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依然
這是一首充滿著難以言說的淡淡感傷的歌,清澈而干凈,明媚又憂傷。手風琴的前奏一出,便是典型的俄羅斯風格,然后,音樂詩人李健深情地唱著:“在我的懷里,在你的眼里,那里春風沉醉,那里綠草如茵……”伴著這旋律和歌聲,貝加爾湖澄碧的天空,湛藍的湖水,皚皚的白雪和茵茵的芳草糅合成一個巨大的磁場,我就那樣深深地陷了進去。
這首歌寫得更多的是一種懷念,但懷念里沒有傷感,只有溫馨的記憶。推開門的聲音,就好比是推開一扇塵封已久的故事,放眼一看,是落滿灰塵的書桌,上面有泛黃的照片,照片里的人和景,勾起無限往事,仿佛昨日,還歷歷在目,不禁,淚濕衣襟,卻又含笑溫馨,有種淡淡的欣喜,那些溫馨的記憶,就像品一杯濃烈而又醇厚的紅酒,泯一口,便知是濃是烈。
貝加爾湖,其實我從沒有踏上過那片土地,那片傳說中廣袤無垠、寒冷徹骨、有著大片大片蒼涼靜美的白樺林的土地。我不知道普希金曾匆匆經過莫斯科哪條大街的拐角,托爾斯泰曾在哪片田野駐足流連,屠格涅夫又曾在哪片樹林里追逐一只野兔,葉塞寧又曾輕撫過哪棵白樺粗硬的樹皮。翻開厚厚的卷帙,透過濃濃的油彩,還有那充滿濃郁抒情味道的拉音經常出現的旋律,印象里,那里總是有云雀在高緲悠遠的藍天歌唱,畢加索高山直入天際空寂又荒涼,貝加爾湖藍色透明的湖水寒冷清亮……在那里,似乎總有一種淡淡的哀愁縈繞,難以名狀又蕩氣回腸。
唯其美麗,所以憂傷。尤其是那種靜謐的、曠遠的、蒼涼的、古樸的美,就像澄凈深邃讓人迷醉的貝加爾湖,就像黃昏時候有人輕聲哼起的一支悠長的曲子,會讓人感到不可名狀的美麗的憂傷。
李健的音樂,自始自終,都
透露著一種人文氣息,歌詞更是寫的如詩如畫,畫面感極強,旋律卻是一股濃濃的人文氣息,不像樸樹,不像許巍,他的音樂里,有的是一種不可說的美麗,還帶著帶著淡淡的憂郁,而這首貝加爾湖,法國情調的編曲和李健看似無意的輕輕吟唱,使整首歌曲富有詩意、極具畫面感。
黃昏時分,關上音樂,帶上門,《貝加爾湖畔》優美的旋律消失在越來越厚重的夜幕里,窗外的都市燈火已次第點亮。在夜幕下,那抹貝加爾湖上的如水的月光,靜似夜,思念如海,這一抹月色,層層籠罩在貝加爾湖面上,像一個老者在述說一個永亙不變的傳說。
聽李健的吟唱,歌詞所描寫的,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以為是在描寫兩個年輕人相愛的故事,但這里,李健所寫的《貝加爾湖畔》,并不是愛情歌曲。貝加爾湖南面原是中國領土清朝尼布楚條約割讓沙俄,新中國建國后蘇聯列寧本承諾要還中國,后來忽悠中國撕毀協議,正式從中國搶走。
2004年10月,中國和俄羅斯就領土問題簽訂了最后邊界協議。正式放棄了中國對貝加爾湖畔及海參葳等原中國領土的主張。
7年后,李健到俄羅斯旅游,被美景感動,寫下此曲。“在我的懷里,在你的眼里”,歌曲中的貝加爾湖畔,原來在中國的懷里,在俄國的眼里虎視眈眈。“那里春風沉醉 那里綠草如茵”,但是簽訂了割讓協議,“那變換的腳步 讓我們難牽手”,那些為了領土奮戰的士兵,“有多少你我”,“被吞沒在月光如水的夜里”。
在歌曲結尾,李健表達了希望領土回歸的愿望,“多想某一天”,“往事又重現”,邊界之爭重啟,貝加爾湖畔重回祖國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