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限制性信念呢,為什么要打破限制性信念?打破限制性信念要如何做呢?
在印度和秦國的馴象人,在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就用一條鐵鏈將它們綁在細細水泥柱或鋼柱上,無論小象怎么掙扎都無法掙脫,漸漸地時間長了,小象習慣了不掙扎,直到長成了大象,可以輕而易舉地掙脫鏈子和柱子的時候,也不掙扎。
即使大象力氣再大,因為它已經有了我無法掙脫繩索的限制性信念,所以它不再掙扎,而且把這變成了習慣。
想一想,我們平時有沒有一些限制性的信念呢?比如有老師提問,或者是公司領導要找人做什么任務,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是不是想著我還沒有準備好,想著不要選擇自己呢。
當有人勸你戒煙或者戒酒時,你是否會說:不行,我戒不了,正是因為小時候偶然的學會了抽煙或喝酒,時間一長,就變成了習慣,并且產生了無法戒除的限制性信念。
還有很多其他的限制性信念,比如我不夠好,我不值得,我做不到,太難了等等,當我們有了這些限制性信念的時候,我們就會跟隨這些限制性的信念去行動。
因為我不值得,所以當有人來愛我的時候,我會逃避,我會懷疑,他是否真的愛我呢?因為我不夠好,所以我就不斷去外面上課,或者是獲得別人的肯定,或者是企圖用金錢來證明自己。
一旦有了限制性信念,那么,我們可能就會受限制性信念影響,在生活當中根據這些限制性的信念做出錯誤的決定,把錯誤的觀點當作真理,我們可能會忽略更廣闊的思維和視角。
甚至,我們會因為限制性的信念而只盯著數據或者是目標,忽略生活中的真善美,內心更是充滿了恐懼和懷疑,隨時都感覺到不安全。
這些都會給我們帶來負面的影響,死守著固有的觀念會讓我們止步不前,也會讓我們無法放松起來,即使擁有夢想,也可能是假的的夢想,因此,要想實現你內心真正的夢想,就一定要打破這些限制性信念。
那要打破打破限制性信念如何做呢?這個首先就需要認識到自己有哪些限制性信念,這是最重要的一步,當你認識到自己有哪些限制性信念的時候,你就已經前進了一大步了。
總的來說,在我們人生當中,主要有以下幾大類限制性的信念:?
自我定位類
對自己不自信,
對外在環境不信任。
表現有對自身迷茫,
怕被忽視而刷存在感,
怕落后就爭贏搶先,
對事情掌控欲強等模式。
人際關系/情感類
在親密關系里,
覺得自己是受害者,
或者挑剔評判對方不夠好。
表現有焦慮自己沒人愛,
懷疑伴侶不忠,
嫌棄對方不夠好,
做事霸道,喜歡孤獨等等。
天賦夢想與金錢類
會覺得自己沒天賦,
夢想的實現遙不可及,
遲遲不敢付諸行動。
對錢有負面認知,
如財多累主,有錢很危險,
或者吝嗇摳門,對花錢有罪惡感。
導致身心疾病類
長期有負面情緒和對健康的錯誤認知。
比如出于焦慮害怕而去吃保健品,
或者潛意識里覺得生病可以逃避責任,
可以得到家人的關心愛護。
第二步,就是用行動去破除這些限制性信念。這里提供兩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是,當我們覺察到這些信念的時候,我們就已經開始打破了,我們可以對這些信念進行改寫。
比如對于不夠自信,就改寫成,我相信自己,把這句話在不斷地在心里進行暗示。而針對爭贏搶先的限制性信念,就有意在排隊時,讓自己慢下來,甚至最后一個上車,最后一個吃飯,體會那種在最后的感覺。
第二個方法,我們可以用《一念之轉》一書里的四個問題來問自己:
第一問:這是真的嗎?
比如我的聲音難聽,就要避免同別人語音交流和當眾唱歌,真的嗎?
第二問:你敢肯定嗎?是否有反例?
前幾天網友小娜說喜歡我的聲音,秀姐說我的主持分享很精彩,有公鴨嗓之稱的周迅也照樣唱歌配音。
第三問:當我持有這個想法時,會如何反應?
逃避各種發言分享的機會,能推則推。
第四問:如果我沒有這個想法,會是怎樣的狀態?
開心準備要分享的內容,與同頻的朋友交流。
當我們有限制性信念的時候,我們就仿佛生活在一個封閉的盒子里,無法活出我們自己,總是覺得處處受限制,好像別人,外面這個世界都在跟自己作對一樣,難怪我們會經常有無力的感覺。
而一旦我們把限制性信念一一解除的時候,我們一定會覺得更輕松,更容易面對我們的未來和面對困難,我們也會更敢于去想象我們的未來,設定我們的夢想和制作我們的夢想板。
現在就找一找吧,看下自己有哪些限制性信念?在哪些方面自己覺得比較無力,看下從自己的朋友圈簽名,自己喜歡說的口頭禪,喜歡唱的歌詞開始找起,然后一步步去打破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