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優秀的國外作曲編曲教程請戳這里哦:作曲編曲相關講座資料翻譯整理
原文地址:初心者理結とハルさんの作曲入門講座
第12天:調與音階
悠:早上好。既然我們已經學習過關于音級和和弦的知識了,那么我覺得我們可以了解一下調以及一些音階的相關內容了。
理結:我經常在卡拉OK中聽到“原曲的調”之類的說法呢。
悠:調,就是所謂的音階(Scale,比如按照do re mi fa sol la shi的音的排列)的那個根音。那么,就要說說“音階”到底是什么了。
所謂的音階,就是“音的排列”
悠:所謂的音階,就是降音按照升序或者降序排列的一系列音。話雖如此,感覺還是莫名其妙的對吧。
理結:是啊。
悠:如果要用更感性一點的語言來描述的話,那就是我們在編寫旋律的時候,如果使用了一個確定的音階或者說音的排列的話,那么旋律聽起來就不會太奇怪——大概就這種感覺。我們先不要想得太復雜,就把它當成是“在作曲的時候,音階會作為一個小貼士,來指導我們要使用什么樣的音”就行了。
圖注:使用這個音階上的音,就能夠寫出旋律來!
理結:原來音階就是這樣一回事啊。
悠:也有更加理論性的解釋就是了,不過使用這些理論在作曲的時候只會讓問題顯得更復雜。因此在初學的時候,與其深入的進行理論性的學習,倒不如大量地創作曲目,通過音符的流動來親身體驗,這樣一來會更加容易理解其中的道理。換句話來說,就是所謂的“熟能生巧”。
大調音階和小調音階
悠:作為基本音階,存在大調音階和小調音階兩種。我們通過聆聽大調和小調的音響效果,就會產生不同的感覺,對于這一點,在上一講《和弦是什么?》中我們已經學過了。所謂的大調就是大調音階,而小調就是小調音階。
大調音階
悠:大調音階就是不使用小調的音形成的音階。我們常說的“do re mi fa sol la shi do”就是大調音階了。它們的音響效果和大和弦一樣聽起來很明亮。
小調音階
悠:小調音階,就是使用小調的音形成的音階。小調音階發出的音響效果和小和弦是一樣的,比較黯淡。順便一說,小調音階使用了小三度、小六度以及小七度音。“la shi do re mi fa sol la”這樣子的音的排列,就會發出小調的音響效果了。
首先只理解大調音階吧
理結:悠,我完全不知道在作曲的時候要怎么用音階。
悠:從理論入手的話,果然會經常發生這種情況呢。事實上,在實際進行作曲的時候,我們是不可能意識到大調和小調的區別的。
理結:誒?是這樣的么?
悠:其原因就是,無論是大調音階還是小調音階,它們的音的流動本身都是一樣的。
C調的大調音階是:“do re mi fa sol la shi do”
A調的小調音階是:“la shi do re mi fa sol la”
音的排列都是一樣的對吧?
圖注:上下2個音階分別是C大調音階和A小調音階,它們所使用的音都是一樣的。
理結:真是這樣的……那么,總之就是只要把大調音階記住了,那么就可以進行實際使用了對吧!
悠:是遮掩的。如果你是C調的話,那么使用“do re mi fa sol la shi do”就行,如果你是G調的話,使用“so la shi do re mi fa# sol”就OK了。
音階決定了曲子的氛圍
悠:音階最有趣的地方,在于曲子的氛圍通過音階來決定了。舉個例子,如果我們去掉“do re mi fa sol la shi do”中的“re”和“sol”,使用所形成的“do re fa la shi”這個音階來作曲的話,那么就會寫出帶有江戶時代氣息的旋律。此外,如果我們去掉“re”和“la”,那么就能寫出沖繩民樂氣氛的旋律了。而且我覺得如果能夠想出只屬于自己的音階的話,那也挺有趣的。
在流行音樂中,經常使用五聲小音階
悠:此外,在流行音樂或者搖滾的樂句中,去掉“fa”和“shi”的五聲小音階也挺常用的。如果使用五聲小音階的話,能夠寫出非常棒的、有搖滾風格的旋律來。
調與樂譜
理結:對于音階,我多少感覺已經理結了,但是要如何才能夠判別一首曲子的調的那個音呢?
悠:在樂譜高音記號旁邊你經常看到寫著#和?的對吧?實際上,這就表示了一首曲子的調了。
理結:誒?是這樣的么!?這個要怎么讀呢?
悠:這表示,#或者?所標注位置的那個音,無論在什么地方,它的音高都要加上#或者?。比如#寫在“fa”的位置的時候,那么我們在演奏“fa”的時候,就要演奏“fa#”了。
理結:是這樣的啊。那么,這樣一來,又要如何弄清楚調的根音呢?
悠:#寫在“fa”的位置的時候,我們彈奏“do re mi fa# sol la shi do”的時候,就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了,對吧?那么,我們試著彈奏“sol la shi do re mi fa# sol”試試。
理結:啊……感覺這個音階的聽起來和“do re mi fa sol la shi do”是一個樣子。也就是說,之所以要寫上#或者?,就是為了讓這個音階的音響效果聽起來像是“大調”,對吧?
悠:正是如此。你只要按照這樣子理解就行了。順便一提,?、?的數量和調的關系如下表所示。
升調的個數 | 加上升調的音 | 調(音階的根音) |
---|---|---|
1 | fa | G |
2 | fa、do | D |
3 | fa、do、sol | A |
4 | fa、do、sol、re | E |
5 | fa、do、sol、re、la | B |
6 | fa、do、sol、re、la、mi | F# |
7 | fa、do、sol、re、la、mi、shi | C# |
降調的個數 | 加上降調的音 | 調(音階的根音) |
---|---|---|
1 | shi | F |
2 | shi、mi | B? |
3 | shi、mi、la | E? |
4 | shi、mi、la、re | A? |
5 | shi、mi、la、re、sol | D? |
6 | shi、mi、la、re、sol、do | G? |
7 | shi、mi、la、re、sol、do、fa | C? |
掌握調與音階是創作旋律以及和弦進行的第一步
悠:理解調和音階的關系,是思考旋律或者和弦進行前的第一步。通過理解調和音階,我們就能夠知道哪些音可以使用,哪些音不能使用了。通過組合那些可以使用的音,我們就能夠創作出和弦和旋律。當然,我們偶爾會故意讓音跳出音階,但這正是我們已經理解了調與音階,才能夠讓音調出音階之外,使得創作出來的曲子更加好聽。正所謂“沒有基礎就沒有應用”(譯注:原文“基本なくして応用なし”,出自Nippon Paint社長酒井健二的名言),對吧。
總結
本次講座“調與音階”
- 所謂的音階,就是一種音的排列方式,在作曲的時候,音階會作為一個小貼士,來指導我們要使用什么樣的音。
- 雖說分別存在大調音階和小調音階,但是無論使用哪一種它們的音的排列都是相同的,因此我們先把大調音階給記住吧
- 音階決定了曲子的氛圍。在流行音樂以及搖滾音樂中,經常使用采用了五聲小音階的樂句。
- 在樂譜上高音記號旁邊會寫上?或者?,它們表示了曲子的調。
- 理解調與音階的關系,是在考慮和弦或者旋律進行前的第一步。
第13天:曲子的結構(旋律與伴奏)
悠:說起來,你還在學習使用DTM么?
理結:在啊——!雖然還只是處于摸索的狀態,但是我通過使用到目前為止作曲講座中學習到的只是,已經多多多少少有所進步了。
悠:那這還真不錯啊。對于作曲而言,只要堅持下去,那么就一定會積累到急眼,作曲的水平也會上升的,所以要加油啊。
理結:是的!前進!目標是擺脫初學者的身份!話說回來,在作曲的時候,我有一件很困擾的事情……那就是創作旋律的方法我多少搞懂了,但是不知道伴奏什么的要怎么寫才好,所以現在一直處于單音狀態(笑)。
悠:哦哦。那么,這一次,我就來講講曲子的結構,也就是說旋律與伴奏的內容吧。
曲子的結構通過3個要素來構成
一首曲子,一般來說大致可以分為3個要素來進行創作。
那就是主旋律、和音以及節奏。
在作曲的時候,最好要時刻意識到這三點來進行創作哦。
主旋律
主旋律,即是音高各異的音排列組合。
用搖滾或者流行樂來解釋的話,那就是人聲或者吉他的Solo部分了。
主旋律是突出曲子的主旨的最重要的部分。
此外,正因為是“主”旋律,所以它就是這首曲子的象征性的存在。
它確確實實地是樂曲的主角。
和音
和音的工作,就是布置出讓樂曲的主角旋律顯得光輝耀眼的舞臺。
在搖滾或者流行樂中,就相當于吉他的Backing或者貝斯了。
和音基本上是由不跳出旋律所在的音階的和弦、和音的音構成的。
舉個例子,假設曲子的調式“C”(do re mi fa sol la shi do),那么我們就基本不使用使用了C調音階內的音以外的音的“F#”和弦(fa#、la#、do#)了。
如果沒有和音的伴奏的話,那就光有旋律線了,這就很難確立曲子的世界觀。和音不僅僅是把音加厚,更是有著把旋律所創造的世界觀給濃濃地進行調味的意義。
節奏
所謂的節奏,就是控制旋律以及和音的Timekeeper。
基本上這個工作就是鼓手來做了。
節奏能夠奏出曲子的速度感。
曲子的速度(BPM)自然不用多說,而一首歌到底是4 beat還是8 beat,它們所表現出的曲子的氛圍是截然不同的。
我們需要認真考慮自己所想要表現的曲子到底是要采用什么樣的節奏。
一個例子輕松理解三大要素
一個容易讓人理解地、體現了上述音樂三大要素的歌曲風格,那就是彈唱了。在彈唱中,人聲就是旋律,原聲吉他就是和音,鈴鼓就是節奏。
關于旋律與伴奏的組合
如果旋律與伴奏都是同一種音質的話,如果它們的音高還都是一樣的話,那么旋律與伴奏就會混雜在一起了。
因此,我們會讓旋律和伴奏的音域分開、又或者改變音的種類,這樣一些做法就無須解釋了。
比如,如果音質是相同的,那么我們就會讓旋律逼伴奏在音域上高尚1-2個八度;如果音域是相同的,那么就會讓旋律用吉他演奏,而伴奏用鋼琴演奏了。
三大要素說到底就是基本的思考方式
三大要素是考慮一首曲子結構的基本思考方式,但是并不是萬能的,也不是絕對的。
只不過這種形式的曲子有很多,而在創作的時候沿著這個思路走的話就會比較輕松——三大要素起到了這樣一種指引的作用。
舉個例子,雖說是和音,但絕對不是說必須得讓和音中的音全部同時響起。
相反,諸如分解和弦的奏法、或者配合旋律線歌唱的合唱,也都是很棒的伴奏。
理結:原來如此……那么,我已經寫好了旋律線了,接下來我就想要加上和音伴奏以及用鼓加上節奏了。和音就是通過旋律線進行判斷,然后加上與旋律相似的和弦,對吧?
悠:嗯。說起來,“要使用什么和弦才好”這種關于和弦進行的思考方法的內容,我就下次再講了。從現在開始,我們會逐漸學習這方面的內容的。
總結
本次講座“曲子的結構(旋律與伴奏)”
- 一首曲子,是由主旋律、和音、拍子三大要素構成的。
- 旋律是作為樂曲主角的重要要素。
- 和音是由不跳出旋律所在的音階的和弦、和音的音構成的,因此有著把旋律所創造的世界觀給濃濃地進行調味的意義。
- 曲子的速度感,通過節奏的速度(BPM)以及采用多少beat來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