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談鮑勃·迪倫的《猶如滾石》(Like a Rolling Stone)
2016年,發生了多起黑天鵝事件。75歲, 身為歌手、創作人、演員、畫家……的鮑勃·迪倫1996、2006、2016年三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他的終于在2016年獲獎被人歸為其一。之后,還一度傳出其拒領的消息。今天,不談這個事件,只談他的一首作品。
鮑勃·迪倫作為一名搖滾巨星,創作并演唱的《Like a Rollong Stone》,廣為人知。它的歌詞是這樣的——
Once upon a time you dressed so fine
You threw the a dime in your prime didn`t you
People'd call, say, "Beware doll, you're bound to fall"
"You thought they were all kiddin' you
You used to laugh about
Everybody that was hangin' out
Now you don't talk so loud
Now you don't seem so proud
About having to be scrounging for your next meal.
……
How does it feel
How does it feel
To be without a home
Like a complete unknown
Like a rolling stone? .
……
How does it feel
How does it feel
To be on your own
With no direction home
Like a complete unknown
Like a rolling stone?
歌詞從第一句Once upon a time you dressed so fine(從前你錦衣華服)開始,講述主人公過去的風光、奢侈與囂張,然后詞鋒一轉, 到了現在,About having to be scrouging next meal(有上頓無下頓),Like a rolling stone(猶如滾石),處境凄慘,與過去天壤之別!
歌中的猶如滾石(Like a rolling stone), 既是點題,也可謂點睛之筆。什么是滾石呢?我認為,除了歌中的沒有家的方向(with no direction home)之外,可以用“身不由己、沒有方向、不知未來、無處安放”這十六個字來描述。如果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前景莫測。”
在歌中,鮑勃·迪倫更多地在講述著世事難料,主人公風光之時沒有未雨綢繆,對他人的好言提醒置之不理,以致于從人生巔峰跌到谷底的時候頹唐、沮喪而無所適從,自身能力也沒有做好迎接底層生活挑戰的準備。
整首歌體現了一定的人生哲理,也在勸告人們要懂得如何珍惜人生、善待人生,面對不確定的未來。
而這首歌,讓我想到了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詩——《琵琶行》。
《琵琶行》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首詩。為我們貢獻了“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此時無聲勝有聲”和“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等千古名句,其中的“商家重利輕別離”、“門前冷落鞍馬稀”和“春江花朝秋月夜”等語句也人盡皆知,而其中的描寫“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等語句美不勝收,詞句華美。但又絕非詩人炫技,讀之皆懂。當然,最為精彩的是詩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主題。這兩句詩千百年來被人們心口相傳,成為千古名句。
《Like a Rolling Stone》和《琵琶行》一首歌、一首詩,異曲同工,都是由一人之人生變故寫起,詠人生之無常,嘆世事之難測。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Like a Rollong Stone》是一曲現代版的《琵琶行》。
鮑勃·迪倫的歌詞更簡單、直白,筆觸也多在主人公一人身上,更多的是直接批評主人公自身;而白居易作為唐代最著名的詩人之一,文筆優美,而又淺顯易懂,多名句,屬佳篇當無爭議,更難能可貴的是,白居易由人及己,由琵琶女聯想到自己,再把其意擴大到任何一個“天涯淪落人”身上,使整首詩瞬間升華,直指人的靈魂深處。讓筆者忍不住拍案叫絕,太棒了!
古人說,“文以載道”。《Like a Rollong Stone》和《琵琶行》都在表達作者的思想。而《琵琶行》以其傳世的佳句突顯其藝術價值,以其放之四海而皆適的情感關懷突顯其人文價值,更勝一籌。
當然,《Like a Rolling Stone》和《琵琶行》均屬藝術佳作。如果你喜歡《Like a Rolling Stone》,盡情地欣賞吧,聽一聽鮑勃·迪倫的歌聲;如果你喜歡《琵琶行》,不妨再找出詩人原作,誦讀一下,讓你的心靈再感受一下詩人的情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