓你在一個舒適的周末下午讀完,加深對移動互聯網的了解,開闊自己的視野。
移動互聯網化
人 與 設備 是企業互聯網化
的基石, 只有越來越多的人成為網民,企業才能與時俱進。這里提到了6個縮短互聯網化時間的定律:
- 摩爾定律
- 吉爾得定律
- 梅特夫原則
- 病毒擴散原則
- 六度分隔理論
- 馬太效應
2013年美國人平均花在智能手機上的時間達到58分鐘,花在平板電腦上的時間也達到了30分鐘。
中國的互聯網這20年的商業路徑很多都是C2C(Copy to China),然后進行一定的微創新。C2C的根本原因在于 風險投資 ,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是依靠風險投資驅動的。不能獲取足夠的融資,是公司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梢赃@么說,當一種模式興起,大大小小的創業團隊紛紛加入時,誰最后能勝出,基本取決于誰能融到足夠的錢來燒,從門戶、視頻、團購、電商到最近的打車軟件,莫不如是。因此,互聯網公司在剛成立的幾年內,即使用戶量上來了,也都還是在虧錢的。這就解釋了為什么那么多的互聯網公司都跑到國外去上市,因為國內上市需要公司有三年盈利的門檻。
中國互聯網商業項目,很多走的都是這樣一條路:以美國某個概念開始——一路吸引風險投資——赴美上市并向美國投資者兜售此概念。
這里存在一個例外,豆瓣。
百度和谷歌頁面很相似,但運營情況不大相同。百度發展了很多線下代理公司來兜售關鍵字業務,也派出了大量的人力在線下與網吧洽談,將網吧里的電腦搜索頁面設置為默認百度。這種做法在美國很少見。
O2O
從名詞上看,移動互聯網似乎就是互聯網加上一個移動。但移動互聯網遠不是“移動的互聯網”那么簡單。它的本質——網絡部分,就和互聯網大不相同;而它的表現——移動部分,也正因為移動,造就了很多和互聯網不一樣的商業機會。而更重要也被人忽視的是,它可能會改變整整一代人的信息處理習慣。
現在很多應用——尤其是資訊類的——開始使用原生為殼、HTML5為里的開發方式。盡管這個應用看上去是一個原生應用,但實際上大量使用HTML5技術。比如微信就是這樣一種混合體。在公眾賬號里,使用的都是HTML5技術。
移動賺錢的可能:
- 娛樂經濟——游戲
- 移動廣告
- 移動商務
阿里和和騰訊在打車軟件上花費重金的短期原因——發展自己的支付用戶。
培養自己的支付用戶,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讓用戶支付一次。走過一遍流程,比看10遍廣告都有用。而在所謂的O2O領域中,支付就是咽喉般的地位,因為幾乎所有與O2O有關的細分領域,統統存在“支付”這個環節。進一步地,一旦在支付環節占據優勢,便摸到了互聯網金融的大門,支付寶利用余額寶撐起了中國最大的基金公司,就是榜樣。
阿里收購高德:一張地圖上,幾乎所有的線下服務都有。
大眾點評意圖通過引入騰訊的交易手段,從而發展起自己的數據庫,最終為餐飲行業提供具有實際意義的營銷指導,這優勢一條盈利路徑。
隨著越來越多的食客習慣于登錄大眾點評來完成支付(背后其實是財付通),大眾點評就慢慢介入了餐飲業中得變現過程,慢慢變成不可或缺的一環。假以時日,大眾點評會成為餐飲行業的上游企業,控制大大小小餐飲店的未來,只是可以預見的。
在線教育
互聯網教育,最早大概是網易公開課。
目前很多互聯網教育項目是:線上公開部分課程,要想繼續培訓,學參加線下培訓班。相當于只是在互聯網上打了個廣告。
國內的線上教育,主要聚焦于三個領域:幼教、中小學幼兒園教育和外語教育。
教育資源的掌握幾乎成了教育企業的命脈。
老牌企業紛紛涉足,BAT也不甘示弱:阿里淘寶同學,騰訊大學,百度知心。
互聯網金融
3+1模式:
各種互聯網理財“寶寶”、帶有小額貸款性質的P2P和眾籌,
比特幣生態圈
在線旅游
著名的創新擴散理論有一個閾值:10%。當一個新事物被10%的大眾接受時,這個新事物就會迅速擴散開來。這項理論在互聯網滲透率上得到印證:一國的網民占據整體人口10%之后,它的上升速度會加快,而在線旅游,正在這個閾值上。
所以你會看到,阿里現在狂推 去啊, 上面各種優惠機票,各種抽獎;
騰訊也投資了面包屑旅游,各種互聯網旅游公司也是不斷出現并購,去哪兒、攜程、途牛、驢媽媽、藝龍、螞蜂窩等。
中國地在線旅游依然被低估。美國市場上,傳統旅行社的服務份額僅占出游人數的30%左右,中國會迅速跟進。
視頻
去年,你會看到,各種盒子,智能電視層出不窮。
影視文化公司并購兇猛:阿里入股文化中國,華數傳媒,投資優酷土豆。
百度收購pps視頻業務;
蘇寧收購pptv。
但所有的這些都只是入口,內容才是稀缺資源。所以2014年還出現了很多BAT牽頭的電影眾籌項目。
滿足需求還是滿足解決方案
如果只讀數據的話,估計沒有任何證據會顯示智能手機有著廣闊的前景——諾基亞搞這個搞了很多年,市場依然不大。這并非代表用戶不接受智能手機,他們只是不能接受諾基亞的解決方案。而諾基亞在功能手機上的巨大利益也不會讓它使勁琢磨用戶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它可能只是被銷售數據糊弄了一把,以為沒有需求。殊不知其實真正的核心問題是:需求存在,解決方案不對。
如何應對其他玩家的“免費式”介入
必要地防御武器還是要準備的:快速地進行迭代式開發,一旦收費模式有小成,自然有足夠的本錢加快新功能上線。然后,這時候再做一些具有初級功能的免費式產品做抵御。
互聯網思維和基因,關鍵是控制住成本升高的速度??焖黉佖?,快速簡歷壁壘,這才是核心問題。
總結
總的來說各大巨頭目前都在跑馬圈地,投資收購不斷,燒錢搶客戶搶入口。巨頭通過自己的資本優勢,在不斷尋找著下一個高利潤的贏利點,移動金融和視頻這兩塊我認為是相對來說來錢較快,利潤也較高的方向。巨頭們各有優勢,新起之秀在早期能被這些大樹選中,對發展來說,也許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