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學的重建

在這里,我提起了一個不合時宜的話題:形而上學的重建。事實上,形而上學這個話題,一旦被提起來,它就必然會成為一個人類永遠無法擱置的話題。這是因為:我們人類是一種精神動物——人類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終極關切——人類一旦迷失了其賴以生存的精神家園,則人類的社會意識就會支離破碎、人類的信仰觀念就會土崩瓦解、人類的自我意識就會粗俗空虛。

是的,在某種意義上,西方傳統的形而上學已經終結了;在中國,僧、儒、道都不好使了。在西方,存在主義、虛無主義正在解構社會原有的人文體系;在東方,如果人們盲目地拋棄了祖先們賴以安身立命的傳統文化、如果此時存在主義、虛無主義的個性自由意識迅速崛起,那么,后果將是及其嚴峻的。

關于形而上學的重建,看了王天成、張志偉和郭繼民等幾位導師的相關論述,在此表示致敬!對于各位導師的觀點,我很關切、贊同!同時,我的很多想法,都來自于各位導師的啟發、感受!

結合我個人的體會,我自己覺得,可以這樣認為:西方形而上學的核心和原動力是理念論和意識論 ——理念論是世界的模型、即:理念論是關于世界運動變化的規律性的認知體系;意識論是關于人和上帝的靈魂的認知體系。到中世紀:理念論氣息尚從——自然科學低擋推進、一切神學全都穿上了理念的外衣;意識論幾乎被神學全盤掌握、全盤控制,整個社會的治理體系,幾乎完全籠罩在神學的迷霧之中。“究虛理、求自識”——隨著文藝復興運動的崛起和推進:自然科學開始發飆——自然科學以其加速度的方式突飛猛進、同時,自然科學的學科領域日益碾壓著傳統哲學的存在空間,在某種意義上,這是理念論的全勝;與此同時,神學的意識論從笛卡爾開始轉向,理念論的探索精神使得哲學家們開始把對神學迷戀的目光轉向了人類的意識、思維,認識論自此成為西方哲學的核心內容——如果說黑格爾哲學是對傳統形而上學的完成或終結,則往后的一切哲學體系都是對于傳統形而上學的拋棄和反叛——隨著意識學在自然科學體系之內的確立,這意味著傳統意識論的存在,在哲學體系之內已經變得不痛不癢、可有可無。因為已無可言,傳統的形而上學只能茍延殘喘、甚至在一些學者眼里變得一文不值。在中國,在中西方文化的對比之中、在西方自然科學和西方哲學思維方式的沖擊之下,中國傳統文化的直觀、體驗型態,已經經不起西方理性思辨、邏輯實證的嚴謹考驗。如此,無論東方、西方,全都陷入了形而上學的終結、虛無。形而上學的終結、虛無,在某種意義上,反映著人類的哲學思維體系因為理念論的完勝走上了窮途末路。問題在于,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先哲們原本的心愿是讓我們的哲學成就人性、道德的制高點。先哲們確實也曾有著自然科學的沖動,但是,自然科學所取得的成果當是他們始料不及的;而人性、道德的制高點,也絕不是人類當代的哲學體系所能漠視的——在一定意義上,無視圣人、先哲的崇高心愿而輕言形而上學的放棄,不但是對圣人、先哲的不尊不敬,而且是對人類未來的極端不負責任。

人不但是自然進化的歷史產物,人更是自身生存實踐的現實產物。人的生存實踐,一方面在于超越自然;一方面在于超越自我。對于自然的超越使得我們能夠享受日益豐富的物質財富;對于自我的超越使得我們具有豐富的精神內涵。我們的精神內涵,表現在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起碼的道德素質、文化修養、藝術品味。我們不但關心眼前的衣食住行,我們同時更加關心我們個人的前途命運、子孫的吉運福祿,我們同時更加關心我們整體的人類的終極趨向。我們一切的終極關切、終極關懷,都出自于我們與生俱來的形而上學的情結。形而上學的情結,即是人類自由、幸福的情結,更是人類人格、尊嚴的情結。我們的自由、幸福,人格、尊嚴,絕不是我們僅僅吃飽穿暖就能解決的問題。我們的自由、幸福,人格、尊嚴,必須是我們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愛、相互成全。是的,人類千百年來對于自然的心態、對于自我的心態決定了我們人類早已把自己變成了一種具有形而上學情結的生命存在。往往,我們自以為我們的理性意識是至高無上的、是萬能的,但是,我們的理性意識不但是在我們的情感意識的基礎上產生的、而且,它也是為了服務于我們的情感意識才產生的。這即是說,我們的情感意識,才是我們的最終歸宿。顯然,如果我們的精神世界僅僅只剩下了自然科學,而沒有了維持我們精神家園的哲學,則我們的存在,必將變得空洞、虛無。因而,沒有感覺到危機、沒有感覺到空虛,那是因為先祖們留給我們的精神家園依舊在庇護著我們。

今天,我們的路已經不可逆轉地行進到這個地步,前人的精神食糧已經眼看著無法供養我們,當此時刻,尋求新的起點,發現新的線索,重建我們的靈魂、重建我們的形而上學,當是我們每一個具有良知的哲學工作者所要肩負的共同使命!

既然理念論已經完勝,那么,就讓我們以徹底的理性思維對待我們的終極關懷!就讓我們以一種徹底的理性思維重塑我們的信仰體系、重塑我們的精神生活!?


存在論

上一篇.存在論

下一篇.哲學與運動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