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是毛毛小朋友滿11個月的日子。這一天,我決定斷奶?;仡欉@一年來母乳喂養的日子,那些或幸福、或焦慮、或迷茫的點滴回憶涌上心頭,感慨萬千。
開奶:并不容易的開始
早接觸、早吮吸、早開奶,已經是所有媽媽耳熟能詳的喂養原則。毛毛剪下臍帶、簡單清理口鼻之后,就被放在我的胸前。護士幫忙擠了擠乳暈,對他說“有奶,吃去吧!”還不會睜眼睛的小家伙,蹭蹭腦袋,憑借本能找到了口糧。
出院的第一天,產后生理性漲奶如期而至。由于新生兒,特別是早產、黃疸高的孩子,吮吸力有限,漲奶導致乳腺管內壓過大,他們很難將乳汁吸出。當時乳房脹痛,硬的像石頭,胳膊都抬不起來了。吸奶器吸不出來,自己也不敢瞎揉,沒辦法只好讓老公幫忙,也沒有效果。折騰了兩天,才想起來要找通奶師。
事實證明,開奶開晚了、開不好,對奶量、對孩子正確的吮吸姿勢都有一定影響。媽媽們要早做準備,提前聯系好專業的通奶師。也許家里長輩口口相傳的經驗也是對的,但是母乳喂養發展到今天,母乳喂養咨詢師已經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職業,在她們的幫助下,你可以更輕松地走上母乳喂養的正確道路。
奶不夠:新手媽媽的魔咒
對于一心想給孩子母乳喂養的新媽媽來說,“奶不夠”三個字就像一根刺扎在心里。這三個字,會讓很多產褥期的媽媽深陷產后抑郁,難以自拔。我也在劫難逃。
判斷奶是否充足,有很多種辦法,列舉幾個媽媽們司空見慣又深惡痛覺的辦法:
最常見的辦法就是看孩子哭不哭、鬧不鬧、睡不睡。只要孩子一哭鬧,張口就來:“看,又哭了,肯定沒吃飽!”
二是用手點點孩子的鼻子下巴,如果孩子找奶,就是餓了。其實,不管孩子餓不餓,都會左右找奶的。這種行為叫做吸吮發射。吸吮反射是哺乳動物及人類嬰兒先天具有的反射之一,是新生兒無條件反射的一種。當用乳頭或手指碰新生兒的口唇時,會相應出現口唇及舌的吸吮蠕動。
三是把奶瓶塞到孩子的嘴里,孩子咕嘟咕嘟開始吸奶嘴,直到吃累了睡著了,“看!吃飽了就睡了”。道理同上,吸吮反射。另外小月齡的孩子無力拒絕,你喂了只能吃,別無選擇。
另外很多人對泌乳原理并不了解,以為喂奶時候產生的奶,就是“一個乳房”那么多。其實,泌乳的原理是通過嬰兒有效頻率的吮吸刺激乳頭,反射到大腦皮層,促進泌乳素分泌,通過血液循環到達乳房,建立泌乳反射。孩子喝到的奶大部分都是現產的,不是存在乳房里的。所以多吮吸、多刺激,才是王道。這也是為什么月子里要少喂奶粉的理由。
判斷奶量夠不夠,只有兩個標準:一是孩子每天的尿量是不是正常(換6次紙尿褲);二是每個月的體重增長是否達到600克。如果奶真的不夠,不要猶豫,加奶粉吧。不要擔心乳頭混淆,不吃奶瓶的寶寶更讓人崩潰。
因為時代的原因,我們的媽媽和婆婆很難接觸到這些知識,那個年代絕大多數的人帶孩子是憑借口口相傳的經驗,那個年代的醫院也沒有給孕婦開設母乳喂養和新生兒護理的課程,她們的認知水平和年輕人存在差距很正常,如果老一輩還沒怎么讀書、學習能力比較一般,那可能溝通理解上的困難就更大了。雖然很難,但是我們還是要努力去理解她們、寬容她們,主動溝通,盡力彌合代溝,如果做不到,那至少要學會讓自己“閉目塞聽”。對于心思全部放在孩子身上的新媽媽來說,這很難,我當時也沒有做到。說出來只是為了讓自己好過一點。
厭奶期:喂養的麻煩才剛剛開始
毛毛在3個多月的時候出現了第一次厭奶期。厭奶的原因很多,就我自己的觀察,毛毛在這個月齡已經有能力表示拒絕、有自主意識產生、想要自己來決定吃奶的時間、環境、多少,所以想要塞給他、強迫他吃,變得特別艱難。那段時間我喂的都是迷糊奶。迷糊奶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給孩子自己判斷饑飽的機會,尚未覺得餓,就迷迷糊糊又吃了些。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厭奶是孩子自己調整腸胃狀態的本能選擇,喂迷糊奶可能引起腸胃問題。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迷糊奶一段時間后,毛毛真的發生了腸脹氣和消化不良的問題。消化不良引起腹瀉,長時間腹瀉又引起繼發性的乳糖不耐受。
解決厭奶的問題,通常的原則都是不強迫,隨他去;單獨設定一個喂養的環境,形成吃奶的儀式感。不用擔心孩子餓著,餓了吃飯是孩子的本能,他們不會把自己餓壞的。
為了解決乳糖不耐受的問題,毛毛4個月20天的時候,我給他添加了輔食——高鐵米粉。減少了乳糖的攝入,拉肚子的癥狀慢慢好轉。現在流行的觀點是6個月前全母乳喂養,因為奶的熱量比較高,可以滿足孩子的生長發育需求。如果不是乳糖不耐受,我原本也是要到6個月才添加輔食。關于添加輔食,內容太多了,這篇文章主要想說母乳喂養的事情,在此不再贅述了。
斷奶:斷與不斷,都是錯
北京和我娘家的母乳喂養環境都不錯,大部分人都接受和踐行自然離乳的觀點,起碼會堅持到周歲以后。然而我老公他們家卻完全不同,如果你七八個月還在喂奶,就會發現環境給你的阻力很大。我婆婆四個多月就開始說斷奶了。
斷奶的理由很多。
比如,斷母乳才好好喝奶粉(千萬不要相信,我身邊就有斷母乳也堅決不喝奶粉的孩子,最后只好全餐都是輔食,太慘了);
再比如,斷母乳孩子好帶好哄(這是真的,但是為了好帶好哄,不讓孩子吃媽媽的奶,本末倒置);
還有斷母乳可以睡整覺(對于夜奶頻繁的孩子是有效的,不過完全可以只斷夜奶)。
因為我自己工作需要,要打黃熱病疫苗,不能再繼續喂奶,所以在11個月的時候斷奶了。斷奶后,也有很多人說我太狠心了、太早了、怎么不再堅持一下。我還是很欣慰,這說明支持母乳喂養的環境越來越好了。如果沒有特殊的理由,還是和孩子一起享受喂養的過程吧!
母乳喂養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并不是抱起來孩子來喂,這么簡單。這是科學,是母愛,是媽媽和孩子相處的一種方式,是孩子對這個世界最初的認識。
最后,照例送上一碗雞湯,愿每個母乳媽媽都能堅定地做自己:
【美】西爾斯:
寶寶終有一天會斷奶,
終有一天會徹夜睡覺,
這種高需求的育兒階段很快就會過去。
寶寶在你床上的時間、在你懷里的時間、吃奶的時間,
在人的一生中都非常短暫,
但那些愛與信任的記憶則會持續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