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聽說過智商(IQ)情商(EQ),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還有個商叫“社交商”那么什么是“社交商“----用于描述與他人良好互助的能力與技能。
簡單來說就是個人如何擁有與別人進行良好的溝通技能,中國作家馮唐說過這樣一句話:“溝通是人際交往中永恒的話題。”
的確,溝通是打開人與人之間的心靈窗戶,如果你把自己的心門關閉了,你就會在職場中到處碰壁。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就少不了要跟各式各樣的人接觸溝通,如果你想在工作,生活過得如魚得水,那就少不了溝通,那么如何有效溝通就是你必備的技能。
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本我看過最全面的溝通寶典《工作中的溝通藝術》是一本工作溝通中的百科全書,熱銷全美40余年,再版11次。
可以說是一部工作溝通教戰手冊。我特別喜歡里面的一句話“ 沒有任何人是不能溝通的”
本書以真實的案例引入,逐步介紹溝通原理或技能,特別是關于其中的溝通技巧,都被分解為學習目標、知識點介紹、操作原則與程序、案例解析、角色演練等部分。
以精到而實用方式得到呈現,凸顯專業與實用性。
《工作中的溝通藝術》這本書的作者本書由三位溝通管理專家所著:
羅納德·B.阿德勒 ,致力于有關溝通的研究和寫作。
揚尼·馬奎爾特·埃爾姆斯特,新墨西哥中部社區學院致力于溝通研究的講師。
克里斯坦·盧卡斯,路易斯維爾大學管理系助理教授。
全書從三個方面幫助你建立完善而健康的工作關系:
①訓練個人溝通技能 ;
②運用團隊溝通技術;
③提升公開演講水平。
今天我就著重的來跟大家聊一聊如何通過訓練個人的溝通技能,聚焦于訓練個人在工作中的底層能力,從而有效應對常見的溝通困局。
01塑造個人傾聽風格,達到高效傾聽。
俗話說:良好的溝通首先要從高效傾聽開始。
史蒂芬·柯維在其最暢銷的書《高效能人士的七種習慣》一書中將傾聽----“在自我理解之前先理解他人信息”界定為“高效能人士的七種習慣之一。”
而職業顧問安德里亞·薩克利夫也提出這樣的觀點“如果你在工作的第一年里必須選擇掌握一門人際交往的技能,請選擇傾聽。這將是你能夠與他人良好相處并獲得成功最重要的不二之選”
可見傾聽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而作者羅納德告訴我們:當你首次與潛在客戶會面時,請你將80%的時間用于傾聽,20%的時間用于交談。大家可能覺得不可思議,既然是跟客戶溝通,我說的很少怎么讓客戶明白我的意圖。這就是問題的關鍵。
這句話跟另一句話有異曲同工之處:“給我一小時砍柴我會用四十分鐘磨刀,二十分鐘砍柴。”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前面我一直都是在強調一點,那就是傾聽,那么我們就要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向成功人士學習,塑造個人傾聽風格。
莫里斯說過:“要做一個善于辭令的人,只有一種辦法,就是學會聽人家說話。”就像伏爾泰說的:耳朵是通往心靈的路。所以你想要了解客戶的信息,你就要耐心地傾聽。只有走通了客戶的路,客戶才會走你的這條路。
那么我們明確了傾聽的重要性,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如何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傾聽類型偏好。
①關系性傾聽
這是一種最關心與他人的情感聯系。他們傾聽是為了了解他人的感受、感知他們的情緒,并給予個體快速的反應。
這種傾聽類型的一個關鍵優勢在于,“被傾聽”的人對這種關系和生活會更滿意。當然這種類型的人也有缺點。很容易過度參與到他人的情感中,甚至內化和采納這些觀點。
初衷是為了展現意氣相投并給予支持,最后關系傾聽者可能喪失評估他人提供的信息價值的能力。
②分析性傾聽
對分析性傾聽最感興趣的人很關系做出判斷前信息的完整性。他們想要傾聽細節并從各種角度分析問題。這些傾聽者傾向于進行系統性的思考。
而他們這種徹底的解決方法也耗時費力,他們可能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得出結論。
③任務導向性傾聽
偏好任務導向性傾聽的人全心關注于任務完成。效率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喜歡之大主題,這類人通常缺乏耐心。
有時會破壞人際關系,因為任務導向性傾聽眾在回應時通常極少有同情心,并具有語言攻擊的傾向。
④批判性傾聽
從事批判性傾聽的人,對分析信息具有強烈愿望。他們不僅限于試圖理解主題,還嘗試評估其質量。他們傾向于關注信息的準確性,和一致性。
然而,批判性傾聽者也很容易挫傷他人的積極性,因此他們被認為吹毛求疵。
根據以上四點傾聽類型判斷一下自己屬于哪一種,是心不在焉型還是全神貫注型。
02 言語和非言語信息的表達方案
在溝通過程中,信息傳遞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基本上我們可以歸為兩大類:言語信息和非言語信息。
提高言語信息,在工作中的溝通效率
誤會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種事實,因為最基礎的語言也會涉及誤解問題,所以我們盡量采用明確術語少用模棱兩可的話語,避免誤會。
比如下面這個案例就是雙方誤解導致的航空災難,“起飛”一詞雙導致583名乘客喪命。
為避免以上類似的事故發生地在進行溝通中有以下幾點建議:
使用明確術語避免誤解
小心使用俚語
謹慎使用行話
避免歧視性的語言
因為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環境,文化上存在差異性。所以在使用言語是要注意規避以上的言語行為。
提高非言語信息,在工作中的溝通效率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非語言溝通的特征:
非言語溝通雖然在某些方面類似于言語溝通,但兩者在其他方面打不相同。
?非語言行為始終具有溝通價值
你可能并不打算發生非言語信息,但是關于你的儀表、舉止、表情、聲音微妙差異的所有信息都潛在地傳達特點含義。
?非言語溝通力量強大
盡管民諺有云“你無法從封面來評判一本書”但大部分時候我們都是通過觀察他人體型外觀和舉止等非言語信息從而形成對人的印象。
?非言語行為具有模糊性
盡管非言語溝通可以營造深刻印象,但其傳達的信息卻具有模糊性。
上面我們了解了非言語溝通的一些特征要素,你可以運用以下準則幫助實現職業目標。
①自我監管非言語行為:
②展示對他人的興趣:
③遵守風俗習慣。
03 走出溝通困境的技術,莫過于人際交往策略與技術
①建立積極性人際關系
溝通技巧對職業成功的重要性如何強調都不為過。在一項調查中,美國1000名人事主管被要求描述其“理想中的管理特質。”排在首位的集市能與他人一對一良好共事的能力。
與他人良好共事的能力對于新員工和管理者同樣重要。一項針對領先企業CEO和人力資源經理的研究認為與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是當今大學畢業生最為可貴的一種品質。
②肯定尊嚴
在文章的開頭我就提到一個特別的詞語“社交商”,據最新研究發現,在決定工作績效的出色程度中認知智商排在社交商之后。
社交商的一個主要因素即是尊重他人。當你被對方尊重的時候,你同樣也會反饋給對方相應的尊重。
③提升組織氣氛
組織中的溝通質量將影響人們對工作和彼此的感受,組織氣氛對工作績效影響巨大。組織氣氛與其說源自員工履行特定任務,不如說是源自他們對任務與彼此的感受。
④反饋共享
反饋是每一個人都期待的一個結果,如果你遵循以下準則,你將能在溝通中以一種尊敬舒適的方式完成任務,那就是給予贊美。
?及時性贊美
?針對性贊美
?贊美進步而非完美
?間隙性贊美
?真誠性贊美
尾聲
通過學習了《工作中的溝通藝術》這本書,讓我感覺受益滿滿,本書不但從多個維度教你如何適應職場,還強調道德與溝通,重視文化多樣性,討論持續變化的溝通技術與自我評估,很好地幫助大家分析溝通優勢不足的問題。
通過學習你還會不敢去爭取心儀的工作嗎?你只要記住書中的一句話“沒有任何人是不能溝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