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市場上,工作,尤其是好的工作一定是一個稀缺產品有稀缺就有競爭,所以用人單位會對候選人進行一系列的篩選。這是非常正常的經濟規律
在討論篩選的標準之前,我們需要弄清楚一個問題:我們選人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看起來這個問題很好回答:目的就是為了選中的人能夠勝任預期的工作。
不要覺得這個問題很簡單,那是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市場經濟競爭體制了,計劃經濟其實也有競爭,只不過不是看你的學歷和工作經驗,而是看你的戶口
我的父母很清楚的告訴,那時候如果你是農村戶口,無論你為工廠做多么大的貢獻你永遠都轉不了正,正式工所有的福利待遇永遠都不要想,比如正式工看病不用花錢,農村戶口永遠都低人一等
甚至在九十年代初,有人愿意花一萬多塊錢(那時候一套房子不超過四萬)去買一個城市戶口。
市場經濟下,肯定不會看你的戶口這么荒謬的標準了(雖然在特殊場合依然會根據一個人的戶口分配資源)
因為私企的老板很清楚,一個人是不是城市戶口對公司沒有任何價值。取而代之的是看一個人的工作經驗和學習經歷了。
這當然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不過我們仍需要進一步詢問:學歷真的可以作為一個人能力的重要參考依據嗎?
換句話說,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學歷高的人真的會比學歷低的人對公司的貢獻更大嗎?
我們舉一個最實際的例子吧,
有兩家公司是競爭關系,現在都拓展市場,都在招一個能和外國人溝通的銷售人員。
這兩家公司的要求都一樣,只有一個區別,一家公司對學歷沒有要求就叫它A公司吧,另一家公司要求碩士以上,就叫B公司
這時有兩個候選人看到了這兩家公司的招聘信息,其中一個人中專學歷,但是一直在學英語,而且有很多
外國朋友,另一個人是碩士畢業,但是從沒有和外國人溝通過。學歷低的人根本沒機會面試B公司,他只能去A公司面試
因為機會少,他對個人的薪資提的也較低。學歷高的人這兩家公司都去面試了,薪資提的也比較高(怎么也得配得上碩士的身份嘛)
A公司經過比較,學歷低的人英語更好,能和外國人流利溝通,學歷高的人和外國人溝通很吃力,因此錄用了學歷低的人
B公司根本沒有面試學歷低的人的機會,只能面試學歷高的人。雖然不是很滿意,但是沒得可選,只能勉強了,而且薪資還很高
結果這兩家公司分別讓他們代表公司和外國客戶談方案的時候。學歷低的人侃侃而談,甚至連外國人不經意的口語都聽得懂。
學歷高的人,英語磕磕碰碰,很勉強才介紹完公司。客戶提的問題根本聽不懂。
這是誰的損失呢?是個人的損失,更是公司的損失。學歷要求似乎對公司沒有任何幫助
不過我們單單比較個人技能,其實還是很片面的。因為我們很清楚,在高校學習。除了學知識,另一個很重要的點是個人素質的提高。
這方面的數據也有很多。有資料顯示,學歷越高,其犯罪率越低。那很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如果你招了一個學歷低,能力很強,個人素質很低的人
這樣的人很自私,根本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更不會考慮公司的利益。只要自己能占便宜,別人遭受多大的損失都無所謂。最簡單的例子,自私,素質低下的人甚至會把公司的水筆和衛生紙偷偷帶回家。即使這些東西家里也不會用,但就是要占便宜。更不用說工作中,偷工減料,能省則省。遇到問題推卸責任了
你說是不是很氣憤招到這樣的人,然后看到他的學歷是“中專”的時候,你會暗暗說到:“難怪,學歷低的人就是不能用”。好了,找到原因了,接下來你要做的事情就是通知人力資源部:以后招聘本科以下的不用考慮了。人力資源部主管忙點頭稱是。
我們當然不要素質低的員工,但是我們不能據此就認為學歷越高就越好。這似乎是矛盾的,其實也可以很簡單理解
首先,我們肯定沒有辦法說學歷高素質一定就高,學歷低素質一定就低。只能說概率上會有大小的區分。那么好了,那些學歷高但是素質低的人就可以混進公司,而學歷低素質高的人就被拒之門外。光著兩點帶來的損失就是巨大的。把學歷當做面試的一道門檻。會讓許多原本很適合崗位的人沒有機會,讓公司的招聘成本增加。
所以在這點上和根據戶口的性質決定你是否能轉正的道理是一樣的,區別只是公司因此受到的損失大小而已。不過這都是屬于歧視,一個是戶口歧視,一個是學歷歧視
我們也不用說非得規定企業不得實行學歷歧視,這種規定毫無意義。其實公司早就為他們的歧視買單了,因為歧視,他們招到合適的人概率降低了,公司招聘成本就會增加,就像前面的例子,這是多么合適的懲罰。
其實這個道理不難理解,那為什么還有那么多公司依然把學歷作為標準呢?
因為想要測試一個人技能和個人素質是很困難的事情。僅僅通過面試看這個人的能力以及素質,對于面試官來說要求很高。這需要面試官有非常豐富的閱人經驗和專業知識,
而學歷是一個非常標準化的東西。幾秒鐘就能知道你的學歷的含金量,這多容易阿。那我干嘛容易的不做非要折騰呢?
還有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和個人心態有關,比如一家公司的老板,他的學歷本身就很高,他所在的圈子高學歷的就很多,心里自然就產生那種,我這個行業看來沒有高學歷是做不來的思想。那么他創建的公司對學歷自然就有高要求了。再比如有公司人力資源的主管,自己學歷也很高。然后他發現公司開出的一些職位薪資非常高,他的心理就很容易不平衡了,特別是如果這些職位對學歷沒有高的要求的時候,這位主管就在想,憑什么我學歷高的人沒有這么高的工資,學歷低的人可以?自己為這個高學歷付出那么多時間,精力,結果工資還沒這些低學歷的高。這種情況下,他會極力向領導引導這些職位高學歷的必要性以此滿足自己的不平衡:看那些薪資高的職位,學歷要求也高,所以我沒有那么高的薪資是正常的
一個公司里的人100%都是研究生學歷對公司沒有任何價值,這就好像一個廠里的職工都是城鎮戶口對工廠沒有任何價值一樣。
單單在這一點上,務實的公司就比只看學歷的公司占了很大的便宜,因為他的用人成本會更低,可選擇人才范圍反而更廣,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多了一個勝利的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