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有沒有遇到過熊孩子?
不是調皮好動那類的,而是沒禮貌、沒教養、坑爹那類的。還記得那個在地鐵上直接從別人手里搶吃食的小男孩嗎?有沒有想拍他的沖動?
有句話說的好:每個熊孩子背后都有一對熊家長。比如,那個男孩的家長看到這一幕的反應是,告訴兒子:吃完咱再要!
真的是連看客都一臉尷尬。
在孩子成人之前,家長握有絕對的教育權。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被家庭耳濡目染,在父母的不當行為,不當教育甚至縱容下形成的。
父母是省勁了,還以為是在“自由教養”。殊不知,這個教育的缺失在孩子成人進入社會以后,會由別人和社會來對他比啪啪打臉嚴重的多的教育。
在這一點上,孩子是吃了啞巴虧的,都是熊父母挖的坑。即使孩子成人后明白了這些道理,進行自我教育和改變,要花費的時間,精力以及代價還是比幼時教育要大的多的,甚至會有人終身帶著這些“原罪”處處碰壁。
02、
年齡30+,沒有特別過硬的技能,無房無車無存款。正好趁著這股學習浪潮,滿臉滿腦袋焦慮的去學著學那,買書聽課…有沒有像我這樣情況的?
我呢,純粹是自找的。
年輕時候什么都不懂,遇見一個人,以為就是一生一世。完全被爬行腦控制,跟著混了好幾年。學業荒廢了,時間糟蹋了,到了最后卻又被分手。于是又陷入另一個泥坑里好幾年。也就是說我這十來年,除了這場傷筋動骨的感情,啥事沒干,沒有任何長進。而一同出發的人呢?他們學習,成長,提升自我,現在早已收獲滿滿。
不要再含淚問蒼天:為什么對我這么不公平?讓我這么倒霉,這么痛苦?
如果你這樣作賤生活和自己,結果不窮不窘迫,才是對那些努力奮斗的好青年的最大不公平。
一句話:你活該!
曾經揮霍掉的好時光,好機會,那個年輕轉速快的大腦,再也回不來了,你現在只能去拼命補,還不能保證會得到意想中的結果。
03、
曾經很反感一句話“在合適的年齡干合適的事”。和許多人一樣,我認為這個觀念世俗又油膩,分明是在給我們的人生設限,囚禁我們的思想。
后來卻漸漸明白:這其實是一種最合理的生活方式。
青春期時,那些青春期的孩子們荷爾蒙高漲,熱烈,鮮活,激情澎湃,就正適合談戀愛。連吳軍老師在《得到》里也說,鼓勵大學生談戀愛。
畢業之后與社會初步銜接,一腔熱血,干勁滿滿,正是要好好奮斗一番,鍛煉能力,磨礪性情,增加魅力的時候,這個時候最好不要受困于小情小愛,而錯失自己最好的增值期。
接著就是成家立業,安身立命了。擔起了社會和家庭的責任與義務,進一步精進自己。
精神和心靈的確沒有年齡限制,可是人的身體卻隨年齡的變化而變化。20歲的臉和30歲的臉絕對不一樣;28歲生孩子和36歲生孩子面臨的風險也不一樣;40以后的中年油膩男因為代謝已然下降,而有了20多歲沒有的小肚腩和“絕頂”聰明。
人終究無法與自然抗衡,順其自然是最優選。
到達某個目標必經的苦,必走的路,是躲不掉的。即使你這會躲掉了,它也會潛伏在你前面必經的路上,讓你輾轉再輾轉。
麻煩不會自動消失,你只能去解決掉它。一個小的麻煩,經由時間的發酵,和適用環境的改變之后,很可能會變成一個巨無霸,讓你付出慘重的代價。
像那句黑道行話說的:出來混,遲早要還的。能行善的絕對不作惡,避不開的不如早解決,今天需要做的功課不要留給明天。
因為你不知道,明天它會生出多少利息,你是否能承受的起。
? ? ? ? ? ? ? ——END——
【簡書大學堂無戒90天訓練營】第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