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斯萊杰,1979-2008,澳大利亞影視演員。
在他短短不到三十年的人生生涯里,為何他會成為一個令人追捧的電影演員?有幾點很重要的原因,首先年少有為,天賦出眾,再加上英年早逝,我們能夠發(fā)現,只要是能夠往這三點上靠的公眾人物,在其離世之后,特別是帶有些傳奇色彩的離世,都會引起一陣陣的緬懷浪潮。
? 腦海里瞬間就浮現出很多個人,張國榮,黃家駒,邁克杰克遜,約翰列儂,李小龍……等一系列的人吧,也不用舉太多。
? 那現在就由我來稍微梳理下希斯萊杰的經歷,以及大多數路人對他的認識。
? 1996年就離開學校,前往悉尼。
? 1997年已經在電視劇中出演角色。當然,他是為什么想要成為一名演員,怎么獲得自己的第一次出演機會的,沒有具體的資料,但是從其外形條件來看,大概占有很多的成分,希斯萊杰青年時期還是美少年……不過也能從其之后的出演經歷看的出來,他并不是一個執(zhí)著于外表的人。
? 后來的事情就很簡單了,當他慢慢的展現自己的天賦,逐漸的開始獲得名譽和關注。
? 隨之而來的片約很多,但是他都是有選擇性的出演,是一個在演藝事業(yè)上有明確清晰想法的人。
? -----大多數路人對他的印象大概就是來源于兩部影片,李安執(zhí)導的《斷背山》恩尼斯德爾瑪,諾蘭執(zhí)導的《黑暗騎士》中的小丑。
? 其中斷背山的爭議性主題,給他在美國帶來了話題,甚至在全世界的電影界都有一定話題,黑暗騎士更不必說了,希斯萊杰飾演的小丑是一個注定要載入電影史的角色。
------
? 如果僅僅看以上的信息,其實我們對這個人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我們不知道他本人到底是怎樣一種性格,也不知道其到底有著怎樣的抱負和理想,更不知道他為什么會走到自我毀滅的那一步。
? 我們只從媒體的報道中知道他是一個天才,一個隕落的天才,我們會不斷的假設如果他沒有逝去,還能創(chuàng)造多少的輝煌,會不斷的去他遺留下來的作品里無數次的印證他的天才……或許很多的普通人從來沒有想過去深入的了解他,因為他的生活與一般正常的生活想去甚遠,也不具備可復制性,但是我們應當知道,其實每個人的生活,不止是已經逝去的人,還是如今依然活著的人,他們的生活軌跡和思想軌跡,都是后來者值得參考的,正所謂前車之鑒,后車之師。
? 我將用幾個關鍵詞作為敘述依據:叛逆,深刻,邊緣關懷,毒品,媒體的關注,自我人格思維的毀滅。
? 叛逆。
? 十七歲離開學校,十七歲是還在上高中的年紀,我們說一個人不可能突然做出一個從沒想過的決定,一個人的所作所為都是有其性格和成長環(huán)境在推動著,而他的這個決定其實蠻能說明問題的。
? 在這里我想到了一句話:對于別人的失敗,我們能夠很自然的產生共鳴,而對于別人的成功,我們卻總能想出很多他人能夠成功,我們無法成功的理由。
? 他為什么做出這個決定,是否是因為有外在的助力等等,在此也不做展開敘述。一則我不知道,二則我寧愿相信一個人的內在特質比外在的安排在一個人的經歷比重里占據的分量更多。
? 能夠佐證他的叛逆的,還有他后來出演的角色。狗鎮(zhèn)之主里的少年,斷臂山里的牛仔,黑暗騎士里的小丑……如果說一個人是順從外界和大眾的,他的選擇是會更加的傾向于往更加積極的角色發(fā)展,這一點從很多的演員,歌手和偶像里都能看到,他們傾向于讓人通過銀幕上的理想化后的角色,從而對自己產生好感,然后獲得他人的喜愛尊敬和名譽,而不會說劍走偏鋒,不討好的去挑戰(zhàn)奇怪而又需要深刻挖掘角色的邊緣和怪異反派。
? 這只能說明,他是將演員當成一種精神上的冒險。
? 當然,無論如何,他也要面對外界的反饋,當沒那么多人關注他的生活的時候,他反而不用時刻擺出抵抗的姿態(tài),得以有片刻的喘息。而當他的生活和個人全部暴露在大眾面前之后,他就不得不承受極大的壓力。
? 深刻
? 在歐文威爾什的《猜火車》里有這么一句關于深刻的句子:抑郁癥讓人喪失了生活的能力,讓人的心靈也陷入空虛,你沒完沒了的吸毒,其實只是為了使別人覺得你有多深刻復雜。這太可悲了,而且他媽的很無聊。
? 歐文威爾什真的是關于現實有著很精確洞察的天才。再摘幾個句子,來證明一下他的天才——我曾經認為,二十歲以上的人都是傻逼,根本不值得跟他們廢話,而現在,我也二十了。隨著的經歷的增長,我倒越發(fā)覺得自己以前的看法沒錯。一個人只要過了二十就會變得丑陋妥協,膽怯屈服,這種德行會一直保持到哏屁朝涼。——生活無聊而又徒勞,一開始,我們的期望都很高,然后我們?yōu)橹^斗。但我們都知道,我們會在得到生活意義的真正答案之前死去。我們發(fā)明了那些長篇大論的理論來解釋生活,卻沒有真正創(chuàng)造出能夠讓我們直面真實世界的有價值的智慧。
? 其實從其這些句子里,我們大可以說,他這是一種頹廢的思想,和積極向上的人無關,但是我們得承認,任何一種關于人得具有感染性得狀態(tài),都會讓許多得人陷入其中。
? 為什么要說到歐文威爾什呢,因為,最開始引得那一句,既有抑郁癥,又有心靈得空虛,還有吸毒,有深刻復雜得渴望……這些,希斯萊杰都占全了……
? 在這里只說深刻。我們應該都有過這樣一種感受,深刻是一種在沉重,痛苦和刺激中才會被我們清楚感知到得體驗,當我們覺得快樂輕松得時候,我們不會覺得深刻,而是會輕飄,這是人不可避免得缺陷。
? 邊緣關懷
? 準確的來說是對于邊緣人群的心理關懷,又或者說想更深刻的挖掘邊緣人群的心理體驗。
? 這種傾向有好又壞。好的是對于有探究好奇心得人來說,這種傾向會比較有利于人思維得開闊,不會太過局限于刻板得印象和受到主流觀點得影響。壞得是邊緣人群得心理之所以稱之為邊緣人群得心理,正是在于它不是合群的,正向的,有利于個人被群體接受的。
? 人不被群體接受,卻又要依賴于群體生活……試想一下,多么的喪失……
? 這種心理,可以說是狗鎮(zhèn)之主里無人問津小鎮(zhèn)少年們,可以是同性戀題材(張國榮也嘗試過同性戀題材,其實這兩人是有很多的相似之處)里的某一方,可以是善惡陣營中的惡人……頗有一種非要對著干的叛逆感,當然,這到了這個層面已經不能說是叛逆了,而是一種信念和個人追求的方向……這個方向是充滿未知和風險的,少有人走,所以充滿了刺激……?
? 還有一個佐證得證據是,他曾在發(fā)布會上說過自己很感興趣一個人,一個叫做尼克德瑞克得人,而尼克德瑞克這個是真的在身前是那種很邊緣化得人,只是在其逝去之后,反而因為其留下得作品能夠創(chuàng)造價值,而被人所知曉……
? 毒品
? 在斷背山之后,希斯萊杰接了一部叫做《糖果》的電影,是講述毒品的,而他為了飾演一個癮君子,還去和一個常年吸毒的癮君子對談,我們大可以猜測,其實希斯萊杰在這拍攝這部電影期間染上了毒癮,或許他原本是想著能夠不接觸毒品,而去體驗一個癮君子的生活狀態(tài),但是這種能夠現實的體驗到和僅僅通過想象模擬體驗到的差異所帶來的致命誘惑,對于一個喜歡冒險嘗試的人來說,是無法抗拒的。我們甚至還可以猜測,希斯萊杰可能還天真的認為自己的自制力過人,不過是嘗試一下而已,不會造成多大的影響……
? 事實證明,毒品對一個人的精神和肉體所造成的影響是超過了他的想象的。
? 在這個階段他已經在自我探索的世界里冒險探索的過于深入了。
? 然而他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或者說事情已經完全脫離了他的掌控,他的私生活開始變得混亂,精神狀態(tài)也不佳。
? 媒體關注
? 他出演斷背山之后,那段時間受到媒體得關注也越來越多,他自己本人還在采訪里說過自己得私生活已經被媒體所侵占。特別是《斷背山》這部影片還給他帶來了一些個人得困擾,因為媒體甚至因為他出演得這部影片傳遞得主旨而對他采取了攻訐得姿態(tài)。這無疑是給原本就承受自我挑戰(zhàn)壓力得希斯萊杰更多得壓力,在他自己得感受中,他得精神世界已經沒有一塊立足之地了。
? 人雖然比我們想象得更能固執(zhí)己見,然而人也比我們想象的更加容易受到外界反饋的影響。
? 自我人格思維的毀滅
? 我覺得這才是一個敬業(yè)有天賦,敢于冒險探索的演員所面臨的最大的危險。
? 人是有一一種統一性的,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可能是即時商店里正在購物的顧客,同時又是坐在收銀臺后的店員;我們不可能同時作為一個司機坐在車內,又是一個從車前路過的行人;我們不可能是一個犯人作為被告席上,同時又是站在庭前控訴自己的律師……現實里的人生可能就算有無數種,然而我們只能選擇其中的一種,而且有些時候,我們沒有選擇。
? 可演員這個職業(yè)的特殊性,他可以在這部影片中是醫(yī)生,在另一部影片中律師,他能成為罪犯,能夠成為英雄……這里面,演員每一次得徹底投入,其實都是自我得一個重新得毀滅和塑造。
? 在希斯萊杰得采訪中,他甚至還因為一個放蕩成性得角色而完全放棄過自己得信仰和思維方式,這是非常危險得,因為如果無法很自然得調整回去,就會面臨失去自我得精神風險。而一個不成熟得新人格,也是無法在現實生活中穩(wěn)定得存在得,反而會讓人得生活變得一團糟。
? ---------
? 以上得種種因素呢,就導致了 希斯萊杰的精神其實已經變得破爛不堪,肯定會焦慮,會沒有很好得作息,原先得思維準則發(fā)生變化,毫不費力得再現實生活中存在并應對各種即時刺激得生理系統也不再奏效,身邊得親人,朋友,應該也漸漸得無法再理解他,雖然他是一名演員,但是現實生活中,如果他依然如一個演員,必然就會讓人無法理解這個人得真實尺度在哪。
? 所以希斯萊杰得落幕其實也并不突然,就算他不以這種方式落幕,他也會以黯然退場得方式,或許有卷土重來得可能,但是那種艱難也是無法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