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我“為什么在簡書寫作?”,我回答說“是天時地利人和!”,是不是很矯情?!
雖然小學語文是語文老師教的,但是寫作,在我心目當中一直都是一件正經事,生怕自己的不正經影響了“寫作”的神圣。一本正經得胡說八道,寫作界的泥石流我來了。
天時
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 ?——葉圣陶 ?
今年的某天偶然聽了一個分享,一位大師談寫作,大意是寫作應該是講真話,如果硬要套上某種標準和程式去寫作,那么會越來越無趣。每天聽很多大師說很多話,大部分都隨風飄過,這句話我聽進去了。
的確,有很多文章,美麗卻不動人,寫作若只是“講真和直白”,就陡然信心倍增。這就是天時吧,寫作的最后一道障礙就這樣消失了,沒有一點點防備,不需要任何訓練,就這樣開始了。
地利
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 ? ? ——葉圣陶
其實知道“簡書”是大約2年前的事情了,聽說有一些作家入住,就選擇性認為這是一個專業內容生產平臺,即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并不適合新手上路。
甚至直到去年底,看到身邊很多朋友都開始使用,也沒有更新腦中存留的印象,固執地相信“一個未經訓練不專業的寫手是不適合去公眾平臺寫作的”。
我們經常會對自己腦海中的“相信”不加求證,就選擇深信不疑,很多的障礙都是“認知障礙”。要想尋求突破,就要喚醒自己,主動尋求鼓勵和刺激,讓心中渴望沖破腦中執念的阻攔。
用拉公子的貴族朋友金桔公舉的話來說就是“Kick your ass, let your horse run“( 踢自己屁股,放馬出去)。
雖然網上對簡書app使用評論的聲音有好有壞各執一詞,小馬過河百聞不如一試。一鼓作氣,就趁著三分鐘的熱度開了賬號。行動是老子,邊寫邊學吧,用現在流行的話講就是“用輸出倒逼輸入”。
人和
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 ? ?——葉圣陶
體驗之后,發現此時的“簡書”,已經完成從“寫作工具”到“寫作交流平臺”的過度,不知不覺中已經累計了大量用戶,而我的身邊也恰巧聚集了一群愛寫作的同學。
之前很多學習群在喊“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沒敢細思要走多遠,但學習氛圍很重要,找興趣相投的人一起切磋,彼此鼓勵,互相學習,樂此不疲。
事實上,目前的很多寫作靈感都是來源于和朋友的日常交流,就像這篇文章的產生,也是因為群友的討論。
目標?明天?想太多了不好,未來可能會遇到的,就交給未來吧。不完美的完美,就是人生,就是我們,寫作也是一樣。
好為人師
以教人者教已,在勞力上勞心。——葉圣陶
交流之后,發現大家的疑問有些相似,如下胡亂解答,望勿對號入座
Q1:我沒有學過,擔心寫得不好,是不是要上個課再來寫呀?
拉公子:讓葉圣陶校長回答你『把依賴性的“受教育”轉變為主動性的“自我教育”。或說寫似技能而非技能,實際是其人的表現。』
Q2:不知道寫什么,感覺好糾結?
拉公子:寫作更重要的是書寫自己的感受,應該是不勉強的,像打開自來水一樣自然流露。但是這個水龍頭得你自己擰,別人無法代替。
Q3:是不是真的就想怎么寫就怎么寫?
拉公子:原則上,你寫得很舒服,別人看得也很舒服。當然,也不是說完全不需要章法和技巧,寫得不是給人看的,格式也亂七八糟,那又何必要“簡書”。以文會友,畢竟寫了還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和喜歡。
Q4:怎么樣可以迅速提高?
拉公子:種子播下了,需要施肥灌溉,也需要陽光雨露,給時間讓它發芽抽條開花結果,請耐心等待。
Q5:寫了感覺沒什么人看?
拉公子:想要有更多讀者,從內容架構到排版形式,問問自己是否完美。還需要不斷的研究上頭條(上首頁和專題)的規則,最快的方法是,研究簡書投稿說明同時研習高手文章,照葫蘆“開”瓢(去學習表達和形式,不要試圖去模仿文風,開辟一條自己的道路)。
Q6:萬一寫得不好,被人罵怎么辦?
拉公子:首先,別人未必會看;其次,別人未必會用你的標準去看;再次,罵是一種愛的表現,所有反饋都是珍貴的。
Q7:萬一寫得不對,誤導別人怎么辦?
拉公子:你充其量是個寫手,不能稱為作家。作為寫手,既不要高估了自己,也不要低估了讀者的智商。
Q8:欲言又止,不想暴露自己太多?
拉公子:之所以是覺得是障礙,是因為沒有放開,如果沒有放開,說明還是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或者沒有看到分享的價值和樂趣。真的擔心,那就虛構,寫別人的故事嫁接自己的橋段。
最后分享一段自群友“守望者”的感悟,紀念今天這個特別的日子。
也希望明年的今天,我已變成老司機……
人際互動溝通中,更需要回應,而不是否定!
對于前路坎坷,我們都有充分的認識和思想準備。
何況每一次試錯,都可能意味著成長。
而一句不帶任何評價的淡淡回應,往往就能使我們焦躁的心靈得到按摩,獲得恬靜與愉悅!
——守望者
千言萬語抵不過一句話,反反覆覆握不住一粒砂,我的眼神和別人不一樣,如果你懂,請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