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一篇似是小學生的文章《我的愿望》
馬上過年了,請做個招人待見的叔叔阿姨,別逮個小朋友就問考了多少分?在班里第幾名?
我們問你工資多少了嗎?幾套房子?換車了嗎?要二胎了嗎?
文明你我他,幸福中國年。
看完這篇作文,我沒忍住笑了出來,不得不說,孩子的這些話,真實的讓我這個大人都為之一驚,我好像看到這字里行間還透露著無奈、甚至有點憤怒。
這的確激蕩起了我的共鳴,于是我開始跟著吐槽,過年里最具有殺傷指數的事實,同時讓我回顧下兒時被傷害的那些情景。
我在班里的成績,自我感覺是良好的,但一直沒達到我父母的要求,無論我如何努力與用心,父母也似乎只能看到那些成績不好的功科,充耳不聞我認為很自傲的科目,在長年的不斷“打擊”?,我漸漸習以為常,平常的日子里也算是能過關的。可每到過年時節可就不好過了,總會有很多的長輩們“親切關懷”我,逐個對家里的孩子們的成績做比較,而我又身為長女,被迫要求做榜樣,更是“苦不堪言”。
每次的時間點,是在見面和席間,傳統慣例中為保證效果,會在大家都在吃飯的時候,就會有人“無意”提到,”期末的考試成績,都怎么樣呢?這次聽說挺難的。”就像是約定俗成一樣,各位堂表弟妹一一報數,接著會停頓幾秒,那時會感受到一種氣息在眾人面前此起彼伏,暗流橫行。已知道結果的大人們就會拿1、2個成績好的孩子來炫耀,分享他們所謂的教育經驗,每每講到高潮時,就會滿面紅光,稍帶著高音,清晰的”點下”成績不好的幾個孩子,然后就像是故意輕描淡寫的說聲“某某,沒事的,以后多做做練習卷,不行就去報個補習班吧,這次考不好,下次努力。”聽到點名的孩子們,則各懷情緒,有的或許會是感謝這個點名,因為聽到支持與被肯定的聲音,再望向自己的父母,自己的腰干也直了少許。
有的或許會討厭被這樣的點名,帶著幾份怨意,紅臉低頭不語。有的或許沒緣由的內心激動下,沒心沒肺的回看一眼,然后就去玩耍了。成績好的,高抬著頭,驕傲的就像是只大公雞。場面到這個時刻,用現在的說法,可謂尷尬。但也正是這樣子,似乎過年最有成效的,揚名利外的風頭是搶到頭籌了,心滿意足的人們于是就會扔出另外一個話題,再暗自爭斗。
真的是互相傷害的“恐怖”回憶呀!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也深深的感受到,那樣的場合對孩子是無趣而低俗,也夾帶著引起孩子間的斗志,我成績好,你就要讓我,我成績不好,好像到哪里都低人一等,連著拿個紅包,還參雜著大人們的喜好一般,很不是滋味,回家后,還要再被父母嫌棄一番。
我想,年味是一種幸福的味道,里面有大家歡歡喜喜,合家團聚,其樂融融畫面,有些各色菜品的口感,在這難得機會里更有著在大人與小孩間寶貴時光,大家把時間都能盡量花的有意義,彼此聊聊有趣的話題,增長知識,一起談談童年成長的故事,對幸福生活的,對新年的定義的延伸與探討等等。
?
我想從某種程度上,也是時候應該思考下,做為成年人的我們,如何給后輩子孫們帶去一些鼓勵和引導,從以往的老話題里生長出新鮮而帶有活力的問題,帶著對孩子本身的關注和愛護,去呵護好~年味,是每個人在每一年里沉淀下來的成長的意義和美好回憶,更是用一代的生命力去影響著一代人。
或許提問可以替換成如下:
1、 你最近學習到什么呀?這個學習不僅僅只停留在那些學校里教授的知識噢
2、 阿姨好久沒見你了,好想聽聽,你的周圍都發生了哪些有趣、好玩的事?
3、 孩子,你知道過年是什么嗎?過年我們都要做什么事呢?
4、 天文、地理、安全教育、琴棋書畫,歌詞詩賦,你拿出你認為最擅長的,我們各自展示下切磋下。
5、 孩子,你希望未來會成為個什么樣的人?你有什么想法,說來聽聽?
6、 我們一起玩一種游戲,那就是如果你手里有魔法棒,你最想去哪里?做哪些事?
.......
聊天的過程中,讓孩子有機會表達,去傾聽哪些有意思的內容,也是對孩子的一種肯定和鼓勵噢。
聊天中,讓父母有機會去表達,他/她們的不容易和對生命的回顧,也是對父母的尊重,肯定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