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開心能認識你們這么好的鄰居啊,讓我們的“恭喜”有這么多伙伴一起玩耍一起成長。
這本《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很多人都有推薦,也買了好久,這2天終于把它看完了。看了知道了沒有用,我想立即行動起來。
結合書里的內容先分享幾個觀點:
01學英語會干擾母語的學習嗎?
其實我對現在小學就開始學英語,大學英語是必考挺反感的。覺得中文博大精深,母語都沒有學會,學什么外語。
也許是因為我一直就沒有學會英語,覺得外語學習太難了才產生這種排斥吧。而且也沒有體會到會英語后的好處,因為我沒有習得這種技能。
書里解釋了大部分人的這種誤讀。
兒童有雙語能力,兩種語言不會互相干擾。有研究者說:兒童的大腦里好像同時住著兩個不同的人一樣,一人說一種語言,并且不會互相干擾。
神經語言學家們通過實驗發現,會用兩種語言的人,他們大腦的聰明程度相對掌握單一語言的人高,而且正是外語思維能力大幅度迅速提高了他們的聰明度。雙語人的大腦灰質密度,比只會使用一種語言的人要高,這種生理上的不同給了雙語人認知能力上的優勢。雙語人不但溝通能力、閱讀能力、聽力技巧和記憶力比單語人強,認知靈活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高層次思維能力也因學外語得到了增強,學習外語甚至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減緩衰老。
還有一個數據很有意思,在這個世界上,雙語人,即說兩種語言或兩種以上語言的人,總數多于單語人。
02孩子這么小就開始學英語會不會太早了
我們家孩子剛過3歲生日,現在就開始學習英語會不會太早了。
書中解釋了低齡學英語的黃金優勢:
1、小孩(學齡前到3年級位小孩,4年級到6年級為大孩)處于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和敏感期,抓住這一時機順勢利導,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孩子小,中文詞匯還不豐富,中文思維還沒有那么強勢,不容易形成中文拐杖的現象。
2、第二個巨大優勢是語音。小孩對語音語調的掌握比大孩強,能夠學得純正地道。4-7歲是學習語音的關鍵期,在此期間學英語,有可能習得類似母語者、聽不出外國腔的口音。過了8歲,就會稍差一些。可以這么說,語音是童子功。
3、第三個優勢是年齡決定的“沒臉沒皮”。小孩學語言或外語沒有大孩那么多顧慮。不像我們學習英語,臉皮薄,怕丟人,不敢說。
4、認知水平與原版書在年齡上同步。習得靠的是大量的高質量的輸入,原版書是輸入的主力。國外出版物全是按照年齡設計的,如果一個孩子大了,母語能力已經很強,但如果學英語晚,水平低,然后反過來去看國外幼兒園的讀物,肯定是不愿意的,會很排斥。如果現在開始學英語,我們的孩子會跟誰原版書同步成長。從小就擁有海量的資源。
03家長英語差有影響嗎
一些家長和老師認為:中國孩子無法進行二語習得,因為我們沒有環境。可現在的網絡時代資源比任何時候都要豐富。完全能夠創造二語習得的人為環境
家庭可以創造迷你環境,每天保證有一小時左右的時間,讓孩子沉浸在英語語境里,孩子也能夠做到習得。
1、家長說英語
如果家長具有英語對話的能力,當然最好。即使英語不好也沒關系,只要有蹦單詞和說簡單句型的能力,就可以做孩子最除的英語啟蒙老師。
2、看動畫
孩子從3歲起,每天看原版動畫片20分鐘,堅持看到6歲
3、聽故事
4、讀原版書
5、其他
04非常重要的“二語習得”理論
中國孩子的英語學習有兩條路:一條是“外語學習”之路(即傳統的英語教學法),一條“二語習得”之路。
“學得”(learning),就是有意識地學習和研究一種語言。比如,中國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語法翻譯法”和“情景法”,學習的核心是語言形式,學教材,背單詞,學語法,是典型的“學得”。
“習得”(acquisition),指通過大量接觸和使用,潛移默化地學會一種語言。比如,小孩獲得母語能力,是一個自然而然的潛意識過程,并沒有經過刻意的,按部就班的學習,這一過程就是“習得”。
區別“學得”與“習得”,可以看清和判斷各種教學法的利弊;可以用來指明孩子的英語學習之路。
中國孩子英語學得好不好,關鍵在有沒有“習得”,有多少“習得”的成分。
我們原來學英語都在學課文、做題和考試中循環反復,埋頭苦學,很少人把精力投入在聽故事、讀小說等無意識的習得上。英語從小學一直學到大學,在“學得”上花了很多功夫,在聽說讀寫各項技能上卻均達不到理想的程度。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習得”均沒有受到應得的重視。
05孩子的英語學習路徑
這2張圖高度概況了孩子英語學習的整體規劃。
我們的孩子正好是3歲,正好是學習的最好時期。0-3歲是兒童母語發展的黃金時期。從3歲開始引入英語,如果方法得當,孩子的兩種語言都能得到很好的發展。沉浸式學習效果好與不好,關鍵就在于時間,在語言這個問題上,智商不太重要,靠的是時間。
3歲開始啟蒙的另一個好處是孩子不排斥英語。許多5歲的小孩排斥過于簡單的動畫和讀物,因為他們的中文母語能力已經較強,會嫌英文的啟蒙讀物幼稚無趣。而3歲的孩子就不會這樣,能夠跟隨同齡的動畫和讀物同步成長,一直保持興趣盎然的狀態,不需要父母的威逼利誘,是比較完美的啟蒙人群。
對于家長來說,需要做到:
腦中有理論
心中有目標
手中有資源
腳下有路線
06為什么要群體化學習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
學習英語不是短期的事情。
1、年齡差不多的小朋友一起學習,不僅有伴,還可以一起多交流。
對于現在的孩子來說,能有一起玩耍的伙伴已經非常難得了,還能有一起學習的伙伴那就更難上加難了。
2、資源共享
讀物,外教,理論等大家資源共享,多交流,不僅能節約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少走彎路。
3、家長互相監督,一起成長
現在的時代不比我們當初,只要放養就行。現在父母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點,做為家長的我們也要不斷學習不斷成長。做好孩子的榜樣,言傳身教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英語對于我來說,也是一個痛苦的檻,一直沒有邁過去,去年因為精力不夠給斷舍離了。現在又賦予英語學習新的動力。
還記得當時剛入住遠洋一方小區前幾年的光景嗎?每個周末我們都在一起瘋玩,大家輪著坐莊。現在依舊可以。換個方式。
06下一步行動計劃
1、閱讀《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
可以好好看下這本以及相關書籍,先改變修正我們的一些原來的認知。做到“腦中有理論”
2、建群
這是一個長期的學習,既然開始,我就希望是認真的。
具體的群規則,學習方式等大家群策群力。
3、收集好的學習資料
收集整理現階段的學習資料和資源
歡迎大家積極參與(僅限遠洋一方片區)。
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