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黃進軍老師微課筆記。
第四講:極性的理解,固有模式的覺察,關系之道。
心理健康的人,就是內心善于移動(或流動)的人。人格障礙,喜歡鉆牛角尖的人都是不擅長移動的人。"
心理健康的人,是可以整合好壞(單一模式或情結),分清你我(界限),把握遠近(與他人的關系)的人。"
心理健康的人,就是能夠在各個人格面具間自由轉換的人。人格面具是指他的角色或者性格特點等,比如一直很嚴肅嚴謹的老師。唐僧人格面具是圣僧,豬八戒的人格面具就比較豐富。
每個人都有很多不同的我,有很多不同的極(特點、狀態等),會同時存在。我們對待工作的態度,對待愛人,對孩子,對朋友等等,也許都會有不同的級。
有些級是非常顯性的,比如年齡,性別。
有差異才有交流,才能彼此滲透的可能。
青春期的孩子是"同一性混亂的階段","同性戀時期",他們會去模仿、試探各種可能性和底線。
中國目前很浮躁,是同一性混亂的時期。現在的中國價值觀太多,是自媒體時機,各種觀點都在自由的表達。
"每個人的個別問題,都是集體問題的個別化呈現。"根據一個細胞可以知道整個身體的狀況,這就是"全息理論"。
中國的文化有非常強烈的"集體同一性","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大家都呆在同一級中,內心會比較安全。
自我實現,則需要內心枝繁葉茂。內心健康的人,會有多各級,并且能很好的整合,形成自己的特色。
如果我們只是固守在某一級或"強迫性重復",比如一直保持正直善良。不去探索其他的空間,就可能會有所缺失,也不一定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所你一直固有的這一級。
我們固守在哪一級,背后會有很多情緒的堆積,這就是情結。情節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我們要覺察自己,覺察背后深深隱藏的情緒,以及能量。
如何了解他人?
人要了解他心中有多少級,首先讓他待在他一直固有的那一級,尊重他,陪伴他,并且覺察那一級背后的情緒,充分了解停留在那里的原因;然后再嘗試等待,等待他的移動,如果這個時間出現我們要及時的伸出手,與這個移動連接。對來訪者要保持敬畏、好奇,去了解他的內心,接受他的各各面,允許自己打開很多級,然后去產生連接。
人如果活出足夠的寬度(允許自己發散性的各項探索),有張力,就可以演繹出無限極。
與孩子的關系,可以考慮"匹配",考慮不同的性格的父母會有什么樣的孩子匹配。通過視聽嗅味觸各個通道去感受不同的級。極性會繼承或反向傳承。
第五講 創傷與內在資源
自我實現是一種內在修通的過程。自我實現的人內在各部分是連接的,通暢的,是流動自如的,可以在不同的"我"中轉換。
每個人都經歷創傷,注定在創傷中前行,但是創傷,對每個人的影響卻是不同的。
偏執(鉆牛角尖)的人,自戀(一切從自己出發,看不到別人的需求和感受。)的人,"兩分"(非黑即白)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都很難走出創傷。而且這種性格上的缺陷,都是因為之前的創傷而形成,為了適應環境而形成的。早期創傷的情緒會卡在那里,對現在的創傷別太敏感,而且非常難走出來。
面對性格變化很大的母親,少年時遭到性侵的女孩兒,都會讓他們把自己封閉在相對固定的"我"中。
有些人的攻擊,表面上是指向當下的你,但實際上也許是指向他過去的某人,甚至是他父母。能容忍的人往往是過往創傷很少,或者已經被修復。創傷被治愈之后會變得更加強大,比如榮格,馬斯諾,艾瑞克森等。
有些創傷是個別的,有些是扇形的,有些是連續的。創傷的重復性是它的特點,小時候被父親虐待,找到了男友和男性的上司,也許也會發生同樣的事情。
創傷是通向自我成長的門。
創傷后的反應,有身體的反應,如暈眩、裝胃痛、健忘等:
-隔離:男友離開,把他的一切信息和物件全部扔掉。
-否認:孩子夭折的父母,總不相信這個事情的真實發生。
-警覺度升高:把更多的的敵意投向外在。
-閃回:經常重復印象深刻的,悲痛的場景。
-噩夢:想重復類似場景的噩夢。
-理想化:把周圍的人理想化,盲目崇拜,如崇拜大師。
創傷之后的療愈要從身心整體的工作。
-肯定。各種情緒和身體的反應是正常的。
-情緒化、穩定化,讓他看到生活中的穩定方面,表達支持以及資源的部分。外部穩定化,可以是穩定的飲食起居;內部穩定化就是找到內心有力量的部分,也可以給他穩定的支持。
-表達哀傷。用動作,肢體語言或者紙筆等各種方式,你在充滿愛的環境中來表達哀傷等情緒。哀傷表達,眼淚,語言等。
-增加人生的新的意義,增加人生領悟。比如電影《鋼琴師》等。
-"聚寶盆"理念,每個人都有他自身的資源和能量,我們會碰到各種挫折和創傷,但同時也是不斷成長和綻放的過程。回顧一下自己,是如何從自己的聚寶盆中的能量拿出來使用的。創傷與人生聚寶盆中的能量,融匯混合的過程體會。最核心的部分是經常與自己內部有力量的部分在一起。
人格障礙的人,很難把自己創傷的反應象征化。只能留下痛苦的感覺很難象征化(在催眠狀態中用筆去畫出創傷,比如用火山替代憤怒,中烏云壓沉代替哀傷。),賦予新的意義。所以我們要使自己的人生豐富,多接觸藝術、運用關系(親情和愛),做一些更有創造力的事情,這樣遇見創傷容易自愈,可以更好地面對風雨。
創傷療愈是讓生命經歷一個燦爛的拐點。
第六講 親密關系& 我們生命中遺失的部分
每個人內心都有召喚異性的那一部分。每個男性(女性)心里都有著另外一個女性(男性)的部分會影響著她(他)的擇偶選擇。從這個意義上說,每個人都是雌雄同體的。
因此,男性會擁有女性的陰柔能量,比如說咨詢師,有著善解人意的一方面,細膩,敏感。女性也許會果斷,喜歡冒險,不斷的展示剛強力量。
人生的最初的舞臺就是三角關系,媽媽、爸爸和孩子。你今后的人生舞臺,也許就是這樣三角關系無限的延展。
比如,孩子對爸爸的情感,有可能會延伸到工作之后和男性上司的關系。再比如,一個很好的公司,你希望得到這個職務A,但是你卻有一個非常暴躁的老板B,你需要A,就必須向B妥協(老板),這也是一種三角關系。
大公司的老板用對待企業員工的方式對待家人,導致家人反感。冰桶式男人,他用封印把自己內心很柔軟的部分封印起來,他外殼理性,處理親密關系也是冷冰冰的。也許是幼年時期家里面父母的關系不好,經常吵架,他需要一個理由解釋這一切,也需要適應環境,因此用冰桶外殼把自己保護起來。
親密關系就是,完整的做自己的那種關系。好的親密關系中,你真實,任性,愿意示弱。
我們注定要在親密關系中,陰陽調和,去收獲,去熔煉,讓自己成長,我們要經營好親密關系,也讓自己內心的另一部分得以很好地成長。
如何做到與異性很好相處?男人需要感激,崇拜,欣賞;女人需要安全感,重視和愛。與異性處理好關系,同樣也會與自己內心深處的異性,相處得更好。
與現實生活中的異性相處,覺察;同時覺察你心中異性形態,就會發現兩者有非常多的相關之處??梢試L試在親密關系中的角色轉換,不要總是扮演某一種角色,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這也是內心成長和情感流動性好的體現。
一段好的戀愛關系就一次好的心理治療。
真愛就是能夠促進對方成長。給親密的伴侶他的方式,用他的節奏,以他能夠呈現出自己本性的方式幫助他成長,就是愛。但要注意,能幫多少就幫多少,不能超過自己的能力,否則會變成壓力。
心靈圖陣,就是你種種的生活故事,生活角本形成了一個局,相互關聯又富于變化。在生活中有時會進入陷入"死門",僵局,形成死循環。那不妨,轉個彎,退一步朝,或另外一個方向行進,也許會找到"生門"。"生門"一定是在的,關鍵是在于你要善于轉彎,轉換心情,你要有耐心,有信心,更有創意地去尋找。
有時間可以去研究一字長蛇陣或者八卦陣可以使你的心靈更加豐富,如家族圖譜排列。
每個人的心靈圖陣都是獨特的,是你自己原創的,充滿能量的。
第七講? 現實阻礙的超越,人生故事腳本的修改,情緒能量的利用。
強迫性重復的啟示: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痛苦會提升我們的耐受度。
窮思極慮是人痛苦的根源。這種障礙會把你帶入非常強烈的情緒體驗中。如何應對呢?
1、提升自己的覺察力,觀察自己身體的變化呼吸、心跳、身體變化、情緒等。
2、觀察這種情緒的能量,或是把這個情緒對生活的影響,打個分。0-10分,十分是糟糕之極。不帶評價的觀察;不要急著擺脫,而是充分的體會。
3、身體儲存技術。把這種情緒,比如內疚,憤怒,焦慮,想象著把情緒儲存在身體的某一個部分里,比如胳膊,大腿。想象是什么顏色?什么軟硬程度什么狀態?然后再向那部分身體發出請求,請同意請幫我把他們儲存在那里,請你來幫我應對這些。 或者想象它是什么顏色的?詢問那部分情緒想在我身體里待多久?回想之前是否有過類似的體驗,什么時候發生的?
心得
某次工作會議,與他人發生了比較激烈的沖突,陷入憤怒、委屈等很激烈的情緒體驗之中,久久不能平靜。于是開始觀察自己情緒的強度和感受,感覺到這種情緒能量很大,灰黑色的,像棉花吸滿了水,堵在胸口。充分的體驗這種情緒,觀察它,并且和他待在一起,并不急于離開。完成聚化之后,想象這團棉花可以移動,從胸口移到手臂,最后離開身體。
這個過程中,就感覺到內心慢慢的平靜下來。因為你是一個觀察者,已經脫離開那個情緒激動地本我。像第三者一樣來觀察看待這個情緒的時候,你就會平靜。
4、情緒能量被聚化之后,是否能夠被身體消化呢?這要取決于整個心理內在系統,是否能量足夠大。幽默、靈動、游戲吃這些元素較多的話,就容易修復情緒。就像一個鉛塊會很快的溶解在一個大鍋里。
如果你的內在系統不夠強大,那么就請行動。去改變它,使它變得更好玩兒,比如費玉清,即使一本正經的歌手又是喜歡說葷段子的污王。去玩兒游戲,全身心的投入一個游戲中,你內心中的兒童部分就會跑出來。我們要允許兒童態出來,允許生活中出現荒謬。我們不能放開,其實是內心有一個要求,在那里。這時候我們要覺察它,并且跟它打招呼,保持距離。讓自己身心都能夠游戲起來,玩兒起來,這對我們是一個極大的幫助。
否則,如果我們長期的被阻隔在一個低能量的情緒糾葛中,那么就會對他人的信任感降低。這會妨礙重新建立連接,更加封閉自己。會產生某種依戀,會產生不安全感,讓人想逃避,甚至帶著恐懼和是對對方的攻擊逃走,導致情緒(愛)無法流動。"美即關系",各種關系僵化,那么人生就不美了。
總之,陷入某種情緒的時候,你先要有覺察,可以想象著你自己就像火箭一樣的發射,將不良的情緒甩在身后。也可以想象自己展開翅膀飛升,翅膀是五顏六色的,可以是各種情緒。這些體驗都有一個前提,就是允許自己充分的去充分經歷它,不要求很快離開,不做評價。體驗之后可以把經歷變成經驗,總結一下自己,從中學習到了什么。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角本,人物設定。有人是老好人,有人是逆來順受氣。也同時會演著中國人共同的角本,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奴性","孝順",尊重權威,服從等等。我們要對自己的人設,有覺察,你經常帶著怎樣的面具去要求別人,或是壓抑著自己的需要。你要意識到,我們不僅僅只是演員,我們也是自己人生劇本的編劇和導演,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劇本。我們要相信自己很有才,我們有能力去重新編劇,去演繹新的故事。使它元素豐富,內涵深刻,劇情曲折,變得更吸引人,活出更豐富的自己,就有更多的通道和資源去面對人生的不順利。
慢下來,充分的體驗當下。有利于你寫好自己的新劇本。把手放在胸口默默的對自己說,我的內在,我信任你,我愿意依靠你,我會一直跟你保持連接。當我面臨挑戰,面臨困難時,我都愿意聆聽你的聲音。
所有的情緒都是我們很好的人生伴侶。
整體論,是每個人的心理過程是一個不斷修復的過程,是需要你去發掘。我們只是有一些片段沒有被畫出來,我們有內在資源,有能力去把它完成,我們將來會把它補畫出來。
心得
與同事聊天,有些說總是很怕我,不怒自威那種。自己覺得挺還可親了呀,不是良師益友嗎?是不是工作中一直很強勢,一直在扮演人生導師的角色,對別人要求很高?是不是應該使自己的角色更加豐富?是不是應該變得更有趣,有時甚至可以表現脆弱和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