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晨讀分享的書目是《美則傳奇》。本書是兩位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的領悟,我們可以借鑒一下,這些領悟對我們的生活會有什么幫助!
今天分享的3個關鍵詞:自私、外包和設計。
自私
我們一般提到自私這個詞的時候,都會把它與貶義連接起來,而無私才是我們提倡的生活該有的態度。但不可否認,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自私的。
比如,環保產品的口號:“為我們的地球更美好”換一個說法:“為了我們更健康的生活”,哪一個會號召更多的人呢?
——當然是后者,后者觸及的是每個人的直接利益。
所以,我們在與別人交流的時候,少從自己或者大義的角度出發,多考慮對方的立場。把「你這么做會讓我很為難」,改成「你如果換個做法,對你有什么好處」,然后再去論證,能夠更加有效地說服別人。
外包
現在的企業,很多都有著外包公司。他們有資源可以攬到很多業務,但是他們一般會把低效率或者不適合自己的工作外包出去,專注于做自己能做好的事情。這樣,沒有資源攬不來業務的外包公司也有工作可干。
但是,在“外包”如此流行的今天,我們來說說,什么是不能外包的。比如,對一個公司來說,加工制造是可以外包的,但是設計和創意研發則是不能外包的。核心技術和創意,對于一個公司來說,就相當于頭腦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
有個比較經典的案例:
戴爾曾被稱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筆記本生產廠商之一,后來卻逐漸淪為平庸,為什么呢?因為他們不斷地把業務外包給一家臺灣公司。
開始他們只把電路生產業務外包出去了,后來逐漸把計算機主板這樣的業務也外包出去了,再后來,戴爾公司只要授權臺灣公司往電腦上貼商標就可以了。
一步步,臺灣公司就掌握了核心技術,推出了自己的電腦品牌——華碩。
可以專注的去做好自己的事,但一定不要把核心也掏空了,掏空了也就快完了。
設計
首先問個問題:「設計」意味著表面工夫嗎?
——當然不是。沒有什么能離開設計,喬布斯認為:設計是人類一切創造的靈魂。
設計,不只是設計師的事情,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設計思維:比如編寫軟件,我們需要從需求的角度出發,從想要達到的結果來思考該去怎么實現它。而傳統的思維是從以往的經驗出發,去歸納總結,去推想接下來該做什么。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可能你還沒有形成經驗,別人早已進入下一個環節了。
對我最有啟發的一點:從“人性本私”的角度出發,去思考需求,然后再說產品可能會更好。
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