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公眾號:ReadGet
移動互聯網大潮正以前所未有之勢席卷傳統行業,在融合與碰撞之間,行業的橫向整合和縱向重塑正在進行。《跨界》這本書以《2014互聯網跨界趨勢報告》為藍本撰寫,解讀了當下緊貼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格局和變化趨勢的十大行業,展示了移動互聯網下的紅海藍圖,從書中可大致清楚這個時代的變化,猶如一個航海家擁有了一份尋寶地圖,至于如何排兵布陣,如何成為或抵防“門口的野蠻人”,還得看自己的戰略戰術思想。互聯網對傳統企業的改造可以用碰撞和融合來形容,跨界異業合作將是未來的大方向。
《2014年互聯網跨界趨勢報告》騰訊科技頻道研究報告共80頁下載:解讀當下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格局
《跨界》豆瓣:開啟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新趨勢
內容己見:通俗易懂的語言闡述互聯網與傳統商業的融合互通,暢談了未來商業的趨勢與未來,整本書都是以互聯網滲透到各行各業為參照,適合互聯網思維入門學習;畢竟是報告改編的,類同UGC網上文章的風格淺顯而談,每一篇文章是否全面深入剖析了某個領域其實不重要,但其表達的核心觀點不矛盾,并且緊扣跨界與融合這個主題,內容涉及幾乎當前與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相關的所有前沿領域,邏輯合理,用例常見。
《跨界》中推薦幾本書:《3D打印:從想象到現實》、《金融e時代》、《娛樂產業經濟學--財務分析指南》、《門口的野蠻人》、《被詛咒的巨頭》、《如何產生想法:揭示人類思考的秘密》、《技術壟斷》、《至關重要的關系》——電子版下載可到Q群 95750428
跨界與融合的途徑——互聯網。
全書從目錄上分三個部分:跨界爆發的條件、跨界帶來的整合與重塑、跨界的趨勢與未來。每一章節用例數據詳實、圖文并茂淺顯易懂,讀來會有不同思考角度的啟發;全書導圖如下。
第一章 跨界爆發的條件
1人與設備是基石——企業互聯網化的前提是人必須互聯網化
截止2014年底,全球互聯網用戶普及率達40%,30年前全球互聯網只有1000臺接入設備,14年底已達30億人和68億臺設備。
全球互聯網化僅僅用了一代人的時間,主要是拜六個規律所賜(詳細解釋左轉搜狗百科)。
摩爾定律:設備性能與速度的提升;
吉爾德定律:網速的提高;
梅特卡夫原則:互聯網價值是節點的乘方;
病毒擴散原則:事件擴散以幾何級數擴展;
六度分隔理論:社交網絡基石;
馬太效應:互聯網經濟是以巨頭為核心長尾星系為具象的經濟。
2中國互聯網的商業發展是動力,中國互聯網從學習美國開始,C2C(Copy to China),講故事,吸引風險投資,赴美上市,兜售概念
“全球本土化”——概念全球化,操作本土化(LinkedIn本土化產品赤兔、Evernote都在中國設立自主權限的公司)。接地氣的本土化微創新,后面也走出美國原型,成為本土特色。、
3 引爆點——移動互聯網
3.1 智能手機的普及,引爆了更多移動互聯網的商業可行。人,成為互聯網中的重要角色。中國移動網絡群體:高端人群(設備電腦、平板、手機多樣),“屌絲”(設備單一,群體基數大)——得“屌絲”者得天下。
3.2 商業形態可行性
娛樂經濟:主要就是游戲,收費下載,廣告營收,虛擬商品銷售;
移動廣告;移動商務;
移動社交:落腳點是虛擬物品買賣和移動廣告,附帶移動商務。
3.3 ?未來:移動會走向何處
移動設備會改變人的信息處理方式,信息輸出(搜索&門戶),APP和HTML5成為新的形式;輸入(屏幕與攝像頭),主要途徑通過屏幕,或利用攝像頭,后者利用動作捕捉,可能是重要方向;無聊(碎片時間)——商業原動力;物聯網+移動設備—遠程遙控,指令終端。
3.4 移動互聯網只有三年?
移動網絡手機、平板的網絡,更多的設備,但凡我們在用的物件,70%~80%會在不久的將來連入網絡。
第二章 ?跨界帶來的整合與重塑
本書第二章從O2O、在線教育、互聯網金融、家電、在線旅游、運營商、汽車制造等10個行業層面,講述了由于互聯網而引起的跨界的變化與融合。
1 offline的逆襲
傳統行業受數字經濟的沖擊,媒體的“信息流”首當其沖,行業特色不同,受數字經濟沖擊程度不同,部分性業可能是吸收數字工具,升級成某類含數字經濟的傳統行業。書中以招商銀行、南方航空、國家博物館為例,講述他們如何利用微信公眾號提升運營效率和消費者體驗。完成offline的逆襲。
2 團購與打車軟件之戰催醒O2O
以O2O團購和軟件大戰為例,講述中國O2O的發端,完成快速打開市場的目的。
從百團大戰的一地雞毛,滴滴快車的相殺相愛,再到BAT布局餐飲點評,伴隨著本地服務的互聯網化。團購網站、打車軟件、微信和支付寶紅包之爭等線上線下,相互滲透,伴隨用戶的移動支付習慣,線下商業組織覺醒,線上流量入口優勢是必須的。O2O服務在用戶端的蔓延,催生本地服務迎來再一次互聯化的高潮,對接用戶和商家需求、成本負荷、用戶留存和平臺借力成為O2O的幾大問題。
3 ?在線教育的起步
從網易試水公開課開始,國內互聯網教育開始起步,初創企業主要聚焦三個領域:幼教、K12和外語學習。從商業角度而言,目標明確、功利痕跡明顯的成人教育,是當下“離錢最近”的教育項目——不知涌入江湖的初創企業們是否問過自己教育的本質是什么? 育人先于教書!教育資源的掌控,成為了教育企業的命脈。
在線教育行業主要玩家形態:
傳統教育機構(內容優勢突出,了解教育);傳統培訓機構(體量大,掉頭難);互聯網創業公司(熟悉互聯網,缺乏內容);互聯網巨頭(平臺優勢明顯,BAT各自優勢:百度--流量分發;阿里巴巴--支付體系;騰訊--用戶及社交網絡,加強并購)。
在線教育四大模式:
B2B:傳統教育機構的信息化;B2C:提供教育團隊和在線課程;C2C:不提供內容,由第三方或個人生產;其他:平臺、社區、門戶以及app類產品;
4 基于互聯網支付而生的互聯網金融
未來的消費很大程度被切割成兩個部分:交易歸交易,產品(服務) 歸產品(服務)。呈現線上交易,線下體驗分離或者錯位的狀態。基于用戶和商家,呈現出不同的形態。
互聯網金融:3+1模式
互聯網理財“寶寶”(年化利率與協議存款差價),小額貸款P2P(水深渾,企業征信是關鍵,P2P的跑路潮..!!!),眾籌(銷售行為>金融行為,線上招攬的包裝),+比特幣(圈內人的游戲)
5 家電市場的改變——傳統制造業也互聯網行業之賭
董大姐和雷布斯的世紀之賭,說明傳統中國制造業、保守的家電企業也焦慮在“等死”與“作死”之間,線上轉型與基因不符的水土不服是各個行業跨界的問題。
生產上:都以單點突破為經營手法,小米-“手機”,格力“空調”。他們都產品單一化,渠道不走代理,采用專賣店模式,都擁有廣泛的大眾市場,更靠近用戶或者消費者。格力注重技術,小米注重用戶體驗。
互聯網時代商業組織最大的危險是,不知道自家的用戶是誰。從掌握用戶——用戶行為——用戶關系路徑上看,小米未來增值的空間看似更大,格力擁有 To B市場這張好牌。
銷售上:小米直銷;格力有代理商但相對掌控力度高。
行業環境:實力和機遇的結合,才能決定這場賭局的輸贏。
3D打印,不太可能終結制造業,互聯網并不會大規模的終結什么產業,它會釋放更多的創造力和可能性,繼續改變制造業。傳統產業同時也在利用互聯網技術升級。
6 即將迎來風口的在線旅游
著名的創新擴散理論:10%。當一個新事物被10%的人接受了,這個新事物就會迅速擴散開來。
中國的在線旅游仍然被低估。當下的在線旅游,份額最大的依然是機票售賣,其次是酒店和度假產品。市場上呈現了攜程系與其他者,包含了目標OTA市場的大部分公司,模式也更加多元化。以攜程最近幾年的變化史和發展軌跡來呈現對互聯網的擁抱。最近旅游業的互聯網化已經萌發,眾多APP的出現,已經將這塊變成風口。
7 視頻的播與制
電視機智能化(機頂盒,電視棒),在內容領域,將呈現移動播放,網站獨播與自制,客廳收看的四大趨勢。電影行業BAT入局,網絡巨頭帶來了營銷的巨大流量優勢,來更想成為產業鏈上端。另外同時改變的還有電影行業的資本玩法和窗口策略。
流量:網絡公司的媒體屬性,流量優勢明顯(宣傳、明星談判的籌碼、發行談判優勢、數據收集可以“按需生產”);
資本:互聯網企業距離資本最近,網絡公司資本充裕,有更強吸引資金的能力;
窗口:票房、點播收入、錄像帶、DVD、收費電視、免費電視;網絡公司的視頻網站,智能TV,游戲等多元化產品;
規則制定者:版權(網絡巨頭搶占規則制定者)
8 運營商越來越多
隨著新政策發布(2012年6月28日,工信部《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進入電信業的實施意見》),民間資本進入傳統壟斷行業只是時間方式問題,虛擬運營商牌照開始發放,19家企業開始嶄露頭角。差異化,定制化,增值服務,以微信為代表業務的OTT(over the top)增加了運營商管道化的風險。
9 人類的外部化——智能硬件創富神話
各種各樣的工具被發明的結果,就是人越來越外部化的過程。人類的外部化一直在進行——匠人這種動物本該具備的功能,讓外部某一個物件來承擔。數字化、可穿戴、可調用、可搜索,植入式,人類與機器終究融為一體,市場前景極為可觀,規模也越來越大,但并非所有玩家都能有肉吃。以可存儲、可搜索、可調用的數字化將健康呈現出來,就是腕帶設備所實現的。人類最重要的外部化是記憶的外部化,或成是新的布局點。
10 汽車的銷售與制造
汽車廠商的集中化,壟斷化,使得汽車電商暫時無法形成一定的突破,汽車電商線上銷售非主要營收,增生汽車金融、買車增值等模式。汽車線上銷售的難;“智能汽車”的理解。
汽車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的結合,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智能汽車,包括遠程服務和語音系統,成為新突破口,未來勢必會高頻深入到人們的生活中。
第三章 跨界的趨勢與未來
1 智能手機及其他
“智能手機可能成為人們各種數碼設備(包括隨身的、家用的乃至商用的)的控制中心”。移動互聯網的價值遠大于桌面互聯網。
2 移動服務剛剛開始
“工具——渠道——平臺——入口”,進化的越深,優勢時間越長。
3 入口入口入口
入口之爭:人與人,人與終端,終端與終端,人與服務。互聯網化的明顯特征是去中介化,但又培養一個更大型中介,比如百度搜索引擎。
入口的成立在于”一種豐裕必然催生一種稀缺“,但如果供給這邊不是數量眾多的話,那就像想在一條沒什么車輛的公路上設卡賺錢,基本上是徒勞無功的。而有些領域,看似供給方會很多,但仔細判斷,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競爭后,供給方可能會只剩幾個,在這種領域,所謂入口其實并沒有太大的可能性出現。供需變化,存在著很多變化,大多數自以為會成為的入口,在邏輯上不成立。
4 隱藏在互聯網思維之下的碰撞
世界是平的,移動互聯網讓世界更平,互聯網思維的出現帶來了傳統企業的恐慌與害怕。美國的模式是從早期資源驅動慢慢進入管理驅動的資本主義時代。技術+創始人文化,不可避免的要使用資本的力量,只有金融才可以快速發展企業。
中國要面臨從資源驅動向管理/效率驅動的經濟模式--金融資本主義(美國)。中國已經進入追求效率的階段,混合著管理、技術、金融三股力量,商業上三個方向的合體,使用技術和金融的力量,提升管理效率,壓低成本與競爭者肉搏,獲得先機。雖然面臨從資源驅動向管理/效率驅動的經濟模式,但資源的爭奪并非完全過去,來自政策調配,獲取政府支持,依然是移動互聯網戰爭中的重要變量。
5 ?巨頭們的理想生意
“互聯網商業開始‘結構化’——一種長期做大老的商業秩序得以建立。百度信息流、阿里消費流、騰訊社交流、網易產品流,但他們都在尋找高利潤點的生意。他們紛紛投資、收購、并購。
6 正確地認識未來
但凡成熟的細分行業,必經歷泡沫。泡沫的另一種理解就是:風口。創業者如果發現自己的行業正在進入泡沫期,應該值得恭喜,因為你找到了一個風口。如果自己所從事的細分行業,壓根沒有同行,反而要擔憂了。泡沫過后,死傷遍地,剩者為王,“融資能力”才是關鍵。畢竟,有錢才能堅持辦事。創始人從來不主動見投資者,悶頭去做自己的產品,產品做好了,一切紛至沓來。
7 滿足需求還是滿足解決方案
究竟“馬”是需求?還是“更快”是需求?
洞察需求的真諦:你到底是要滿足他的需求?還是滿足他的解決方案?
“微創新”:滿足解決方案(在馬車時代,把馬訓練快點)。雷布斯七字真言:專注、極致、口碑、快。
“顛覆式創新”:滿足需求(在馬車時代,發明出車)——風險很大:要說服客戶接受固有解決方案而接受全新的解決方案。——需要漸進式創新(微創新)的幫忙,同時易用性很重要否則難被接受。
跨界時代來臨意味著更多機會和變化,,讓人更加迷茫、失去方向、更多選擇、更多精彩,是好也或不好。
<后記>給創業者的話:勿忘初心,要記得自己為什么開始,而不是開始了什么。
?后記之感:作者們寫作技巧與發散思維茁實的豐滿,對敘事的方式、邏輯技巧把握很贊,整本書篇幅適中,用例豐富解釋淺顯易懂,圖表充實,很符合當前閱讀環境下的用戶心理需求(焦慮無耐心讀長文、想要概覽性速度、干貨、熱點、雞湯名人、勵志故事、磚家哲學思維俱全)。
why比what更重要,不變的是對用戶需求與痛點的把握,變的是滿足用戶需求、解決用戶痛點的方法。誰年輕時不入幾次坑,勇猛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