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上海佳能影像中心會不定時開放學習攝影的專業課程,上周日下午就有一場。因是公益性質的,名額有限,需要提前確認能夠按時到場才好預約。同學S說他想參加讓我幫他提前預約了。可是周日下午他沒到場[行為],浪費了名額也給中心留下了不守規則的印象[后果]。因為給舉辦方造成了不便,他的這個行為讓我覺得很尷尬,也覺得他做事馬虎(后來知道是因為臨時加班,但沒有提前通知我說明)、欠換位思考的意識[感受]。
A2:當發生了上面‘缺席’的事時,我當時的做法是詢問原因,S說明原因后,我只說了‘哦’了事,沒有再繼續深入交流下去。細細想來我這樣的應對方式完全隱藏了內心的感受和需求(S下次遇到類似的事提前通知我),錯過了兩人達成共識、促成后續改善行為的機會。趁著這件事過去沒多久,打算在這周末和S會面時,用XYZ的方法跟他說”你上周日沒有按約定到佳能中心的行為浪費了寶貴的名額,給主辦方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這讓我很尷尬和有點生氣”,幫助有效闡述他的問題,以得到的理解和后續的行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