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閨蜜,也是營養(yǎng)師。
不久前,她開通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距今一周多了。
很奇怪,她居然沒有在公眾號上發(fā)文。按理說,她在這個領域上幾年的積累,營養(yǎng)知識方面的科普稿也儲備了不少,定期(至少每周發(fā)一篇)推送應該不是什么難事。
我們說好相互監(jiān)督和鼓勵,可是我一直看她沒啥動靜。
忍不住了,微信上問她:稿子呢?(qq表情發(fā)呆臉)
她說:呃……最近比較忙,稿子還沒改好呢,改好再發(fā)哈~
我說:嘻嘻個頭啊,又拖延癥了吧?當初咱兩怎么商量好的,這么久了還不發(fā)一篇呢啊?
她不說話了,開始給我扔表情。
2
微信群里。
有姑娘說話:請問大家,微信給公眾號發(fā)“原創(chuàng)”和“贊賞”的時間是多長呀?
有人回答:一般是3-4個月,還要保證一定的更新頻率,每周2-3篇文吧。快的話一兩周拿到的也有,慢的可達一年多。
姑娘扔了一個大哭的表情:啊?!這么久啊,那我要是現(xiàn)在開始寫,一周可能也就保證一篇,那得何年何月才能拿到原創(chuàng)啊?
看到她寫出這段話,我把剛在對話框輸完,準備發(fā)出去的內容,全給刪了。
我本來打算這樣給她鼓勵的:
“我覺得這跟文章的質量有關,還有你更新的頻率。”
“比如我的公眾號運營2周發(fā)了11篇文后就收到了'原創(chuàng)'邀請,后一周收到了'贊賞'。”
“只要堅持好內容,開通只是早晚的事。”
我刪了,是因為,我發(fā)現(xiàn),她需要的不是一個單純的時間答案,而是速成的方法。心態(tài)沒有擺正,我不想多費口舌。
姑娘,你還沒開始寫呢,就開始糾結微信團隊什么時候給你發(fā)“原創(chuàng)”和“贊賞”邀請,本末倒置了吧?
3
很多時候,我們混淆了事情的結果,和事情的發(fā)展過程。
我們想去做一件事情,在腦子里繪出了精致的藍圖,你都能看到它成形時別人投來贊賞和羨慕的眼光。可下一秒,再回過頭看這浩瀚征途,瞬間“消得人憔悴”。
好困難啊,感覺達不到啊,要花這么多時間啊……有一丁點環(huán)節(jié)出了錯誤,行動變遲緩了幾步,你就好像感覺自己那美好的未來轟然坍塌。
算了,還是先去打個游戲看部韓劇找個微信好友聊聊天,明天再說吧。
明天?今天也曾是“昨天的明天”啊!
我想說,今天不去做的事,明天也不會去做的。因為,拖延、懶,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拖延、懶,是會成習慣的。
4
我記得自己大學碼文時,也犯過這樣的毛病。
那時會有很多寫文的ideas,很想把它們一一落實,但是又怕寫不好,不能一氣呵成,又擔心寫出來沒有人看,或者被人看了還會被吐槽。
那會年紀小,臉皮薄,小心肝脆弱。驕縱的公主病,容不得別人說我一點不是,看不下自己的作品出差錯。
因為各種困難——有形的,無形的;真實存在的,自己瞎yy的,于是乎,那時的我,在寫作這件事上,總是想得多(還想得悲觀),做得少,大把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了糾結之上。
你說幼不幼稚?就像一個還沒有賺到大把錢的人,去糾結自己到底要不要在一線城市買房、買了的房子會不會遭到別人笑話一樣幼稚。
焦慮與浮躁,最后就成了拖延。拖著拖著吧,哪天說不定就忘了。沒辦法,畢竟是出了社會的人了,哪里像在學校那樣,會有老師拿著小鞭子監(jiān)督你做這個做那個。
當你能靠自己換取第一份薪水時,你就開始了為自己人生負責的道路。沒有人會為你的進步和成長負責。
5
如果要我說,活到“這把年紀”,最深的感觸,我一定會告訴你:不要糾結,去行動,在行動中改進。當你邁出第一步,你會發(fā)現(xiàn),問題并沒有你想得那么復雜。
糾結是對時光最大的殘忍與褻瀆。你用你的現(xiàn)在為過去的不可改變和未來的無法預知投資太多,卻惟獨忘記了給現(xiàn)在可以把握的執(zhí)行力兌現(xiàn)。
所以,想太多沒用,說太多沒用,計劃太多還是沒有多大用。郭靜的《心墻》歌詞這樣寫到:“我學著不去擔心得太遠,不計劃太多,反而能勇敢冒險。”
簡直說到心坎兒里了。
想寫文章了,那就去寫,從一句到一段再到一篇章。你又不是在考場作文,不用自己給自己逼時湊字數(shù),靈感這玩意最難琢磨,稍縱即逝,有了就得趕緊記下;
想把英語撿起來,二話不說先去背單詞,先把學習的狀態(tài)找回來,后面再按照計劃去執(zhí)行, 一蹴而就根本就不存在好嘛。
6
每個人或許都有做夢的本事,但不見得每個人都有實現(xiàn)夢想的能力。而執(zhí)行力,雖說不是實現(xiàn)夢想的充分條件,但我敢肯定,它一定是實現(xiàn)夢想的必要條件。
說做就做,今天就做。在行動中完善,一路抵達彼岸,愿與大家共勉。
原創(chuàng)文章,公眾號及其他平臺轉載請簡信聯(lián)系作者授權。謝謝大家。
許冰
正直少女,走心文字。
多視角解讀生活,陪你戰(zhàn)勝負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