鍥子:說到中國歷史上的禪讓,我們會想到遠古時期堯禪讓于舜、舜禪讓于禹以及西漢漢少帝劉嬰禪讓于王莽、東漢漢獻帝劉協禪讓于曹丕等等,中國歷史上有過十二次禪讓,原因和結果種種不一。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創造了大宋320年基業的宋太祖趙匡胤的一些事情,這位武林高手以兵不血刃、市不改肆(注:商鋪正常營業的意思)的方式成功實現了政權的交接。他的許多故事會讓人想到人性中善良的那一面。
(一)短命的后周王朝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分裂時期。五代是指公元907年唐朝滅亡以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區的五個短命政權,分別為后梁、后唐、后晉、后漢與后周,一直到宋朝建立。十國是指唐末、五代和宋初,中原地區以外存在的十余個割據政權。
后周的開國皇帝郭威是后漢的開國功臣,后漢王朝后期混亂不堪,民不聊生。于是手握兵權的郭威登基為皇帝,成立后周國,郭威被稱為周太祖。郭威繼位以后能躬行節約、獎勵耕織、發展經濟、重用文士,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后周國出現了與之前的幾個王朝不一樣的嶄新局面。
郭威在位僅四年就去世了。他的兒子們也在與后漢戰斗的過程中犧牲了。所以他去世以后,由他的養子柴榮繼位,史稱周世宗。柴榮是郭威大舅子柴守禮的兒子,自幼就在姑母家長大,后被郭威收為養子。后周王朝從此改姓柴。
周世宗柴榮繼位不久,便在勝利抵抗北漢王國侵略的高平之戰中表現出了堅毅的性格和卓越的指揮才能。此戰以后,他整頓軍紀、招募天下豪杰加入禁軍,不久就打造出了一支戰斗力很強的精銳之師。
公元959年,周世宗率領這支精銳之師討伐契丹。他親自掛帥,部隊勢如破竹,接連攻下契丹許多地區。正當柴榮打算進一步擴大戰果的時候,命運之神跟他開了個大大的玩笑,他不幸染上重病,不久便駕崩了,此時他年僅39歲。
五代總共經歷53年,共13個帝王,沒有一個帝王執政時間超過10年的,平均只有4年,確實也是咄咄怪事!
周世宗柴榮去世以后,他年僅7歲的兒子柴宗訓繼位,稱為周恭帝;世宗年僅二十歲的夫人被尊為太后。
此時趙匡胤任殿前都點檢(禁衛軍的最高長官)兼宋州歸德軍節度使。
(二)趙匡胤其人
趙匡胤,公元927年生于洛陽,祖籍河北琢州,字元朗。據說他出身的時候赤紅的光照滿屋子,奇異的香味一個晚上都沒有散去,身上有金色,三天沒有褪去。
趙匡胤出身軍人家庭,祖上都是軍官比如其祖父趙敬,就曾經在三個州任過刺史。
趙匡胤成年以后,相貌威武,氣度豁達,練得一身過人的武功。他獨創了被后人稱為‘太祖長拳‘’’和‘’太祖盤龍棍‘’的武術套路,被廣泛學習和傳播。騎馬射箭他更是樣樣精通。
趙匡胤年少時,就有一顆善良的心。他曾經從一群強盜手上救下一女子趙京娘,然后與她結為兄妹并行程千里專門護送京娘回家。
京娘年芳十七,隨父去曲陽燒香還原的時候被劫,幸虧趙匡胤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途徑武安,京娘向他表達了愛慕之情,趙匡胤婉言謝絕,此時恰巧一輪朝陽出來。趙匡胤在石壁上題了一首詩,名為《詠日》:
欲出未出光辣噠,
千山萬水如火發。
須臾走向天上來,
趕卻殘星趕卻月。
這首詩也成了行武出身的趙匡胤留給后世的唯一完整的詩作。
后漢初年,趙匡胤闖蕩江湖,他到處游歷尋找好的工作,可惜都沒有如愿。有一次他住在一個寺廟里,遇到一位善于相面的老和尚,他對趙匡胤說:‘’我把所有的財物全部資助給你,你向北去會有奇遇!‘’
于是趙匡胤向北投到了郭威的名下,他英勇神武、屢立戰功。郭威稱帝以后,其養子柴榮任開封府尹,趙匡胤任開封府馬直軍使。
公元945年,柴榮繼位,任命趙匡胤執掌禁軍。這一年,北漢和契丹聯合入侵,柴榮御駕親征,在戰斗形勢對后周軍隊不利的情況下,趙匡胤一馬當先,身先士卒,帶領軍隊扭轉了失敗的局面。他自己也左臂負傷。班師回朝以后,趙匡胤又得到提升。
公元956年,在征伐南唐的戰斗中,趙匡胤又立大功。此役以后,趙匡胤榮升殿前都指揮使,不久又兼任定國軍節度使。
曾經有一次南唐中祖李璟因為畏懼趙匡胤的威名,讓人送來三千兩白金和一封書信,企圖離間趙匡胤和柴榮的關系。趙匡胤把白金主動上交給內務府,使得他的離間計流產。
趙匡胤雖是一員武將,卻很愛讀書,平時手不釋卷。有一次跟周世宗柴榮平江淮的時候,有人密告他用幾輛車運載金銀珠寶。世宗讓人去查,發現里面竟然全是書籍。
(三)集編劇、導演、男一號于一身的陳橋兵變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小皇帝柴宗訓正在早朝,他那年僅二十歲的母親以太后的身份此時也坐在旁邊。這時有人急奏,契丹和北漢的聯合部隊正浩浩蕩蕩的向南挺進。丞相范質一聽就急了,作為百官之首,他急派趙匡胤率軍前往抗敵。(如果沒有這個消息,趙匡胤是沒有理由調動軍隊的)
正月初二,趙匡胤率部隊離開都城,晚上大軍駐扎在離首都二十公里的陳橋驛。那天晚上,趙匡胤喝了不少酒,一會就醉了,然后回房休息(作為一個有豐富作戰經驗的將領,大敵當前喝得爛醉如泥顯然無法解釋)
其實早在許多天前,京城里就有傳言說:‘’點檢做天子‘’,還傳說天上出現了兩個太陽,一個太陽的光芒遮住了另一個太陽(制造輿論)。
初二晚上,趙匡胤的親信在部隊中散布議論‘’當今皇帝太小,不能親政。我們去前線殺敵,有誰知道?不如我們擁立點檢做皇帝,然后再出發北征。‘’
這個傳言越傳越厲害,將士們兵變的情緒很快就被煽動起來了。
正月初三,趙匡胤剛剛睡醒起床,他的弟弟趙匡義(后改名為趙光義即后來的宋太宗)和親信趙普帶領一幫將士在庭前等候,并讓將士把一件龍袍披在了趙匡胤的身上,并三呼萬歲,全軍將士一起高呼萬歲,聲音傳出了好幾里遠。(這個龍袍顯然是事先準備好的)
趙匡胤先是假意推辭一番,然后說:‘’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
眾將士表示唯命是從,于是趙匡胤和他們約法三章。回到都城開封以后,第一:不許傷害小皇帝和太后,王室其他成員也一律不許傷害;第二:不許傷害公卿大臣;第三:不許搶財物,不許擾民!服從命令者賞,違令者斬!
? 于是兵變大軍秋毫無犯,軍紀嚴明,開往京城。開封的老百姓都不知道一個新朝代即將誕生。
?這真是一件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事情,睡了一覺竟然就成了皇帝了!
開封的守備將領石守信等都是趙匡胤的兄弟,聽說兵變成功了,趕緊打開城門迎接部隊回來。但是其中有一個將領叫韓通的想召集人馬抵抗,可是他還沒有召集到軍隊,就被軍校王彥升殺死。
陳橋兵變的將士們幾乎兵不血刃的控制住了首都開封。
這個時候,范質等人才知道沒有搞清楚情況就倉促的派兵出征是上了一個大當,但是此時他們也無可奈何。
于是小皇帝退位了。可是事情緊急,沒有退位詔書啊!這個時候翰林學士淘谷從袖中拿出早已準備好的詔書。
趙匡胤精心導演和演出了這次沒有流血的政權變更,堪稱絕世高手。
趙匡胤曾為歸州節度使,駐扎在宋州,宋州在戰國時期屬于宋國,所以定國號為宋。
趙匡胤作為五代十國混戰局面的終結者和大宋王朝的開拓者,是中國歷史上承前啟后的重要人物。自此以后飽經戰火之苦的老百姓終于有了一個和平安寧的生活環境,國家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了發展的可能。
(四)重情重義、遠離殺戮的一代明君
小皇帝柴宗訓退位以后,宋太祖趙匡胤封他為鄭王,皇室所有的待遇和以前一樣。
宋太祖在太廟里立下石碑,并立下規矩讓以后所有大宋的皇帝都要到太廟拜碑并默誦誓詞。這石碑立在太廟寢殿的夾室里,除了皇帝,別人看不到。就是皇帝去拜碑,也是由一個不識字的太監跟著,其他人離的遠遠的,搞得很神秘。
一直到北宋末年靖康之變,宮門被打開,人們才看到這碑上的內容。其實只有簡單的三條。第一:保全柴氏,有罪不得加刑;第二: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第三:子孫不得背叛上述誓言,否則即遭天譴。
除此以外,宋太祖還賜給柴家‘’丹書鐵劵‘’,憑此劵,柴家人可以永遠免死。所以《水滸傳》里的小旋風柴進可以生活的如此滋潤。
太祖還重用后周舊臣,人才并沒有因為改朝換代的緣故遭到流失。
立國之初,肯定也有許多不安定的因素。但是圣明之君必有寬廣的胸襟。一次,有一后周的舊官員、翰林學士王著喝多了,在宴會上大聲喧嘩,有些話還直接諷刺趙匡胤。太祖讓人扶他出去休息,他死死的抱住柱子不肯走,還大哭起來,場面很不雅觀。第二天,有人上奏,說王著借酒消愁,分明是思念前朝,何況還說了許多大不敬的話,應該治罪。太祖不以為然,說:‘’他就是喝多了,這事情不要提了。‘’
?趙匡胤在闖蕩江湖的時候,曾經去投奔過節度使王彥超,希望被收留,但是王彥超把他打發走了。做了皇帝以后,太祖有一次在御花園邀請前朝節度使,大家都談笑風生,只有王彥超低頭喝酒,默不著聲。
太祖問:‘’你這是怎么啦?‘’
答到:‘’我以前沒有收留陛下,現在不配做高官,只配給陛下做個衛兵。‘’
太祖哈哈一笑,說:‘’以前的事情,誰能說的準呢!愛卿不要放在心上。‘’
宋太祖奉行‘’文以靖國‘’的理念,果斷地實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國策。他完善科舉,尊重知識和人才,徹底改變了唐末以來武夫專權的黑暗局面,使得宋朝的文化空前繁榮,成為文人的樂園。
(五)杯酒釋兵權_大智慧的體現
丞相趙普在年輕的時候就和太祖是朋友。宋朝開國以后,他白天忙于國家政務,晚上還加班夜讀《論語》。遇到重大事情難以決策的時候,他總能在第二天給出圓滿的解決方案。時間長了,大家都覺得趙普家里肯定有啥秘籍寶典。后來才發現,其實就是一部《論語》。
趙普說:‘’《論語》中其實蘊藏著治國的大道理。以前我用半部《論語》替陛下打天下,現在我要用另一半幫陛下治理國家。‘’
太祖登位之初,對手握兵權的武將不大放心。他把這憂慮告訴了趙普。
趙普說:‘’節度使的權力太大,就會威脅到皇權,必須剝奪他們的兵權!‘’
公元963年春,太祖專門在后花園宴請各位節度使。酒過三巡以后,他故作愁眉不展的樣子,對他們說:‘’我做了這個皇帝以后,天天夜不能寐,皇帝并不好做啊!‘’
石守信等忙問怎么回事。
太祖說:‘’誰不想做皇帝呢?‘’
眾武將紛紛表忠心,表示絕不會謀反。
太祖說:‘’我相信你們的,你們不會有異心。可是一旦你們的部下給你們也來個黃袍加身,你們能拒絕得了嗎?‘’
眾將一聽,紛紛離席,倒頭就拜,請求太祖指出一條可生之路。
太祖說:‘’人生很短暫,大家的目的也就是追求富貴。諸位不如交出兵權,我給大家豐厚的俸祿和賞賜。你們廣置良田美宅,多尋歌舞美女,這樣你們給子孫會留下巨大的財富,自己也過的非常的快樂瀟灑,不是很好嗎?大家要是不放心,我還可以和你們結為兒女親家,這樣我們君臣兩無猜忌,可以永遠和睦的相處!‘’
眾武將明白了太祖的意思。第二天紛紛稱病告假,太祖賞賜了他們許多金銀珠寶,讓他們安度余生去了。
這就是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的這一舉動,和漢高祖、明太祖大殺功臣相比較,顯得仁厚寬和,反映出他人性中善良的品質。
趙匡胤具有著近乎完美的人格魅力,他清正愛民、待人寬厚、虛懷若谷、嚴于律己、不近聲色,堪稱帝王典范。
太祖之心,堯舜之心矣!