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空里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并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么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借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
“只希望能手牽手在太陽下散步”,這個象征故事內核的絕望念想,有如一個美麗的幌子,隨著無數(shù)凌亂、壓抑、悲涼的故事片段像紀錄片一樣一一還原:沒有癡癡相思,沒有海枯石爛,只剩下一個冰冷絕望的詭計,最后一絲溫情也被完全拋棄。
這就是《白夜行》,一個讓萬千讀者在救贖罪惡的凄苦愛情中悲切動容的故事…
這本書是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代表作,故事圍繞著一對有著不同尋常情愫的小學生展開。1973年,大阪的一棟廢棄建筑內發(fā)現(xiàn)了一具男尸,此后19年,嫌疑人之女雪穗與被害者之子桐原亮司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一個躋身上流社會,一個卻在底層游走,而他們身邊的人,卻接二連三地離奇死去,警察經過19年的艱苦追蹤,終于使真相大白。
《白夜行》將無望卻堅守的凄涼愛情和執(zhí)著而縝密的冷靜推理完美結合,被讀者稱為東野筆下最絕望的念想、最悲慟的守望,出版之后引起巨大轟動,使東野圭吾成為天王級作家。
一本厚厚的書,看完后,能感覺到的的確就是痛苦、壓抑、悲涼。
故事在開頭的平淡無奇慢慢鋪墊,但后頭的跌宕起伏,讓人抑制住呼吸與忐忑的刺激感一頁頁的閱讀,最后,只留下嘆息的轉折。
合上書,重新回想書內容,理清思路,的確讓人回味萬千。
故事開始就介紹了這不是兩個單純的孩子,但誰會想到故事竟拉長了二十年;
故事開始就是圍繞著一場命案開始,千回百轉后又回到這場命案中,早已物是人非;
故事開始就暗示他們的不單純的情感,書本的大段大段的文字卻未著墨,但是那份感情就這樣進入我們心中的理直氣壯;
故事開始就坦承這不是一個喜劇,只是悲傷的形式竟是這樣表現(xiàn),迂回得讓人措手不及卻是意料之中的點頭默然...
白夜行,書中給了這樣的解讀:
“我的天空里沒有太陽,總是黑暗,但并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么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借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
當故事女主角說出這段話的時候,也許就是在這本書中她最真實的形象表現(xiàn)了吧。
那個早熟的女孩,那個經歷滄桑的女孩,那個把自己靈魂隱藏起來,留下美麗與優(yōu)雅,只剩下那雙不變的寫著無數(shù)卻讓人讀不透的貓眼的女孩,那個擁有白天明亮的女孩。
在“慶祝會上,問及男主角的愿望的時候,他只是回答:
“在白天走路”。
因為他是這么解釋的:
“我的人生就像在白夜里走路。”
那個默然的男孩,那個擁有黑暗的男孩,那個把自己隱藏在深處,不留下真實姓名,仿佛只有不良相伴的男孩。
書中提及多次男主的剪紙記憶,其實全能的他會的不止這個,可是多次提起,其實只是想證明他還是那個單純的男孩,因為單純,所以才會義無反顧的墮落。
男主和女主,就像是兩條平行線,一個在明亮,一個在黑暗。
他們的名字叫雪穗與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