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又沒打電話,妻子在嘀咕著。女兒剛上學時,她可是說最大的負擔走了。想想也是,女兒從小學到高中十二年,我們兩個人就跟著操心了十二年。小學時,女兒不懂事,需要我們兩個人多指點。初中時,女兒進入叛逆期,每天我們要做的事不是管教她,而是哄她開心。高中到了,她面臨著高考的考驗,緊張的學習壓力不只是壓在女兒身上,家長也在全力保障好的學習條件。
高考結束,女兒考上了一個遙遠城市的大學。我懷疑,她是故意的。她一直渴望自由,因為我們對她看管得太嚴了。朋友也勸我說,你們這樣整天形影不離地管著她。將來她步入社會,不會處理問題怎么辦,你們能跟她一輩子嗎。
我卻說,現在這個世界多亂呀。女孩子就需要這么管。將來她怎么辦,她要是發展我全力支持她。要是什么也不想干,我就養著她。我好歹也算個技術人員,干到70沒有問題,再給孩子攢點房子、存款。反正她將來不奮斗,生活也是沒有問題的。
女兒在外,父母牽掛,從不習慣到不得不習慣
我覺得我想得不錯,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有什么大的理想,我不想讓她飛得太高、飛得太遠。因為買得太高、飛得太遠,她的爸爸媽媽就幫不上她什么了。那么事先準備的各種保險措施也就沒有用了。
可是女兒根本就不打算按我設計的路線走完自己的人生。她渴望脫離我們,追尋自己的夢想。也許,我們是她實現夢想的第一層阻礙吧。
女兒選擇到遙遠的城市上大學,我的第一反應是把工作辭掉,跟著她一起去那個城市。大不了,我就去打工。有技術的人,到哪里也不愁有碗飯吃。
不過看到女兒驚慌的表情,我趕緊說是開個玩笑。妻子也說,你這個歲數在另外一個城市從新開始,那算不算得上前功盡棄呀。我哈哈一笑,只是心里在說,前功盡棄也不算什么。沖動歸沖動,我還真不能這么做。我還需要為女兒多賺點錢,到了退休有了自由身后,那時候我一定到女兒身邊。我可不是去拖累她,我是要幫助她,幫助她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女兒剛上學,幾乎每天都給我們打電話。我們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接女兒的電話。可是慢慢地,電話由一天一次,改為兩三天一次。這也是正常的。誰還沒有個大學生活呀。不過當年,我可沒有現在這個條件。我只能是打長途電話,那個時候還有專門折卡,免費打電話的經歷。想想為了點電話費,也真是可笑了。
女兒在外,父母牽掛,從不習慣到不得不習慣
女兒電話常常說,這個城市什么都好,就是總是下雨。出門的時候還是晴空萬里,沒走出幾步卻已經開始下雨點了。聽到女兒的抱怨,我心中暗喜。連忙說,就是呀,什么鬼地方,畢業還是回來吧。爸爸幫你找工作。
電話那邊頓了一頓,然后說這事還早著呢。我知道,她是不想回來的。不過,沒有關系,時間確實還早。但這事對父母來說,不算早了。我已經開始著手為女兒設計發展路線了。
女兒在外,父母牽掛,從不習慣到不得不習慣
雖然我想給女兒更多的保障,但我希望她能憑借自己的力量取得成功。她學的專業,需要考取相應的技術資格。這個專業與我的專業距離比較遠。不過這難不倒我,我主動承擔起單位拓展業務的重擔,強行建立起兩個行業間的合作。領導還夸我,這么大年紀還敢于自我挑戰。其實我也是有苦自己知,這個年齡,還像當初上學一樣,通宵學習業務資料,要不是為了女兒,我才不至于這么拼。
一些前期準備我已經做好了,轉眼四年將近,女兒也到了找工作的時候了。我告訴女兒,你放心,爸爸有安排。她卻說,爸爸你不用管了,我自有安排。
你能有什么安排?我有些急了。這個孩子真不懂事,這四年,我可是拼盡全力才有了今天的準備呀。女兒告訴我,她要留在那個多雨的城市。我很奇怪,你不是不喜歡那里的天氣嗎。
女兒告訴,她有了個男朋友。現在也不覺得這個座城市怎么不好了。
為了愛情呀,值得嗎?這句話,我沒有問女兒,只是在心里問自己。我在大學沒有談過戀愛,因為工作較早的原因,我基本上對于工作的熱情高于對異性的興趣。對于我來說,情感生活來得比別人晚許多。關于愛情與家之間的權衡,我沒有任何經驗可言。我只是覺得內心中有一種失落的感覺,至少在女兒的眼中,好像愛情比我們更重要一些。
因為愛情,可以喜歡一個原來不喜歡的城市。女兒的選擇,我們必須尊重。對于女兒可能離開我們,在遙遠的城市生活,讓我們一時無法接受。
可是,我們又不得不接受。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他們不能總是在我們的庇護下生活。哪怕我們愿意永遠為他們提供庇護。他們有著屬于自己的世界,那里有他們的理想,他們的事業,他們的愛情,還有許許多多對他們來說更有價值的東西。孩子們離開父母,既是他們的決定,也是他們的需要,父母必須接受這個事實。我們希望,每一個離開父母的孩子都會尋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同時,要是有時間的話,給父母去個電話,聊一聊。因為你們的父母,真的很想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