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根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識字了,但我不是刻板的在家里一個字一個字的教他,識字的課堂大都在戶外,比如馬路上、公共汽車上等。看到牌匾上的字,我就說給他聽;看到馬路上出現的事情,我就講給他聽。我們一邊游戲一邊學,他就是在這種好奇而又有興趣的玩耍中學到了很多東西,并漸漸的認識了很多字。
王跟上幼兒園時,每一天放學,我都讓他講班里小朋友的故事,我對他說:“每天都要講一個小朋友的故事。但是媽媽有一個要求,只許講優點,不許講缺點。“由于王根每天都要給我講故事,一個學期下來,我幾乎認識了王跟班里的所有同學。雖然孩子們的故事是很天真幼稚的,可每次王根都津津樂道,我也聽得津津有味。
每次講同學優點的時候,我都要表揚他一番,“這個故事王根講的很好。”,“這個地方王根觀察的細”。我還經常向他的同學一樣提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所以有時候王根竟學會了編故事,把別的小朋友身上的優點加在這個小朋友身上。每當這時我都盡可能的鼓勵他。
當然王根也向我匯報小朋友中發生的不愉快的事情,遇到這種情況,我總是因勢利導的啟發他,讓他分析問題的原因。所以直到現在,王根還保持著這樣一個習慣,總是愿意把學校里發生的事情向我傾訴,而我每每也像他的同學那樣,和他一起快樂,一起陶醉,一起享受。
2002年,王根考入吉林大學,應該說他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生活,”國慶節”學校放假,王根回到家里,滔滔不絕的向我講起班里那三十幾個同學的故事,他把每個同學都看作是一本書,一道數學題,然后進行認真的剖析,把他們的優點,特長,才能,性格像故事一樣講給我,聽他講的是那么入神,我聽得那么入迷。我當時那種愉悅的心情真是難以表達,最大的感受就是,兒子真的長大了。
現在回想起來,每天講班里一個小朋友的故事,只許講優點,不許講缺點的做法,真的是孩子終生受益,應該說它為王根優秀品質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為此我有這樣的幾點體會:
第一,長期讓孩子講故事,培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到了初中時,王根的語文老師稱王根“有三寸不爛之舌”。王根在全市演講比賽中名列榜首,他能言善辯,演講、辯論,做節目主持人都很出色。
第二,語言是開啟孩子智慧與心靈的第一把鑰匙,對孩子語言的早期培養非常重要,這比背幾首唐詩,做幾道數學題的作用大得多,因為它開啟了孩子的智力。
第三,讓孩子有目的的講一個小朋友的故事,促進了孩子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發展,增強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最后還有一點,讓孩子經常看別人的優點,有利于孩子優秀品格的形成,王根善于與人交流,常常自覺的用別人的優點與自己的缺點相對照。通過這些辦法就能有效的挖掘孩子的內在動力,為健康心理的形成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