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定義
一門研究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
- 外顯的
- 內潛的
通過研究在外行為推斷出內心活動
心理學基礎知識(第一章)
神經系統是心理產生的生理基礎
感覺是在外世界的刺激作用于感覺器官時人們在頭腦中形成的主觀印象
- 感覺分類
- 感覺后像
- 感覺適應
- 感覺是知覺的前提,知覺像膠水,將各種零碎的感覺整合
錯覺是來自感覺的欺騙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
意識是被語言水平加工了的心理活動
圖片發自簡書App
記憶
- 感覺記憶
- 短時記憶
- 常時記憶
(所有記憶內容均按以上順序)
思維
- 概念是思維的最基本單位
- 推理是思維的形式
- 決策就是決定
- 問題解決
問題的三個特征:開始的狀態 要達到的目的 遇到的障礙。障礙是問題的必要特征,沒有障礙就不是問題,也不需要進行思維了。
語言
- 語言的表達
1.說出來
2.寫出來
能力
- 能力是具備的潛力和可能性
- 知識個技能是能力的基礎,但是不能等同于能力,只有能夠廣泛應用和遷移的知識和技能,才可以稱為能力
- 多個結合在一起的能力就是才能
動機
- 動機是人行為的原動力,也是人們行為的目標
- 生理性動機
-
社會性動機
圖片發自簡書App
情緒
- 感情,是情緒和情感的統稱。
- 情緒和情感是人們適應環境的一種方式
社會化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人生的發展階段(第六章)
畢生發展心理學
圖片發自簡書App
嬰兒的感知能力
- 觸覺,口觸和手觸兩部分
- 小游戲,通過拉皮筋鍛煉身體各部位肌肉
兒童認知發展的四個階段
圖片發自簡書App
依戀關系
圖片發自簡書App
青少年期的過渡
-青春期的變化對男孩是件積極的事,對女孩來說卻是消極的事
- 青春期同父母的沖突轉折,父母出讓權威到孩子獲得獨立
成人期的適應
- 而立之年按照社會要求適應緊張生活
- 不惑之年適應更年期生理變化,處理好多重家庭關系,做好退休準備
- 知命之年尋找新的興趣和同伴,重新融入社會
學習的原理(第七章)
學習是什么
- 聯結理論,學習是條件反射建立的過程
- 認知理論,強化不是學習所必須的,只是強化可以讓學習效果表現更加明顯。目標對于學習是必需的,沒有目標就不能將學習結果體現在外顯的行為中。
練習曲線
- 目標是影響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 練習與機械的重復的本質區別就在于機械重復沒有目標,是為了重復而重復,而目標具有指向性功能,并可以改進練習的方式方法
人際關系(第十章)
關于說服得技巧
- 登門檻現象 人不會再很多時間美接受陌生人的要求,但是不容易拒絕那些很小的要求。而當人們給予微小的付出后,又將面對更多的要求。有的人回抱有反正已經給了那么多的心態來應對新的要求,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失去自主性。
- 留面子技巧 面對個人不能接受的不合理要求時,人們可以立即拒絕,而此時如果對方提出一個較低要求的要求時,人們容易出入人情或面子接受這個要求,這就是“以大換小”的策略。
- 好心情效應 聽眾擁有好心情可以增強說服的力度。
- 喚起恐懼效應 利用環境或恐嚇使其被說服,但不一定可以實現。
-
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
圖片發自簡書App - 睡眠者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