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時候,選股票也不一定非要死盯著高大上的數據分析,還有一個很接地氣的方法——生活里的觀察。
想一想你平時用的生活用品,洗漱用的牙膏、洗發水、沐浴露;廚房用的煤氣灶、消毒碗柜、冰箱;家里的家具、電視、空調;飲食方面的純凈水、牛奶、零食等等。
幾乎絕大部分的生活用品,背后都對應著一個公司,一只股票。
上次lip因為喜歡喝牛奶,直播分析了牛奶巨頭伊利。按我的喜好,我是很想去分析一下百果園的,可惜它并沒有上市。那么退而求其次,來分析一下空調吧~
四、護城河拆解分析
我們家的空調牌子是格力,所以就先拿它下手。
可以看到格力電器的所屬行業是家用電器(我以前以為有專門的“空調”欄目…)
那么就順著指標來開始行動吧~
1、毛利率
今天使用的分析網站:理杏仁?https://www.lixinger.com
如圖所示打開財務指標。
往下拉,看到近三年的毛利率。
雖然小幅度的下降,但是都在32%以上。
看起來很高阿。怎么判斷它是否屬于高利潤呢——同行業比較
進入家電行業,共有52家公司,排名靠前的都是比較耳熟能詳的幾個牌子。尤其是美的和格力,市值遠遠甩開后面的第二梯隊。
先跟排行第一的美的對比一下,打開報表,三年的毛利率為25%+。
相比之下有點小低,但每年的增幅都是正的。
再看一下排名第三的海爾
海爾的毛利率居然比美的還要高~而且增速蠻喜人的。
大家操作的時候還可以多比較幾家公司,我這里就不一一放圖啦。
話說看到第五個老板電器的毛利率時我驚呆了,這是什么公司,我居然沒聽說過,真是太孤陋寡聞了……
這一項,格力略占優勢。
前三甲排名里面格力還是排在第一的,但對比老板電器就遠遠不夠看了。
但是我們還有剩下的指標沒看完,所以稍安勿躁。
作為股東,毛利率高,并且逐年提升的企業,肯定是一家賺錢并且值得持有的企業。
2、總收入與營銷費用規模
這個數據在《利潤表》里面,圖片不放了,自己找一下,很簡單~
先看看我們的格力,2016年總收入1101億,銷售費用(也就是打廣告的錢)164億,比14年少了快一半。
其他幾家公司依次看過來,我直接放在Excel表里了~
從總收入來看,美的作為市值最高的老大,一直在領跑,而格力、海爾和TCL的數額接近,至于第五的老板已經被遠遠甩開。
從打廣告的費用來看,最舍得下血本的居然是海爾。可能我看電視比較少,我真的沒有注意到海爾的廣告……格力和美的都在160億以上,TCL稍遜一籌不到一百億,而老板電器…總收入還沒有前面幾個的廣告費多。
這一項,美的略占優勢。
雖然打廣告花出去的錢也是我們老百姓的錢,但是如今我們分析公司,是以一個股東的身份,所以拋開消費者的小九九,廣告打的多對銷量還是有很大影響的。最起碼我去買電器,正常來說是絕對不會選沒聽過的牌子,畢竟一用就是以年為單位的日子。
能夠花足夠多的錢打廣告,本身也是一種實力,而且是行業龍頭才玩得起的行為。市場上布滿了龍頭企業的廣告時,中小企業就很難見縫插針了,
3、營運資產與營運負債
這個值在《資產負債表》里,公式要記住,記不住的話,就抄下來一個個對應去找。
凈營運資金=營運資產-營運負債(值越小越好,負數最佳)
營運資產=存貨+應收賬款/票據+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
營運負債=應付賬款/票據+預收賬款(此為簡化公式)
還是先看看格力的賬面,16年運營資產=(90.25+299.63+29.61+18.15)-(295.41+91.27+100.2)=-27.01
阿,小數點看得頭大,表格里直接忽略后兩位小數點了,細微誤差不會太影響。
可以看到,除了格力和美的的凈運營資金為負數,其他幾家都是正,特別是TCL非常高。
這一項,美的完勝。
凈運營資金反應的是企業究竟是拿自己的錢在做生意,還是賒賬在做生意。只有足夠強勢的企業才能做到長期占用上下游資金。
4、品牌優勢
這個沒有數據,純靠理論,不過我對空調了解不是很深刻,以下僅為個人見解。
美的與格力相對其他牌子強勢,但彼此之間半斤八兩。
有弱品牌護城河,存在規模效應(打廣告打出來的),但并沒有溢價能力(可以比別的品牌貴很多也讓人趨之若鶩,比如茅臺)
而關于技術革新這一塊,也沒有很明顯的護城河。
今天你出了智能睡眠功能,明天我也可以出;今天你的廣告賣點是一晚一度電(聽說這個被打臉了),明天我出一個1HZ變頻技術。
5、分紅率
這個也在第一篇里面有提到過,是股息率的伴生指標,在基本面數據里的分紅里面可以查到。
分紅率=分紅金額/凈利潤
評價標準:5年平均在30%以上算及格,50%算很高。
2012年是29.45%,也接近30%,到2017年(分的是16年的),可以算連續5年都在30%以上了,而且最近兩年都在70%左右,稱得上是非常大方的企業了。
而至于美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形容它。
13年以前一直是0(是數據出問題嗎…時間太晚,沒空去查證了),到14年突然攀升,隨后趨于45%左右。
其他幾個圖片不列了,海爾五年平均30%不到,TCL35%左右,老板電器32%左右。
基于這個數據是正確的前提下,我覺得這一項格力勝。
6、三費占比
三費分別是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這個數據在利潤表里可以查到。
為什么要看它們呢?這里有一個很繞的概念。
主營業務收入減去主營業務成本就是主營業務利潤;而主營業務利潤減去三費,就可以得出營業利潤;用營業利潤加減其他收入再加減投資收益,可以得到稅前利潤;用稅前利潤減去所得稅,就可以得到凈利潤;最后,用凈利潤減去少數股東權益,這個結果就是歸屬于母公司的終極凈利潤
這個太復雜,我們簡化來看。
舉個栗子,我開了一個甜品店,今年的營業收入20萬,毛利率50%是10萬,而三費占比40%,那么剩下10*(1-40%)=6萬,再扣掉25%所得稅,剩下4.5萬就是我的利潤。
所以只看毛利率是遠遠不夠的,起碼我們可以結合一下三費的占比。
今天太晚了,不分析它們了,反正它們也很重要就對了。
作業
找出你身邊的一個生活用品,并進行分析
今天的結論是,格力美的都很厲害!但是要我戰隊還是站格力~
一個好的企業就是可以把股票買入了之后安心當股東,坐等它不斷升值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