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豐經濟學024 | 越富足越健康
1. 內容總結
我們必須用持平的眼光來看待環保問題,因為這不是一方污染另一方的問題,而是雙方或者多方在爭用同一種稀缺資源的問題,我們得取得一個平衡
1.1 昔日美好的時光,他們糟透了
很多人在抱怨汽車尾氣大,懷念馬車時代,這樣想的人估計以為馬車頂多就是馬屁會污染環境了,殊不知馬車產生的污染有多嚴重。
馬產生最多的是馬糞,馬糞一干就會變成馬糞粉,馬糞粉會腐蝕皮膚、衣服等等。馬蹄會產生噪音;馬會死在路上,沒有人搬走會很麻煩。。。
有一本書叫《昔日美好的時光,他們糟透了》(The Good Old Days, They Were Terrible),就是講在過去我們生活的每一方面是多么的糟糕。現代化給我們帶來了許許多多的便利,帶來的是更綠色、環保和健康的。
這就是科斯定律的基本含義:我們必須用持平的眼光看待污染問題。因為這不是一方污染另一方的問題,而是雙方或者多方在爭用一種稀缺資源的問題,我們得取得一個平衡。
從之前的一方傷害另一方,到現在說到環境污染的問題,科斯定律的方法是從資源爭奪的角度來理解這2個問題,那么到底是馬車比較環保、還是汽車比較環保,我們也可以從資源爭奪來看待了,爭奪的資源是環境資源,環境資源終究是要被消耗的,同樣是消耗環境資源,誰做的好就應該由誰來消耗。
1.2 “科斯對價”化解狼群之爭
生態學家發現,得給美國黃石公園引入狼群,問題在于引入多少狼群才合適呢?每個人都會從自己的認知角度出發,在公園養牲口的希望少養點狼,獵殺狼的希望多養些,
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在公園里打獵的,如果他們打的是狼,那么肯定希望狼越多越好,如果打的是兔子,那么肯定希望狼越少越好。再比如公園的管理員,當然希望狼越多越好,因為這樣經費也可以多點。再問環保分子,他們肯定也希望狼越多越好,狼越多環境就越原始。
最后怎么辦呢?最后從科斯定律的角度找到解決辦法。那就是養生口的人,如果他能證明自己的牲口被狼咬死了,那么養狼的人就得向他們提供賠償。這樣養狼的人,就知道養狼是有代價的,要把狼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我們通常把這個價叫做科斯對價(Coase in payment),所以平衡才是最重要的。
1.3 關鍵是平衡,是要看值得還是不值得
關于環保,有的時候市場本身能夠找到更好的辦法,利用政府強制的手段,反而會適得其反。
20世紀80年代初,有一本書叫《干凈的煤和骯臟的空氣》,記載了政府政策強制環保的一個政策失誤。東部的煤污染大但便宜,西部的煤污染小但貴,西部的工人要求政府提升環保力度,于是政府強制工廠購買一種昂貴的過濾器。工廠付錢買過濾器后,成本提升了,卻無法再付更高的價格買西部污染較小的煤了,只能去買污染大的東部的煤,環境污染更加嚴重了。
另外一個問題,高級餐廳使用布餐巾更環保,還是使用紙餐巾更環保呢?有四種回答,按照周全性,依次如下:
- 當然布更環保了,布可以循環利用
- 得考慮衡量計算一下。因為為了循環利用布餐巾,需要付出清洗、消毒等成本,也是對環境的負擔
- 肯定用布對環境的破壞大,因為用布做餐巾更貴,更貴意味著消耗的資源更多
- 哪怕用布餐巾也不一定是浪費,因為布的體驗更好。根據科斯定律,用布可能真的傷害了環境,但傷害是相互的。
當然,環境的破壞是不可逆的,但生命也是不可逆的,過去了就過去了。
所以關鍵是什么?是平衡,要看值得還是不值得
說了這么多,其實就是告訴我們,環保是要提倡,但不需要過分提倡,重要的是平衡。
人類行為對環境的污染傷害是相互的,本身是一種資源爭奪,可以通過科斯對價的方式來找到平衡點。
2. 課后思考
我們所生活的城市,很多公共場所都能見到垃圾分類箱,每當我們扔垃圾的時候,要把垃圾先做個分類,哪一部分扔哪個箱子里。請問,你覺得這種垃圾分類的做法有助于保護環境嗎?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垃圾分類是有助于環保的。
在扔垃圾的時候如果沒有分類投擲,那么環保工人就要花很多時間來進行垃圾分類的工作;而如果扔垃圾的時候分類,那么每一個扔垃圾的人只要付出很小的成本就可以了。
科斯定律說,傷害是相互的,避免傷害成本最低的哪一方要負主要責任,所以理所當然應該在扔垃圾這個環節,完成分類工作。這其實也是一種資源的爭奪,爭奪的是垃圾分類這個時間資源,這個時間資源成本最低的就是每一個人各自分類。
假設我們投擲的時候不分類,而讓環衛工人分類,那么最終環衛工人就沒有辦法有更多的時間做更復雜的垃圾處理工作,同時他們也會要求更高的工資,環衛工人的成本高了,第一個承受壓力的是環衛局,但最終其實都是分攤到居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