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究竟是什么?入行第三年,多少有些了解,但困惑仍然不少。
當年阿里巴巴蘇杰老師的“神作”《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為產品經理的入門書籍,把無數產品愛好者帶入坑中,我是“誤打誤撞”進入這一行,那時就像鯊魚聞到血腥一般,如饑似渴的看各種產品書籍。如今回頭一看,再次翻閱以前讀過的書,大多是帶有培訓性質的,而絕大多數帶有培訓性質的書,是沒有思想、沒有內涵的,就如關于編程的書籍《XX語言30天從入門到精通》,你只能掌握一項基本的技能,而深層次的東西,培訓是無用的。
諷刺的是,蘇杰老師確實去做關于產品的培訓了,還組織過好多產品群,而市面上有很多關于產品的培訓課程,賣的火熱,講師亦是BAT的產品專家、總監級別的人物。產品的培訓和UI的培訓、編程的培訓如出一轍,隨便學點基礎的東西,東拼西湊一下別人的作品,編造一下項目經歷,便成了一個初級產品。一些所謂的“干貨平臺”來來去去就是一些最基礎的產品分析,如果用批判性思維作邏輯分析,90%的產品分析文章寫得都漏洞百出。一個毫無經驗的產品新人,如果完完全全參與一個項目,只要智商正常、悟性足夠,一些產品的基本面半年的時間就能摸清。
每個行業都有泡沫,前天一個搞ios的同事就自黑,“360行,行行轉ios”,ios已相當飽和,未來失業的將會是ios程序員,我聽了心里一驚:好歹你們有一門手藝,俗話說荒年餓不死手藝人。我們產品行業才泡沫嚴重咧。當然,每個行業都會有泡沫,也都有很多外圍的行業專家,說起直播、網紅、短視頻、共享單車分析的頭頭是道,能給你100種解決方案,但卻沒有低下身子哪怕做一件事情。就像一個人,你說什么話題,你說任何問題他都知道,并分析的頭頭是道,但你真要他去做,漏洞百出,扯皮耍滑。“知道分子”,挺可恨也挺可悲。
我曾列出一些產品經理需要的技能和核心素質給我上司看,他跟我這樣回復:這些都是結果,最主要的是“多動腦筋、多動手”,他是大學學的是中文,現在是技術總監,我想“多動腦筋、多動手”是他的最看重的吧,也是他刻骨銘心的經驗吧。下面附上他的“批示”:
學習能力?你能不能短時間內自學css、自學一切你不會的工具、自學你遇到的知識盲區?
執行能力?你能不能在正確理解上司、同事的意圖基礎上去辦一件事兒,而不是都沒完全理解,最后做出來的與上司、老板、客戶交代的事兒完全不一樣,又要重新返工重新做,浪費大家的時間。
技術理解?你能大致聽懂技術方案么?賬戶體系的原理、搜索的技術原理、最簡單的登錄注冊技術流程你懂么?業務流程你理解么?流程出現異常該如何處理?
版本規劃?你能有序的規劃版本,根據反饋和需求有節奏的進行版本迭代么?
需求理解?對,理解,你知道“理解”這個詞有多重要么?大家都聽過福特的那句名言:用戶要的不是更快的馬,而是更快的交通工具。這就是需求的理解,而不僅僅是需求的搬運工。
心態胸懷?被技術噴,當炮灰,兩頭受氣,你是否沉得住氣?
運營數據分析?對基本的運營數據有一套自己的分析方法論么?
懂設計?你在開始畫原型圖的時候,腦子里有沒有一些基本的設計規范?
懂用戶?太多的“我覺得、領導覺得、運營覺得”,真的懂我們產品的目標用戶想要什么么?還是說我們對某些細節的偏執追求當成了“細節決定成敗!”
等等........
那些大招、殺手锏、爛大街的“溝通能力、項目管理”,拜托,各行各業都需要!
產品玄學,我第一次聽到的一個名詞,一些產品專家喜歡用,任何不能解釋的產品問題,都可以歸為產品玄學,但產品玄學又是什么,一套并不能證偽的理論!
雜亂無章的寫了這么多,產品經理是什么?我覺得,是一個工匠。有更高的追求,你可以談到“工匠精神”,基于“工匠精神”已被濫用,我這里不談。工匠,一個汽車修理工是工匠,一個火箭專家也是工匠。工匠的價值在于,他的知識和經驗能夠處理各種問題和突發事件,就拿汽車修理工來說,各種型號的汽車,一種狀況發生他能知道如何修理,如何修理能夠令客戶滿意。更不希說擁有上萬零件的火箭,沒有專業知識和經驗的積累,不可能處理如此復雜的系統工程。
作為一個產品經理,一個工匠,能不能把用戶的使用場景描述清楚?能不能根據用戶使用場景設計流程?流程的異常狀況如何處理?如何根據反饋來優化用戶的使用流程?能不能根據自己的見識,迅速處理棘手的問題?能不能把運營的需求點轉化為可行的設計方案,并跟蹤、統計、優化?
看汽車的修理書籍不可能成為汽車修理工,同理,看了基本產品的培訓書籍,看了那些零碎而不系統的產品知識點更不可能成為一個好產品,每天沉浸在“知乎、36Kr、PMcaff”,零碎地吸收著一些所謂的產品干貨,拾人牙慧,沉溺于這些文章好似掌握了產品的真理,沒有經過系統的分析和實戰,這一切只能緩解你的焦慮罷了,對于自身的產品level提升無任何幫助。
這個世界,一種知識或技能的完全掌握,必須通過嚴格而痛苦的訓練,沒有捷徑。否則,你只是一個“知道分子”。產品經理需遠離那些干貨,多看些好書,低下身段沉下去去做一件事兒,多動腦筋、多動手,久而久之,你也會成為“干貨”。最后說一句產品專家常說的,我也用來裝回B:我說的都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