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透過深藍色的玻璃幕墻,郭小川仍然可以感受到正午低緯度地區陽光的熾烈。從郭小川的辦公桌可以看到公司的茶水間,此時茶水間里照例擠滿了人。茶水間里的微波爐和冰箱是公用的,已經成家或者即將成家的同事大多會帶來愛心便當,在午休時享用。不過這一切和郭小川沒有什么關系,因為一年前他和相戀四年的女友分手了。
郭小川抬頭看了看同事們寫滿幸福的臉,又低頭整理手頭的業績考核表。等到周圍逐漸安靜下來,他才掏出手機訂外賣。美團、餓了么、口碑外賣和百度外賣上的菜譜令人眼花繚亂,但過多的選擇反而讓郭小川有些無所適從。盡管不怎么餓,權衡再三之后郭小川最終還是確定了一家叫做“鍋蝶”的外賣,點了一份25元的香辣雞翅拌飯。
郭小川的職位是這間公司的人事助理,不過他并不喜歡這個職位,甚至漸漸感覺與這個公司有些格格不入。在等待外賣的時間里,寫字樓里的燈漸次熄滅。被削減了的陽光透過玻璃幕墻照射進來,整間辦公室被籠罩了一層淡灰的色彩,這讓郭小川感覺到更加壓抑。
其實郭小川并不餓,只不過是他已經有了一件明確的,并且要限時完成的任務——午餐,因此這等待的30分鐘就讓他有些坐立不安。電腦屏幕上的時鐘不緊不慢地跳動,郭小川終于按捺不住,再次給店家打電話,店家告訴他外賣員已經在路上了。郭小川并不是一個刻薄的人,想到外賣員在這樣的天氣,拎著十幾個飯盒一個一個地派送也確實不容易,所以壓下了心頭的無名業火。
外賣還沒有送來,不過郭小川的心情平復了許多,因為他想起了自己初來這個都市的情景。需求催生詬病,需求制造供應鏈,這句話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自己其實跟一個外賣員并無實質上的區別,郭小川想。
不知道到底過了多長時間,郭小川聽到大門口傳來一個甜美而略顯生疏的聲音:“誰的外賣?”
他抬頭看見了這位送外賣的女孩。正常人的第一件事就是回應對方的詢問。而郭小川并沒有,因為他只顧打量這個女孩了。
這個女孩有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因為天熱而沁著汗珠的臉頰紅撲撲的。扎起的馬尾看起來麻利而自然,嬌小的身材卻讓她看起來更加伶俐,只能用可愛來形容了。郭小川忘記了回應對方,女孩只好第二次喊:“誰的外賣?”這次女孩在辦公室里開始東張西望地尋索,眼神顯得有些慌張。
當她的目光和郭小川的視線相觸的時候,郭小川心中霎時掠過一絲悸動。直到留意到女孩手上的餐盒和被塑料袋拉得發紫的手指,他這才緩過神來,舉手示意說這是他的。
女孩什么也沒有說,把外賣放在他面前一聲不響就轉身走了,郭小川有些郁悶。但這都不是關鍵,關鍵是郭小川第一眼就被這女孩吸引住了。
二
不可能吧?鬼才相信有一見鐘情這種東西!郭小川嘗試著用自己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歷練來否定自己的感覺。現在這個社會誰不知道愛情是需要物質基礎支撐的,就算是喜歡一個人,也是需要兩個人彼此了解后才能發現對方的閃光點,那時候才能用感覺為依據去判斷是否喜歡一個人吧。
可是郭小川的心頭分明有另外一個聲音響起:“別傻了,是男人都喜歡美麗的女人,這是天性使然。”
郭小川突然想起了分手一年的女友。分手后他沒少找過她,但始終都只是遠遠地注視著她。既然是已經決定好的東西,他就不會去打擾對方。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半年前,因為半年前她結婚了。
工作的原因似乎縮小了他的交際圈,雖然經常標榜著要多參加一些交際活動,以此拓寬人脈和際遇,然而郭小川對一些泛泛之交并不感興趣。就像酒吧、KTV這種地方他是不喜歡去的,但他偶爾會參加一些戶外活動,直到最后他意識到實際上他的交際圈并沒什么質的改變。
郭小川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地鐵。每天上下班都要經過一片繁華的商場,但那些繁華與他無關。本身坐地鐵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這次不同,因為他在地下通道的樓梯口見到了那個女孩。遠遠一眼看過去就知道是她,同樣的衣服,同樣的馬尾,她在發傳單。
郭小川停下了腳步,遠遠地看著這個陌生而又熟悉的女孩。女孩站在那里,不知道在看什么,好像在發呆,等到有人從樓梯口走下去了,她才回神過來跟路人招呼致謝然后遞上傳單。
怎么辦?我應不應該走過去接呢?郭小川躊躇著。女孩站在樓梯的左側,而郭小川走下去的方向是右側,郭小川很想跟她打個招呼。猶豫了幾秒鐘之后,郭小川決定走左邊。
從左邊到右邊有個斜坡,不知是因為地磚滑,還是因為神不守舍,郭小川差點摔倒了。異常的響動吸引了女孩的目光,這讓郭小川多少有些尷尬。這倒不是因為自己差點出洋相,而是女孩看見他特意從右邊走到左邊來接個傳單。她會不會以為自己是個傻子?或者另有企圖?
在接過傳單的時候,郭小川設計好的對白是:“真巧啊!”不過最終他還是把話咽了回去,因為他看得出來女孩派傳單給他的時候,實際上跟派給一個陌生人沒什么兩樣。他能察覺到這種微妙的感覺,如果貿然打招呼會不會讓對方覺得自己自作多情?他不知道應該說什么,而腳步也不好停下來,結果只能裝作若無其事地往下走。
其實他真他媽后悔。因為他想跟她說話,不管是什么話都好。夸一下她今天穿的衣服也好,贊賞一下她綁起的馬尾也罷,但他沒有開口。
往后一段時間,他偶爾會在公司看到這位外賣小妹的身影,每次都讓他目不轉睛,好像那外賣是送給他的,即便他沒有點這家店的外賣。當然他也經常故意在這家店點餐,只是為了跟她說句謝謝,而女孩每次走到門口都只是放下快餐,然后轉身離去。
這一切都很平常,但每一次都對他來說都很特別。
當然日復一日的接觸還是有效果的,在地鐵口遇見她的時候,他們漸漸開始打招呼。比如“你好啊,真巧,又看到你了,辛苦你了”之類的話語。
她居然認得自己!郭小川心里美滋滋的,同時也多了一些煩惱,比如說,她有沒有男朋友?
三
不過這樣的日子并沒有持續多久,他開始看不到那個女孩了。就算點了這家店的快餐,送餐人員也不再是那個女孩。他為沒有留下女孩的聯系方式感到懊惱不已,早知道自己多一點行動就好了,早知道就再主動一點好了!在自怨自艾中,郭小川遞交了辭呈,離開了這個公司。
其實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對眼的人,但實際上能真正深交的并不多,不管是曾經的同學,曾經的同事,曾經因某個聚會認識的某個朋友,大部分的結果都還是慢慢變成了陌生人,回歸原始的姿態,所以我們總是在失去。
郭小川經常安慰自己說:“習慣就好”。
后來他的另一份工作其實和以往并沒有什么差別,還是照常工作、點餐、工作、下班、坐地鐵。這樣的日子似乎看不到頭,好像一切都如往常一樣沒有被改變。
直到有一天,同事約他去華強北看手機。
華強北是全國著名的電子產品復制中心和走私勝地,這里高樓跋扈,到處都彌漫著生意的氣息。最糟的是,華強北路正在修建,大大的隔離墻阻斷了曼哈數碼廣場旁邊的正常交通,使得人群都往振業路上涌去,讓這個路段變得更加擁擠不堪。
華燈初上,天色漸漸暗淡,光影在這座城市變得五顏六色,陌生的行人也漸漸變得多了起來。在經過一家咖啡店時,他向咖啡店里看了一眼,突然停下了腳步。
實際上,他停下來的原因,并不是因為這家咖啡店吸引了他,而是因為那個站在柜臺前忙碌的女孩,那個熟悉的馬尾,那個紅撲撲的臉頰,那個他腦海中熟悉的側臉。
朋友納悶地扯了扯他,示意他快走,郭小川站在櫥窗前沒有動。街頭的人潮倒映在櫥窗的玻璃上,一張張行色匆匆的面孔一閃即逝,就像是一滴匯入大海的水一樣消失不見。
朋友又拉了他,郭小川回過神來,笑著對朋友說:“我去買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