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授權
文集目錄《谷離子 —— 品讀姜維傳》
前情提要
與曹操對峙潼關,決戰渭南的“關中十健將”究竟是何人? —— 品讀《三國志·姜維傳》番外第一期
蜀漢丞相諸葛亮去世之時,大將魏延真的謀反了嗎?—— 品讀《三國志·姜維傳》番外第二期
各位歷史迷,大家好,我是谷離。
縱觀三國英雄,因為各種原因,很多人在選擇面前亂了方陣,導致一失足成千古恨,從此再也沒有了翻身的機會。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賈詡有關“選擇”的故事。
第一次選擇
賈詡,字文和,西涼武威姑臧人。小時候不出名,只有漢陽(天水)人閻忠對他好奇,稱他有張良、陳平的才能。
董卓入洛陽之后,廢了劉辯,立了劉協,并挾持皇帝遷都長安。賈詡被任命為討虜校尉,在董卓女婿牛輔的帳中。然而,董卓被打敗,牛輔被殺,眾將驚恐。董卓帳下的李傕、郭汜、張濟等人,都準備解甲歸田,解散拉倒。
賈詡并不想這樣做,跟眾將說:“聽聞長安盛傳要屠殺西涼人,如果我們就此解散,哪怕是一個小小亭長,也能致我們于死地。不如我們聚眾西行,攻打長安,為董卓報仇。事成了呢,就當是為國家獻身,失敗了呢,我們在解散也不遲。”
就這樣,大家都聽從了賈詡,果然將長安攻陷。
第二次選擇
然而,好景不長,郭汜和李傕等人又在長安互相打了起來。賈詡勸和的過程中,趁機釋放了皇帝,并交還了印綬。
不過,賈詡覺得關中是待不住了,于是暗中聯絡張繡。張繡遠迎賈詡,并且對他很好。
賈詡也要報答張繡的知遇之恩,便建議他去聯合荊州劉表,但是事情未成,曹操便來攻打張繡。
兩軍交戰,曹操撤退的時候,張繡要追擊。賈詡說:“不可追擊,追擊必敗。”張繡不聽,于是去追,結果中了曹操埋伏,大敗而歸。
賈詡又趕忙說:“趕緊去追,追擊必勝!”張繡就納悶兒了,剛剛說不追,現在又要追,逗我玩呢?
賈詡解釋道:“兵勢有變,亟往必利。”張繡這下聽從了,忙去追擊,果然獲勝。
第三次選擇
勝了曹操一局,賈詡的名聲傳開了。官渡之戰前,袁紹派人來招降張繡。張繡思考一下,準備答應。
賈詡不同意,徑直坐在了張繡的位置上,對著袁紹的使者說:“謝謝你們家主公的好意,但是你們主公的自家兄弟都水火不容,怎么能管理好天下王土?”
袁紹的使者被氣跑之后,張繡很驚恐,說:“這下咋辦?”
賈詡從容地說道:“投靠袁紹,不如投靠曹操!”
張繡覺得袁紹強而曹操弱,大為不解,便問賈詡緣由。賈詡總結為三點,說服了張繡。
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從一也。
紹強盛,我以少眾從之,必不以我為重。曹公眾弱,其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
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從三也。
張繡主動歸降,曹操見到賈詡十分歡喜,“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
后來,在賈詡的謀劃下,曹操在官渡大敗袁紹,為之后平定北方打下了基礎。
第四次選擇
曹操去世之前,曾為曹丕和曹植誰來做自己的接班人,甚是苦惱。曹丕雖然年長于曹植,但曹植的才能和名望更勝于曹丕。曹操帳下的大臣們都分成了兩派,暗中爭斗不休。
后來,曹丕托人詢問賈詡如何自保地位。賈詡說:“您本身就是正統繼承人,只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平時多多學習,低調處事,不違背作為兒子的道義就行啦。”
曹丕聽進去了,受到了啟發。
后來,曹操私下以傳位之事咨詢賈詡,賈詡不作答。曹操很奇怪,問賈詡為何不答。
賈詡這才緩緩說道:“我在思考袁紹父子們和劉表的父子們。”
曹操聽后大笑,知道賈詡在暗指袁紹和劉表父子不和的故事,于是心中有了定論。
之后,賈詡自認為不是曹操的舊臣,又因自己策略過一些深長的計謀,害怕被人猜疑,于是閉門不出,退出朋友圈,子女的婚姻嫁娶也不攀高官。
第五次選擇
曹丕繼位以后,拜賈詡為太尉,詢問統一天下的大計,“先伐蜀,還是先伐吳?”
賈詡的回答很全面,但重點在于“先文后武”。賈詡希望曹丕先處理好曹魏國內的事情,施行德政,增強國力。賈詡原話如下:
攻取者先兵權,建本者尚德化。陛下應期受禪,撫臨率土,若綏之以文德而俟其變,則平之不難矣。吳、蜀雖蕞爾小國,依阻山水,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孫權識虛實,陸議見兵勢,據險守要,汎舟江湖,皆難卒謀也。用兵之道,先勝后戰,量敵論將,故舉無遺策。臣竊料群臣,無備、權對,雖以天威臨之,未見萬全之勢也。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為當今宜先文后武。
然而,曹丕沒聽他的,在之后的江陵戰役上,大敗而歸。
谷離評論
賈詡以七十七歲高壽去世,位極人臣,榮列三公。但從他的人生軌跡來看,多次面臨選擇的時候,都能用前瞻性的眼光來看待事物,且算無遺策。
賈詡不僅會為自己的主子謀籌,更會為自己劃策,生怕功高震主,是個十分懂得取舍與退讓的人。
但是,在后人的評論中,賈詡也不免遭到很多貶罵。例如,鼓動郭李攻打長安,造成了三輔之地的動亂,人民流離失所,餓殍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