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夏至。中學上地理課,記憶中夏至就是北半球一年之中白天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而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之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還有就是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隨著年歲漸長,讀了一點《黃帝內經》,知道人行事坐臥要順應天時節氣;也見識了許多周邊人運動與不運動、保養與不保養的區別。于是在這個夏至節氣,聊聊養生這個話題,希望看到的人有所裨益。
精神調養
《周易》理論認為:夏屬火,對應五臟之心。因此,夏至后重在養心。“心靜自然涼”,因此,要善于調節,多靜坐,排除心中雜念。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就是說夏季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開闊,精神飽滿,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氣機的通泄。
飲食調養
“冬吃蘿卜,夏吃姜”,夏季暑熱,多數人食欲不振,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對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的益處。
夏至后,飲食要以清泄暑熱、增進食欲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補。勿過咸、過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食物。
綠葉菜和瓜果類等水分多的蔬菜水果,如白菜、苦瓜、絲瓜、黃瓜等,都是很好的健胃食物。
清熱清火、生津補氣的食物,可以緩解身體燥熱,番茄、冬瓜、萵筍、百合、花菜、金針菇、菠菜、南瓜、蓮藕宜多食。
蘋果、葡萄、木瓜、枇杷這類平和類水果適合各種體質的人吃。
面條是夏至后被推薦的美食。在中國北方流行一句諺語:“冬至餃子夏至面”,尤其是涼面,既能降火開胃,又不至于因寒涼而損害健康。
氣溫逐漸升高,人體出汗量會隨之增加,因此人體需水量大,可適量增加綠豆湯、淡鹽水。但寒涼體質和體質虛弱之人不適宜飲用綠豆湯。
起居調養
睡“子午覺”—中午11點至1點,晚上11點至1點。
宜晚睡早起。
每曰宜溫水洗澡,不僅可以冼掉汗水、污垢,使皮膚清潔涼爽消暑防病,而且有鍛煉身體之功效。
睡前聽聽音樂,使精神放松。
躺下來揉一揉小腹,直至發熱,可使身心安適,經脈通暢。
早晨醒來再揉一揉小腹,把雙手放在肚臍上做幾個腹式呼吸。
運動調養
鍛煉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運動。
運動時間選擇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
場地宜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
有條件者可去森林、海濱地區療養、度假。
七七八八羅列了這么多,真正做到才會有效。好的生活習慣可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長年堅持才有效果。
健康的生活理念、科學的養生方法、良好的作息習慣,點點滴滴做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