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論謬誤:是指你有一個錯覺,以為自己確切的知道將來的方向,在過去也確切地知道自己將來的方向,其他人過去所取得的成功也源于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方向。
美國的資產很簡單,就是在冒險和運用可選擇性方面,這就是一種卓越的能力。也就是說,參與到合理的試錯活動中,失敗了也不覺得恥辱,而是重新來過,再次失敗,再次重新來過。而日本人恰恰相反,失敗給人帶來恥辱,導致人們想方設法地隱蔽風險,不管是金融風險,還是核電風險。
也許我們最大的資產就是我們最不信任的東西:某些風險承受系統的內置反脆弱性。
反脆弱性等于獲得的比失去的多,等于有利因素比不利因素更多,等于(有利的)不對稱性,也等于偏好波動性。如果決策正確所得到的利益大于決策錯誤所受到的傷害,那么從長遠看,你就從波動性中受益(反之亦然)。
選擇權=不對稱性+理性
試錯過程中我們會犯小錯誤,但能獲得大收益,我們稱其為“自由探索(tinkering)”,也可以用一個更準確的詞來描述這種積極的不對稱性--“凸性”。
承擔風險不是賭博,可選擇性也不是買彩票。賭場上投注和買彩票的獎勵是有上限的,而現實生活中,可能的收益往往無邊無際。
脆弱的事物沒有選擇權,而具有反脆弱性的事物需要選擇最好的,即做出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