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rbei
導讀
近幾年,跨界造車的企業越來越多,很多企業你根本想不到竟然還能造車,這些企業是如何做到出人意料的呢?國內外一些知名的跨界造車企業,通過核心方向和造車模式兩個維度分析,可以重新審視這些跨界造車的行為。
最近幾年,跨界造車的新聞不絕于耳,既有已經成功量產的企業,例如特斯拉,也有一直“被緋聞”卻未見到真實情況的企業,如蘋果、華為等。盡管很多跨界造車的企業還處于概念階段,但很多企業已經在跨界造車道路上大步前進,打造全新概念、建立合作、投資建立工廠、計劃量產,這些企業的造車計劃讓人非常期待。
這些跨界造車的模式都很新穎,很多企業之所以敢在沒有任何行業經驗的情況下貿然起動這一戰略,必然得從模式中下功夫,打造不同于傳統汽車廠商的模式才能保證企業在跨界造車破除資金、技術、供應鏈等重重障礙。同時,跨界造車的企業如何初生牛犢一樣,無所畏懼地向被傳統汽車廠商壟斷的市場發起強烈沖擊,這勢必會加速汽車產業改革創新的步伐。
一.跨界造車的企業的情況概覽
國內外諸多企業紛紛參與跨界造車中,希望借助互聯網及相關創新技術迅速搶占這一風口,對于這些企業,支持者認為這將改革幾十年沒有太大變化的汽車產業,但反對者認為很多企業的造車計劃是不可能實現的,資金、技術、供應鏈等是這些企業無法逾越的障礙。那么,我們從核心業務、概念車型、合作商、牌照情況、制造投產、測試情況、量產計劃這幾個不同方面來看這些跨界造車是否真的靠譜。
從這些表格可以看到,這些企業的跨界造車并不是PPT造車,很多企業已經實現或即將實現量產,特斯拉在2008年已經實現量產(盡管一度瀕臨破產),阿里巴巴、蔚來汽車、易奇汽車打造的汽車很有可能在今年面市。盡管還有很多企業的造車計劃幾年后才能實現,但很多企業已經獲得了相關牌照(如百度、蔚來汽車的無人駕駛牌照),同時投入大批資金建立工廠(如樂視將投資200億建立互聯網汽車工廠)。總結起來,之所以這些企業的造車計劃會被人如此期待,正是因為人們對這些企業真實行動的反應。
二.企業的跨界造車模式
不同企業采用不同的方式跨界造車,究竟這些企業采用哪些模式?這些模式有何特點?讓我們來通過核心方向和核心戰略兩大維度分析這些模式。
維度一:核心方向,表明跨界造車的企業專注的方向,分為無人駕駛、新能源汽車兩個方向
維度二:核心戰略,表明企業造車采用的方式,分為自主研發、合作開發兩個方向。
基于這兩個維度,共分為四個模式:全新模式、攪局模式、沖擊模式、快速模式,這四個模式中分別有不同的代表企業。
模式一:全新模式
這種模式下企業自身投入大量資金和人才自主研發智能駕駛技術。這種模式投資成本很高,往往具有很大的風險,且研發速度較慢,一般需要很強的創新技術作為支撐。這種模式不同于傳統廠商的造車模式,并沒有將重心放在發動機等硬件上,而將重心放在自動駕駛技術、車聯網、人工智能技術中,全新模式將依靠互聯網技術、創新科技、人工智能技術打造不一樣的汽車,為用戶提供一個全新的駕駛體驗。正因為投入大、研發困難,致力于全新模式的企業只有谷歌和百度,這兩家公司都以搜索起家,在地圖、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等領域具有很強的技術積累,而這些技術正是無人駕駛技術的底層技術。唯一不同的是,谷歌所研究的是全自動無人駕駛汽車,并將這一技術作為未來汽車的發展驅動力,而百度則致力于半自動駕駛技術,需要司機的介入。
模式二:攪局模式
即非汽車企業與擁有自主駕駛技術的企業合作打造汽車。與全新模式不同的是,這一模式下企業希望通過合作的方式減少投入的成本和風險,與全新模式一樣,擁有無人駕駛技術的企業并不多,采用這種模式合作的企業并不多。索尼通過向ZMP注資涉足自動駕駛汽車領域,但模式尚不明朗。目前無人駕駛的技術尚存在爭議,許多國家對無人駕駛技術還未有明確的立法,全球獲得無人駕駛牌照的企業僅有15家。
模式三:沖擊模式
自主研發新能源汽車的企業。之所以稱之為沖擊模式,是因為這種模式下,新能源汽車并不像無人駕駛汽車一樣需要很長的研發周期,這種模式直接繞過傳統造車流程,采用不同方式打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這類模式的企業往往具有非常強的沖擊力,不僅發展速度快同時也對傳統汽車廠商具有強烈的沖擊力。從目前的情況分析,特斯拉從2003年成立至今依靠電動汽車給汽車市場帶來了不小沖擊,越來越多的傳統汽車企業將電動汽車作為研究重心之一,而政府對于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無疑為這一模式帶來了更有利的政策環境。蘋果公司,無疑是這一模式最受矚目的企業,盡管還未有切實的戰略計劃,但人們對Apple?Car卻非常期待,期待蘋果能像研發出像顛覆手機行業的iPhone?4 一樣顛覆汽車行業的全新汽車,人們很可能會看到“iPhone+ Apple Store”模式的經典重現——iCar+車聯網。
模式四:快速模式
這種模式與傳統汽車廠商合作研發新能源汽車。該模式下,跨界造車企業的重心放在車聯網及其利用互聯網提供相關服務,免去了制造汽車的技術積累和申請汽車生產牌照的麻煩(汽車生產屬于“核準”制,企業必須通過審核批準才能進行汽車生產相關的行為)。因為這一模式是最簡單的跨界造車模式,所以采用這種模式的跨界造車的企業最多,如阿里巴巴、和諧富騰、易到、樂視、格力、華為等。在這種模式下,一般的合作者都包含傳統汽車廠商,雙方各自利用所在領域的專長實現跨界合作,從而實現在短期內快速實現跨界造車,將跨界造車的風險降到最小(不像自主研發無人駕駛技術的汽車,這一模式的研發周期長且風險最大,如谷歌這樣實力非常強勁的互聯網巨頭從2010年開展這一業務,至今還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汽車投產和量產)。目前來看,阿里、易到的汽車2016年底很可能實現量產,而樂視的量產計劃在2017年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