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的自由

人生而自由,卻又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自由是錯覺,無盡的枷鎖才是生活的真相。

如果富足能帶來什么,一定是選擇與自由。越是缺少時間的人越不會利用時間,忙于把一切工作壓縮,將人生分割成每半小時一份去規劃,可一旦有了空閑,便又無所事事起來。

我就是這樣一個人,過分珍視時間。半小時就看一次手表,但并不是有事情催著我,只是單純的時間焦慮。但一旦有了大塊的時間,又被很快揮霍掉,徹底的揮霍。這源于內心的貧瘠,對稀缺資源的過分爭取。

高中喜歡看書,在高壓的復習狀態下偷偷拿到一本書,一讀就是一個下午。大學了時間大把大把,卻一年過去沒有沉靜下來讀一會兒書,遠眺一下風景。曾經給自己規定每日必須讀書半小時。想一想就覺得可笑,倘若讀書這種事情都是需要規劃,人生也太無趣了。何必逼自己呢?逼自己讀書就像逼自己旅行,只不過是葉公好龍,羨慕別人朋友圈的游記罷了。

貧瘠是一種根植于內心的態度,像集齊卡牌一般瘋狂買書,看書時卻還要挑揀一番哪本書更值得看,哪本書更值得占用時間。這就是對信息的貧瘠感,買書如山倒,看書如抽絲,一個人失去了閱讀的自由,便是陷在自己搭建牢籠中。

上大學前,一直想出國留學,想去硅谷。聽一個留學的live,主講人和我都一樣激動,講到了凌晨,聽到了凌晨。上了大學才發現,現實的引力真大。人生并沒有那么多選擇,人生也沒有那么多自由。我對于人生并沒有選擇權。

知乎上有人問“假如你有無限的財富你會干什么?”一個高票回答是:“選擇讀幾個PhD?!边@就是一種讓人羨慕的自由??梢苑判牡臐撊胂笱浪?,不用在乎糾結前景與現實。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沒有選擇權,試錯成本太高,這是最殘酷的人生。

高考時,只有一次機會,一點點的差錯,就是難以挽回的遺憾。

專業,也只有一兩次機會選擇,再想反悔,就要付出巨大代價。

這個世界對于普通人就是這么殘忍,沒有自由。

還沒接觸技術,就有了做產品的打算。還沒學習托福,就已經放棄留學。因為前人的道路就擺在那里。做技術,那很可能就去不了BAT。去留學,那可能只能申請一個普通學校。去硅谷,假如抽不到H1B就得原路返回。為什么不敢勇敢的嘗試呢?只是因為試錯成本太高了,只能走看似最穩妥的一條路,最看的清的一條路。

沒有足夠的資源,就沒有自由,就沒有選擇的權力。

所以我很羨慕那些可以只有選擇的人,那些談論自己出國留學、去各地當志愿者、去不考慮前景的投入一個愛好的人。因為他們有自由。

人生而自由,卻又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